曹劼
他們長期和當地一些電視媒體、報社建立了合作培訓計劃,安排自己的公關人員到媒體公司學習,以便了解媒體工作的流程
“我們管理有序、訓練有素。如果您多少還有點反美情緒的話,那么我們是美國以外,能夠向您提供建議的最好國家之一。”如此直白卻又不失幽默感的廣告語出自倫敦一家小型公關公司“安吉爾伙伴”,一家專門致力于進駐國際市場的公關公司。
除了打出這樣吸引人眼球的廣告語之外,這家在英國已經發展超過20年的小型公關公司還有一套和媒體打交道的獨特方式,這甚至被公司看作是在“大魚吃小魚”的激烈競爭市場上得以存活的生存之道。
長期員工只有10人的“安吉爾伙伴”在他們當中只能算是一個“小字號”,但它在金融危機中屹立不倒,沒有被其他同行吞并;同時還握有10多家長期合作的商業伙伴。
現年47歲的湯普斯·艾倫是“安吉爾伙伴”的總經理,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他直言自己和團隊同仁這些年能夠占住自己的市場,同長期堅守媒體公關策略有關。
堅守媒體公關策略
“首先,我們絕不會為了急活,去央求與媒體公司配合,因為那樣只會讓我們的成本急劇上升”,艾倫說,公司通常都會制定一個2到3年的工作計劃,圈定項目領域,搶在同行前面與媒體簽訂合作協議。
他舉例說,前些年一家美國的軟飲料公司找到自己,想通過他們進駐英國市場。在艾倫的勸說下,這家公司選擇推遲一年展開公關宣傳,而在這一年時間里,艾倫的團隊不動聲色地與當地戶外廣告公司、電視臺簽訂了非主流路段、非黃金播放時段,但卻是長期展示的廣告計劃。當英國人每次看到這些廣告,卻嘗不到飲料的滋味時,好奇心越來越重,于是在產品真的上市時紛紛購買,讓商家感到一年的等待非常值得。
“和媒體深入合作,了解他們的運作習慣是我們的另一個重要策略”,艾倫說,“安吉爾伙伴”長期和英國當地的一些電視媒體、報社建立了合作培訓計劃,安排自己的公關人員到媒體公司學習。“我們不是要讓自己的員工成為優秀的記者、主持人,而是要讓他們觀察學習媒體公司在廣告節目處理上的常見策略,”艾倫說,作為公關公司想要建立自己的媒體公關策略,就必須首先了解媒體工作的流程。
同時,在向市場客戶介紹自己的媒體關系時,“安吉爾伙伴”很少強調某一個有影響力的媒體和自己有深厚的關系,而是強調自己的媒體網絡非常多元化,并且很親民。“隨著金融和傳媒業變得更加國際化,對那些乘坐噴氣式飛機到處旅游的富豪來說,一個難題是,他們在哪里管理公司的聲譽?”艾倫說,他的公司想讓客戶相信的就是,“安吉爾伙伴”就是一個植根英國民間的公關公司,已經受到民眾的熟悉和喜愛,這樣贏得客戶的信任也就更容易。
釋放國際吸引力
像“安吉爾伙伴”這樣的英國公關公司眼下也有不少,它們的存在反映出這類公司聰明地將自己“去英國化”,塑造成一個更可信的國際型公司。隨著俄羅斯、中東和中國企業近些年不斷涌入倫敦籌集資金,加上這個城市的傳媒中心角色,都使英國,尤其是倫敦本土公關公司希望成為“全球聲譽塑造者”。
對于這一點,正像著名公關公司卡奇托姆的首席執行官戴維·加拉格爾所說:“作為一個美國人,我不得不說,全球公關中心已經從紐約轉移到倫敦。其中的部分原因,跟許多銀行業公司轉移到倫敦是一樣的,那就是要在合適的時區辦公,以便在工作日能和俄羅斯或中國聯系上。”
不過對于上述觀點持懷疑態度的人也有,他們認為全球公關中心從紐約轉移到倫敦的說法缺乏數據支持。因為實際上,大多數公關公司都不愿證實自己在為某個國家的個人客戶提供公關服務。但即便是這些人也不得不承認,刺激倫敦經貿市場增長的那些根本趨勢,也令倫敦的公關公司從中受益。
倫敦的公關公司所釋放出的國際吸引力,其作用也不斷被放大,甚至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成為英國乃至外國政府及政商界人士,在希望重塑自身形象時,所倚仗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