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江
摘 要 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以實用性為導向。為改變藝術類人才在自我管理上能力不足、專業的基本功及實際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薄弱的現狀,應以實用性人才為培養導向,合理設置專業,準確定位人才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 實用性人才 藝術 高職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as the Leading of
Practicality-Oriented Demand
WANG Pingjiang
(Jiangxi Modern Polytechnic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95)
Abstract Vocational training of art professionals must adhere to the practical-oriented. To change the status of art personnel in the lack of self-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he basic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is relatively weak, should take practical personnel as the leading of training, set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practical talents; art;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目前,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讓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招生過快,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畢業生,同時社會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這種現象的出現,要求高職院校要注重設置的藝術類專業和市場接軌。不管是從藝術類專業的設置還是授課內容等方面,要不斷關注社會需求,培養應用型的藝術類人才,以實用性作為培養目標的第一要素進行考慮。
1 高職藝術類專業培養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職藝術類專業在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等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原因就是,高職院校對于藝術類教學的專業定位比較模糊,其培養目標往往和社會的需求脫節。尤其在對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及手段運用的方面,照搬套用普通本科藝術類的教育,使得高職院校的教育沒有展現獨特之處,只是對普通本科教育的仿照。因此,以實用性人才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必須在專業定位上下功夫,深化教育改革,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其次,高職藝術類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在教學中,一味重視重理論,忽視了對于對藝術教育的實踐,師生對于實踐環節的重視程度都明顯不夠。由于近年來,藝術類專業的火爆,很多高職院校陸續開展的藝術類專業的招生工作,但都不具備藝術類專業招生的要求。一些高職院校的藝術類專業,教師隊伍參差不平,師資力量不夠,各種實訓設施及場地都基本正在建設中或者基本沒有。這種狀況非常嚴重的影響了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鍛煉藝術實踐能力。另外,高職院校對于人才的培養太強調藝術專業的發展,忽視了對于學生的發展,沒有注重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高職院校的藝術類專業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比較單一,僅僅對學生的專業進行職業培訓,忽視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普遍存在教育思想及觀念落后等狀況。面對普通高校中,本科生及研究生日夜普及,高職院校的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不容樂觀。因此,在對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就要著重對職業能力及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的培養。
2 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的對策
第一,加強對于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及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培養人才的第一要素,是培養人。只有完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型人才。對于高職藝術類人才的培養的關鍵是進行人格培養。因此,要加強對于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及職業道德的培訓。并且,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格的培養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責任及義務。因此,高職院校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必備的基礎道德理論及專門知識的培養,掌握藝術專業領域的實際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及技巧。
第二,高職院校藝術類人才的培養要注重對于教育思想及觀念的更新。不斷的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高職院校的藝術類專業的教師要時刻注意終身學習,不斷的更新學習的目標,汲取專業學習中的新知識,積累教學經驗。通過,不斷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思想,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把高職藝術類的職業教育思想與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結合在一起。
第三,加強對于高職院校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準確找準職業定位。以市場為導向,明確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的就業方向。同時,通過市場導向,以就業帶動教學,深化高職藝術類的高等教育改革。使高職院校的教學培養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及需要。高職院校要通過學生的就業目標為導向確定辦學的目標,找準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高校的競爭優勢。注重高職藝術類學生通過學校的教育能夠在社會區域的經濟及行業發展中,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學校在不斷加大對藝術類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改革上,堅持培育能夠面向社會生產、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綜合服務等市場需要的實用性人才。既能被社會“留得住”、“用得上”的實踐型人才。社會需要的是能力強、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院校的藝術類專業培養要改變藝術類學生眼高手低、孤傲、清高的特點,加強對于藝術學生的就業教育,以實用性人才的培養目標去要求他們。
總之,高職藝術類人才的培養必須面向社會,注重實用性,不斷向社會輸送高素質、職業性強的人才。一方面,高職藝術類的專業教師要不斷在教學中進行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不斷向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實踐教學及社會活動,鍛煉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高職藝術類人才的培養還可以通過聘請知名的教授及專家給同學們開設專業領域內的名師講座。通過,各類成功人士的知識講座,讓學生們明確自我發展的目標,不斷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提高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對于自身專業學習及就業形勢的認識。
第四,不斷優化高職院校藝術類的專業設置,在突出實用性的前提下,進一步的明確我們培養的目標及學生的學習目標。可以說,實用性是高職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職藝術類人才的培養,只有突出了其應用性及實用性,才能進一步體現其職業性。因此,高職院校的藝術類專業在設置上不能仿照和套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藝術類專業培養模式及課程設置。通過對社會需要的調查和研究,開設適合社會需要的“實用型”課程。同時,要求高職藝術類學生在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之外,加強對各種技術應用的學習,抓住高職教育的自身特色,培養出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實干精神和創新精神的藝術類專業人才。
3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藝術類教學,要想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就必須不斷的更新教育觀念,緊跟時代的步伐。在藝術類人才的培養模式上不斷創新、構建新課程體系、加強實習實踐活動。另外,不斷提高高職藝術類教學團隊的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探索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培養實用性的高素質人才,在不斷的改革中前進和完善,為社會提供專業化、實用型,能夠面對市場需求的高級藝術類應用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趙樂飛.論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人才的培養[J].職業教育研究,2007(4).
[2] 龔小勇.“工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J].職教論壇,2007(12).
[3] 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