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賢 唐研
摘 要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徑,是職業教育教學的生命力。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職業人才培養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它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根據本校實際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和合作企業雙向介入,將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在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為生產、服務第一線培養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 工商企業 管理 創新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raining
Mode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ZHANG Fangxian, TANG Yan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Abstrac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is the essential way in which we foster high skill and application talented peopl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raining way is to foster occupation peop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ining students that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occupation quality, techn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Through cooperative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s two-way intervention, the school's theory of learning, the training of basic skills and th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enterprise can combine together According to this, it can foster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s for the production, and service line.
Key word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enterpris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育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的英國桑德蘭特技術學院在工程和船舶及建筑系中實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這種模式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出校門去參加實際工作,這一安排就象一塊肉夾在兩片面包中的“三明治”一樣,于是被稱作“三明治”教育。由于“三明治”教育能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工作,因此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
1 國外現狀
綜觀世界發達國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大多突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特點,例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教育、美國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產學合作”模式等。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企業主導型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典型代表為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現代學徒制度”,是一種職業教育完全“由學院承擔”變為“以企業為主,學院為輔”的培養模式。(2)學院主導型高職“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以新加坡“教學工廠”為代表,是一種以“學院辦學為主,企業參與”的改革模式。(3)企業與學校合股辦學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發達國家擴大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以推動合作教育的結果。其特點有:第一,學校不再隸屬于教育行政當局,而成為自主辦學、獨立經營的實體;第二,合作教育成為內部事情,真正建立起學校與企業互惠互利、榮辱與共的關系,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成為企業運營中的一個基本任務;第三,學校實行董事會制,學校發展基本上按照企業運轉模式來運作。
2 國內現狀
工商管理專業在我國從引進到現在不過30年的歷史。在經歷了我國多次經營主體的體制改革的同時,與時俱進,不斷壯大。目前管理專業的在校學生全國大約為120萬,每年約培養出高職大專生大約60萬。
21世紀,隨著企業宏觀環境的持續優化,民營經濟、外資、國企將被徹底激活、企業總量呈幾何級數增加。同時對各種工商管理人才的現實與潛在需求也在裂變。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貼近企業實際。從2005年到2010年連續5年在全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榜上位居前五名。年需求量25~30萬。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可達90%以上。現實需求量大,潛在需求量更大。因此,我們有信心根據市場導向和國際化的要求把工商管理專業辦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學院品牌專業。讓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持續優化的教育資源背景下,接受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雙重教育,滿足主流經濟、主流市場、主流企業的需求。
3 我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專業建設現狀
3.1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及其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具備較快適應生產、營銷、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具備較強的計劃與組織協調、語言表達與溝通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各項個體事務辦理能力、企業文書寫作與處理能力,熟練操作各種現代辦公設備,具備“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掌握中小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基本原理與技能,具有現代意識和創新精神,在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從事經營與管理的基層、中層管理的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從我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看,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需要加強校內實驗實訓平臺與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3.2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校內實驗實訓平臺現狀——學生人數多,實訓平臺少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下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向、中小企業及創業管理方向,以及由物業管理教研室牽頭的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
然而,直到目前為止,在實驗實訓平臺建設方面,撇除物業管理教研室的物業實驗室外,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驗實訓平臺就只有因納特的經營管理決策電子沙盤和因納特工商管理注冊電子沙盤,從人才培養規格需求來看,遠不能滿足本專業人才培養需求。
3.2.1 目前校內實驗實訓平臺能解決的問題
在實驗實訓平臺建設方面,撇除物業管理教研室的物業實驗室外,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驗實訓平臺就只有因納特的經營管理決策電子沙盤和因納特工商管理注冊電子沙盤。
因納特工商管理注冊電子沙盤提供了三大模塊功能:工商注冊模擬、創業策略以及創業計劃書模塊。解決了工商注冊的流程及所需資料的問題、以及創業所需考慮的策略點兩個問題。
因納特經驗決策沙盤解決的是一般企業架構、企業經營流程、常見的市場行銷策略及流程、企業資本運作的基本渠道。
3.2.2 目前校內實驗實訓平臺的優點
因納特工商注冊軟件和因納特經營決策沙盤在幫助學生建立基本常識,鞏固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功不可沒。學生通過工商注冊模擬,可以了解工商注冊流程、構建公司時所需考慮的問題,通過經營決策沙盤,可以了解產-銷一體型公司的部門模塊、公司經營流程、營銷渠道、基本的資本運作方法等。
3.2.3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驗實訓平臺建設需求
雖然因納特工商注冊軟件和因納特經營決策沙盤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中重要作用,但僅憑這兩個軟件,仍不能達到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及其方向人才培養要求。
因納特工商注冊雖然決絕了工商注冊流程、創業需考慮的策略點的問題,但在有關創業的深度實訓問題上仍無法開展。而經營決策沙盤,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在相關模塊的深度實訓方面,無法開展,同時,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則更為薄弱。
因此,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加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驗實訓平臺建設需求。
3.2.4 校內實驗實訓平臺建設思路
由于專業性質的特殊性,要建立實物實驗實訓室難度較大,因此,本專業的實驗實訓平臺建設擬偏重于電子類型建設,內容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創業及經營管理兩個方面。在向兄弟院校相關專業實訓實驗建設學習的基礎上,落實方案,再進行建設。
3.3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香港嘉宏國際集團的合作,在經歷了前期的雙方接觸,簽訂協議、嘉宏訂單班啟動及實施培養以來,上學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繼續配合香港嘉宏國際集團,按照該訂單班的人才培養方案,把企業特色課程完成。同時,按照預期的協議和計劃,舉辦嘉宏杯創業大賽,并建立生產性實習基地。
(1)嘉宏杯創業大賽。嘉宏杯創業大賽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和香港嘉宏國際集團項目合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創業大賽通過宣傳、動員參賽團隊報名,初選,決賽階段,并最后取得圓滿成功。而此項目的冠軍隊獲得10萬元資金資助的運行工作目前正在落實中。(2)生產性實習基地組建。建立生產性實習基地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研室的又另一大工作重點。根據學院和香港嘉宏國際集團簽訂的協議,在企業出資、出產品,學校出場地的思路下,該生產性實習基地正式落戶學院創業樓。
另外,與其他企業合作的生產性實習基地也正在組建落實中。
3.4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學教研方面的改革
我校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若能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方面有所創新,必將為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它應盡的作用。為了切實做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工作,我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還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力度。
(1)優化師資結構、提高隊伍素質方面,目前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教師基本上達到研究生學歷,教師職稱方面也得到提升。生師比進一步趨向合理,專業教師數量增加明顯。但“雙師型”教師結構沒有變化,不能做到名副其實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2)整合教學條件、提高利用效果方面,已經建成了綜合實訓實驗室,也有校外實訓基地但沒有真正的有效使用。(3)調整課程建設、深入教學改革方面,沒有精品課程,沒有編寫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等。
參考文獻
[1] 夏梓祥,李江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構成及特征.云南農業教育研究,2006.
[2] 馬樹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轉型的必然要求[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