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應用研究型碩士培養的特點,從開拓研究生國際學術視野、完善研究生培養模式、推進“六個一”培養工程、推進“三段式”課堂教學和實踐培養相結合模式及推進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及倡導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及全方位開展“激發—轉化—實體”模式的創業教育等諸多方面,對構建多元化研究生就業能力培養體系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多元化; 研究生; 就業能力; 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3-0112-03
就業能力是研究生個體實現理想與自我價值的階梯,直接影響著研究生的就業質量。那么如何從多元化角度構建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的培養體系,促使其成功就業,對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研究生本人和社會都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寓就業能力培養于國際學術視野之中
研究生教育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工作就是國際化。其中,教師和研究生兩個主體的國際化最為重要。
1.打造高水平的學科平臺
學校緊扣國外、國內及區域經濟的重大戰略需求,以建設省內乃至國內一流學科為核心,凝煉重點發展的學科方向,不斷提高學術隊伍的整體水平,努力在關鍵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目前學校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4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又入選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同時,還建成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工程訓練與基礎實驗中心、現代制造工程中心、現代分析測試研究中心、中奧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等。建成了“瓦斯等烴氣輸運管網安全基礎研究”、“煤礦深部開采地壓控制與瓦斯治理”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牽頭搭建了國內首個省級煤電化基地建設人才與技術支撐平臺,成為黑龍江省高教省戰略五大服務平臺之一。牽頭搭建了國內首個省級石墨新材料研發平臺,并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直接服務我省和國家石墨新材料發展戰略。學校還是黑龍江省屬高校唯一獲得軍委總裝部門的軍品研發資質的院校,直接為國防和軍工領域提供支撐和服務。學校一大批科研成果的取得,打造了高水平的學科平臺,為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多方努力,學校與加拿大、美國、俄羅斯等知名大學及奧地利政府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部分研究生通過參與這些國際科研合作項目,提高了就業能力。
2.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
近幾年,黑龍江科技學院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打造師資隊伍的國際化。遴選一批導師到國外知名大學進修,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用雙語為研究生授課,進一步擴大了研究生的國際學術視野,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不定期邀請世界知名優秀學者為研究生做專題講座,豐富研究生學術前沿知識;研究生英語口語課完全由外教授課,強化研究生與國際接軌的交流、溝通能力,增強研究生到外企工作的基本就業能力;主辦和承辦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為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國際學術交流機會。
3.堅持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近幾年,學校加快發展與國際聯合培養的有效途徑,為部分研究生搭建了出國學習實踐的平臺,促進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大大拓寬了研究生就業渠道,提高了研究生就業質量。另外,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還需要教學內容、培養手段、質量標準等方面的國際化。這就需要深入研究和借鑒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的經驗,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比如,始終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的開放辦學思想,把擴大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空間作為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來抓,打造高水平的學科平臺,大力開展國際化的教學及科研合作平臺。部分研究生通過參加與這些國際科研合作項目,開拓了學術視野,提高了創新能力。例如,通過與奧地利政府合作,引進我國第一臺數控五軸聯動超高速加工中心和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并成立了現代制造工程中心,引進歐洲先進的培訓模式、培訓資質、技術與設備,為裝備制造業搭建高端人才培訓平臺。同時,也通過這些國際合作項目,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據統計,幾年來與其相關專業研究生就業率達100%,年薪都達7萬元以上。
二、寓就業能力培養于實踐能力的強化之中
對碩士研究生來說,實踐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要求我們從研究生需要具備的科研基本素質、課堂教學與實踐結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就業能力、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實踐基地等諸多方面入手,強化研究實踐能力,不斷增強就業競爭力。
1.推進“六個一”培養工程
“六個一”,即發表一篇專業學術論文、開展一次學術報告、參加一次企業與社會實踐鍛煉、用外文撰寫一篇論文、參與一項科研課題和申請一項科研項目。“六個一”作為研究生培養的載體與形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強化對研究生的具體要求,使研究生在活動中獲得思想升華、修養提高、能力增強和組織歸屬。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對研究生培養的一種制度安排,確保了培養的實施;克服了研究生在平時無所作為或者想作為而無平臺的現象,充分發揮了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從培養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出發,寓研究生個人能力的訓練于其中,讓研究生在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找到應該具備的素質,從而增強其就業能力。
2.推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質量研究生的培養,既不能拔苗助長,也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既要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又要安排教學活動和專業實踐。黑龍江科技學院設計了“三段式”研究生課堂教學與實踐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第一階段為基礎建構階段,以導師引導下的學校、課堂教育為主,主要解決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素養的培養問題;第二階段為專業和實踐階段,以學校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培養為主,主要解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第三階段為創新實踐階段,以企業和學校導師共同指導培養為主,主要解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同時,對部分研究生要重點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育,擬實施“五企業”培養方案,即課程體系面向企業、課程教學結合企業、論文選題源于企業、科技活動貼近企業、研究成果引領企業。
3.推進社會實踐活動開展
黑龍江科技學院將研究生的社會實踐和畢業生就業工作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將社會實踐列為研究生培養的必修環節。
一是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這是開展最早、參與人數較多的研究生社會實踐形式,大多以組成各種團隊、小分隊形式,發揮研究生的知識優勢,利用暑期深入開展科技文化“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如組織碩士研究生科技報告團、貧困地區支教服務小分隊、鄉鎮企業科技服務小分隊等,深入到工廠、機關、農村街道社區,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開展企業技術攻關、社會狀況調查、困難群體幫扶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2010年暑期,黑龍江科技學院組織研究生深入到大慶油田礦區參加社會實踐,為礦區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并對大慶采油二廠油路改造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得到了油田領導的高度認可。其中,該團隊有2名畢業生畢業后成功與大慶油田總公司簽約。同時,該團隊被授予“黑龍江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榮譽稱號。
二是研究生掛職鍛煉。研究生掛職鍛煉是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結合專業特長到企業、機關掛職或者是兼職工作,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一種實踐形式。例如,黑龍江科技學院派3名研究生到地震災區四川劍閣縣環保局和團縣委掛職鍛煉,得到了該地政府的高度認可,畢業后有1名研究生留任從事公務員工作。另外,舉辦了“立足龍江,深入基層”掛職鍛煉活動。依托學校“大礦業”的辦學特色,分別與北京龍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礦業研究院等企事業單位開展研究生掛職鍛煉活動。同時,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和校友關系,開展研究生做兼職輔導員、經理助理、辦公室助理、兼職秘書等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實踐工作不僅使企業與學校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使研究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創新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據統計,近兩年來,由于掛職鍛煉而簽訂就業協議的研究生多達40余人。
三是與企業建立研究生培養、實習基地。黑龍江科技學院開展高校與地方企業共建活動,先后與龍煤集團雞西礦業集團分公司、雞西煤機廠、北京東方聯合設備租賃有限公司和鶴崗東星物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個企業建立了研究生培養和實習基地。這種社會實踐形式,由企業根據各自的工作需求,確定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或科研任務,接收高校根據崗位、任務選派的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參加科研和實習,將研究生的培養與企業的生產實踐結合起來。研究生培養、實習基地的建立,為研究生提供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場所和環境,密切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帶動了產學研有機結合,也為與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研究相結合提供了可能。
三、寓就業能力培養于職業發展和創業教育之中
根據研究生的發展需要,研究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必須把他們的職業發展指導作為一個重要方面,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內容,真正寓就業能力培養于職業發展和就業創業教育之中,幫助學生解決后顧之憂。
1.全程化開展職業發展教育
職業發展教育主要包括就業指導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兩個方面。開設研究生就業指導課,主要包含就業形勢政策分析、就業心理和知識準備、就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為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思想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提高對研究生就業指導課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研究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更好地發揮就業指導課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是我們當前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碩士畢業生就業指導應是一個全程化、全方位的指導體系。當前我們所做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都是擇業技能的指導,但對研究生長遠發展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加強對碩士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未來人生的指導上,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導和服務提升為完整的、系統的指導和服務。從幫助規劃研究生的學業生涯開始,促使他們確立人生發展目標,有效調動研究生渴望成才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積極進取和參與競爭的內在動力,為將來的職業發展做好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儲備。以獲得職業咨詢資格的專職人員為骨干,制定適合研究生特點的職業發展教育的教學大綱、開課教案,普及研究生課堂教育。同時,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對象開設專題講座,使研究生系統地掌握職業生涯規劃和生涯決策的理論和方法,培養研究生職業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2.全方位開展創業教育
自從黨的十七大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就業戰略以來,創業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然而,針對黑龍江科技學院研究生如何卓有成效地開展創業教育,已成為解決當前文科就業難問題的努力方向。至此,提出“激發—轉化—實體”創業教育模式。激發:激勵與引發學生的創業想法和熱情。轉化:一是“想法”向“項目”轉化,讓學生懂得,創業是有規律可循的,風險是能夠避免的,以增強其信心,完成由想法向項目的孕育、發生和選擇的轉化;二是“項目”向“運作”的轉化,通過正確的選擇項目,并在選擇過程中完成對項目的理解和把握,使學生獲得運作一個項目的決心與信心;三是“運作”向“成功”的轉化,通過教育學生遵循程序與規律,正確認識和處理創業過程中的問題,創造能夠讓項目站住腳活下來的條件。實體:建立創業教育實體,組建團隊,用探索的方式進行推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對創業項目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創造生存下來的條件,使創業教育不斷做大做強,引導學生創業的成功。近年來,黑龍江科技學院將研究生創業精神的培養作為研究生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組織研究生開展校內職業生涯設計大賽、創業設計大賽、參加GMC大賽(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并獲得東北三省賽區金獎。學校幫助自主創業的研究生積極融資順利開業,提供技術上、人力上、經驗上的支持,部分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組織“愛幫一站式服務”創業團隊參加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大賽,在全省500多團隊入圍前50名比賽中,以第一名總成績出現,并最終獲得“最佳創意獎”。當前,該創業實體已入住黑龍江大學創業園、哈爾濱理工大學創業園、黑龍江科技學院創業實踐商場及黑龍江省部分高校校園,并取得一定經濟收入。近三年來,黑龍江科技學院畢業研究生成功創辦各類中小企業11家,參與創業的有35人。
參考文獻
[1]林文偉.實施“研究生德育關懷工程”的實踐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07(22):46-47.
[2]陳聞,梁富一.試論碩士研究生就業能力培養[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5(2):94-97.
[3]徐德龍,馮政清等.探索多元化創新性精英人才培養新體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4):16-18.
[4]侯樹成.基于CDIO理念下研究生非專業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J].經濟師,2011(1):132-134.
[5]施莉.從就業能力的視角看研究生就業難的問題[J].教育探索,2009(1):129-130.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