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體裁,它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張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用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和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反映現實生活,抑惡揚善,完善人格。童話傳導的大多是人類推崇的基本美德,如勤勞、誠信、勇敢、善良、寬容、堅韌等等,走進童話世界,兒童會情不自禁地被童話中的人物所吸引,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
一、用童話強化兒童勤勞的習慣
烏申斯基說過:“勞動是人類存在的基礎和手段,是一個人在體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勤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就有天道酬勤、勤能補拙的說法。然而在現實中,種種原因使得不少的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進而蔓延到學習中,懶于動腦,懶于發言,懶于做作業。以筆者所任教的一些班級而言,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太過寵愛,連最基本的勞動都不會。從這個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精彩有趣的童話引導孩子們養成勤勞的生活、學習習慣。
童話《小白兔和小灰兔》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幫助老山羊收白菜,面對老山羊的答謝,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種白菜,收了很多白菜,還送給老山羊一擔白菜。這則童話深入淺出地讓孩子們懂得了勞動的意義,認識到了勞動使人聰明,勞動創造世界,勞動最光榮。在此基礎上,我對孩子們提出爭做“勤勞小金娃”的勞動實踐要求:及時整理書包,認真打掃教室,每天堅持做一件家務。孩子們的能力得到提高,意志得到鍛煉,學習也變得勤奮了。
二、用童話鍛造兒童誠信的品質
“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一個人只要講誠實,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種種原因,不少孩子有易說謊不誠實的習慣,這是家長和老師比較頭疼的問題之一。如果只是一味地用大道理說教,孩子很難聽懂,更難接受并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認知。童話故事深受兒童的喜愛,用童話故事進行誠信教育,能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狼來了》這個故事讓孩子明白放羊的小男孩就是因為失去了誠信才讓狼把他的羊吃掉的。
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的《匹諾曹的鼻子》通過一系列故事使孩子明白做人誠信的重要性,引導孩子用對比的方法去思考誠信這一做人的基本品質問題。《木偶奇遇記》講的是一個名叫“匹諾曹”的木偶貪玩成性、不思學習、逃學游蕩的歷程,講他如何在仙女的幫助下,戰勝壞朋友貓和狐貍的引誘,戰勝自己的惰性和說謊的壞習慣,最終回到老爸身邊,成為老爸的小幫手和一個好學能干的真正小男孩的“奇跡轉變”。故事中最具道德感的奇妙情節是,小木偶三次因為說謊而變成“長鼻子匹諾曹”,后來不得不講了真話,讓仙女把鼻子變回來。在教學時,我們就可以從這個故事入手,讓孩子體會到撒謊的滋味很難受,然后過渡到教材中《新木偶奇遇記》,讓學生知道一開始就不能撒謊,只要撒了第一個謊,就會接著撒一連串的謊來掩蓋前面的謊,使得學生進一步認識撒謊的害處。書中樂樂猴的提問,其實就是給孩子們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從大家的反思中我們能夠看到教育起到了作用:“匹諾曹的鼻子會長,是因為他想看電視就撒謊說老師沒有布置作業。”“因為他欺騙老師說把課文中的故事都講給爸爸聽了,所以鼻子長長了。”“他還對爸爸撒謊說自己在學校表現很棒,老師獎勵給他小紅花。”……
三、用童話開闊兒童寬容的胸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的人一般心胸廣闊、自信積極,而不錙銖必較、狹窄多疑。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自然而然地成為所在家庭的中心,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不少獨生子女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和利己主義的傾向,判斷是非的標準也是對自己是不是有利。缺乏寬容之心、同情之心、尊重之心,往往造成孩子行為過于偏激,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同學關系,人際交往也會受到限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面對學生的種種自私行為,怎樣無聲地滲透寬容這一良好的修養和品質?童話教育又給了我靈感。
班上曾經有個孩子叫小博,看上去聰明可愛,鬼靈精怪,就是脾氣有點急躁。記得開學初這個孩子和大家相處還算融洽,然而沒過多久,出乎意料的事情還是隔三岔五地發生了。數學課上,老師批評了兩句,他就賭氣不聽,哭個不停。與同學之間一點小摩擦,就惡語相向,怒不可遏。有一次,同學撿到一支鉛筆,也不知道是他的,就給其他孩子了。這下可不得了,小博像發了瘋似地撲到了那個同學身上,用指甲狠狠地朝人家臉上抓了下去。還好老師及時趕來制止了,要不然真不知道會怎樣。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同學們都不愿與他相處。在一次班會上,我和孩子們一起讀了《寬容的心》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想法:“朋友間沒有了寬容就沒有了友誼,有了友誼就會有更多的朋友。”“寬容是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是對人對事的包容和接納。”“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忍讓,不要為小事斤斤計較。”“寬容是快樂之本,多一些寬容,我們的生命就會多一份空間,多一份愛心;多一些寬容,我們的生活就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陽光。”……看得出來,孩子們都聽進去了。在寬松的環境下,我讓小博也談談自己的想法,他真誠地表示:要努力克制自己的脾氣,學會寬容,學會忍讓,和同學們和睦相處。也許,今后他還會常常反復,但是,我相信這則童話,會讓他潛移默化地受用長久的。
童話是一個廣博而深厚的世界,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同時,童話形象生動,深受兒童的喜愛。當童話與德育相遇,就能催生出巨大的教育力量,讓學校德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馬麗君,江蘇省海門師范附屬小學,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