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巾
他們相信板栗是有靈性的,如果不珍惜不敬畏,上蒼就會收回這份賜予。
還不知道爹媽叫什么的時候我就知道了趙登禹,因為家門口那條街就是趙登禹路。
七月里到遷西,參觀喜峰雄關大刀園。投資人是喜峰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華,此公長髯飄飄,人稱張大胡子。聽他講述29軍大刀隊浴血抗倭的故事,青山綠水為之動容。
1933年2月21日,日本關東軍兵分三路進攻熱河。熱河省主席兼第五軍團總指揮湯玉麟畏敵如虎,所部或逃或降,一觸即潰。狗官湯玉麟用200輛汽車裝運私產,逃往天津。3月9日,3萬日軍兵犯長城喜峰口。10日黃昏,29軍109旅旅長趙登禹親率特務營增援前線,向竄進喜峰口鎮及老婆山之敵發起反攻。兩軍短兵相接,戰斗約兩小時。激戰中趙登禹左腿被炸傷,鮮血順著褲腳往下淌,因趙登禹負傷不退,全軍士氣大振,敵寇被我大刀隊砍死700余名,長城之坡,盡棄遺尸,敵銳氣為之大挫,紛紛北退。
3月11日夜,趙登禹帶傷親率一部敢死隊,繞群山疊嶂,攀摩天之嶺,翻嶙峋之崖,包抄敵后。驕橫的日軍做夢也沒有想到中國軍人敢半夜探營,糊里糊涂就做了刀下鬼。
大刀隊一戰成名。喜峰口戰役29軍殲敵5000, 500人的大刀隊員,幸存者僅30余人。
蘭玉田老人從喜峰口村搬遷到鐵門關村已經很多年了。他回憶說,趙登禹當年就住在我家,那時我13歲,那位長官身高一米九,來時騎個駱駝,臉上寬下窄,有股英氣。
“七七事變”抗戰爆發。趙登禹奉命趕赴南苑,與副軍長佟麟閣共同負責北平防務。1937年7月28日,趙登禹率部與日軍血戰六小時,傷亡慘重。戰至中午,奉命向大紅門集結,途中遭遇埋伏,將軍身中數彈,殞命沙場,時年39歲。
這一年,上海一家洋行一位名叫麥新的23歲小職員,寫出了一首血脈賁張的歌——《大刀進行曲》。
北京的趙登禹路,隔著長安街與佟麟閣路相望。
趙登禹、佟麟閣是一對節烈兄弟。趙登禹南苑突圍時,身為副軍長的佟麟閣,也接到撤回北平城內的命令,聞聽結義兄弟陣亡,佟麟閣義不獨生,抱定死志,拒絕撤軍,以身殉國。
1946年,國民政府在北平中山公園為趙登禹將軍舉行國葬,但趙家人流落他鄉,遍訪無著。佟麟閣的遺孀叫來兒子說,你跟你妹妹就當他的兒女,你去給他打幡。
上世紀80年代一個清明節,長城腳下宋莊子村張國華家的小賣部里來了幾位外地人,一邊買祭祀用品一邊打聽進山的路。張國華和客人攀談得知,他們都是29軍抗日將士的后人,專程趕來祭奠。
說話到了2005年初。民革中央13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倡議建立喜峰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時靠創辦工貿公司積累了財富的張國華做出了他一生最重大的決定,投資1800萬元,建設喜峰雄關大刀園。
他出資收集抗戰文物,遍訪29軍后裔,聘請西安美術學院專家,進行規劃設計。一處以紀念長城抗戰為主旨的喜峰雄關大刀園出現當年激戰的老婆山下。
張大胡子引領我們來到一棵披紅掛彩的古栗樹下。他說29軍將士當年就吃過這棵樹的果實,現在百姓尊它為“栗神”,四時供奉。2006年,張國華注冊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板栗合作社——喜峰口板栗合作社,吸納307戶加入。合作社目前在國內連鎖店達百家。去年他們又在臺灣注冊了“大刀板栗”,產品遠銷韓國、東南亞。
眼下,張大胡子和他的社員們每天都在為遷西板栗的純正血統而戰,他們用抗戰先烈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節操構建自己的商業文化,講氣節、重誠信,決不摻雜使假。他們相信板栗是有靈性的,如果不珍惜不敬畏,上蒼就會收回這份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