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強 鄒祖緒
摘 要 隨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社會對地方院校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針對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方向,突出“應用型”培養目標,實踐證明,市場需要與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銜接較好,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明顯提高。
關鍵詞 地方院校 土建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Cultivation Model on the Applied TalentsWith Civil
Engineering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ZHU Mingqiang, ZOU Zux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Hubei 430023)
Abstract With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society on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loc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Place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re the main problems,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direction, training targe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and applie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s good, students cohesion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obviously improved.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civil engineering; cultivation model
0 引言
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新本科專業目錄,將建筑工程專業拓寬為土木工程專業。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為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制定了指導性文件——《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及課程教學大綱》。2009年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并將該計劃列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計劃綱要》。在新形勢下,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決定,對原有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標準進行改革,把統一的專業標準劃分為兩類,即研究型和應用型,并分別制定兩類標準的規范。
目前全國740所本科院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634所,占85.7%。全國具有土建類專業的高等院校已達300多所,在校學生50多萬人,其中地方高校已達84%。從數量上看,地方院校土建類本科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存在師資數量不足、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學術團隊尚未形成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高層次人才主要集中在“985工程”高校和部分“211工程”高校當中,而絕大多數地方高校的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極少甚至空白。與部屬高校相比,地方院校獲取經費數額和受政府重視的程度都處于弱勢地位。國家在政策上和資金上對部屬高校學校的投入遠遠大于對地方高等院校的投入。此外,大多地方院校屬于教學型和教研型大學,技術研發能力有所欠缺,從而導致與當地企業相互之間的扶持力度不夠。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地方高校很難與部屬高校展開競爭,地方院校的本科畢業生在學業包括日后的就業問題上臨著嚴峻的挑戰。地方性院校大多位于非中心城市,基本不占地域優勢,很難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地方院校的性質決定了其辦學經費基本依靠地方財政,往往很難承受高層次人才引進所需的較高成本。這些不利因素造成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專業高水平教師匾乏,師資力量薄弱結構不盡合理(主要以缺乏工程經驗的應屆碩士學生為主),辦學水平維持在一個較低的層次(以從書本到書本的方式應對日常教學),帶來的嚴重后果是顯而易見的。
1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本科生面臨的問題
專業技能欠缺。受到學??陀^條件的限制,地方院校大多數學生專業技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不足。當前社會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具有創新意識被普遍提及。對于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本科生而言,由于對學科前沿知之甚少,因此,缺乏創新意識成為普遍現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的學生在設計能力、實施能力、評價能力等方面與“211工程”和“985工程”學校的學生有著較大的差距。基于以上種種原因,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本科生在就業時遇到了極大的壓力。與名牌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相比,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本科畢業生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施工管理以及工程監理等行業中從事技術服務工作,科技含量相對較低。因此,為了提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本科生畢業后在社會上的競爭力,采用一種新的質量觀培養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本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研究的實際意義
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并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了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1)目前我國土建類專業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方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方式和培養手段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而且相關理論研究較為松散,大都是針對個別方面的研究,因此研究對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2)地方院校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會源源不斷的培養出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專業人員,為專業的發展儲備后續力量,鼓足后勁,從而促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3)隨著我國加WTO,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土建類業務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通過系統的地方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機制會使未來土建類隊伍整體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高,并能夠培養出承擔國際業務、符合專業國際化發展要求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盡快與國際水平接軌,并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3地方土建類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
3.1明確培養目標,制定完善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和業務規格,明確了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構建了專業要求的課程體系,規定了各教學環節的配置及其內容。它既是組織教學的指導性文件,也是制定各項配套教學文件的依據。
學校制定培養方案的具體做法:一是做好調查研究,明確培養目標,合理確定學科、專業定位和能力。在制定培養方案的過程中,要求各學科、專業充分發揮主動性,對建筑及建材業的工程建設、管理、設計、科研等單位進行調研,廣泛征求用人單位對學生在素質結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方面的意見,提出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結構要求,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導向。二是根據能力培養要求,合理確定知識結構,構建課程體系。知識結構是能力培養的基礎,它必須滿足能力培養的需要,并要求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在構建課程體系時,以能力要求為出發點,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確定相對穩定而又符合社會需求的課程體系。
3.2加強過程管理,強化實踐環節
堅持聽課和教學檢查制度。隨堂聽課是聽取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檢查學生到課率,詳細了解教師教學情況、學生學習情況最直接的手段;教學檢查主要檢查學生中期考核、開題以及教學管理等情況,確保學生教育工作的每一環節按時順利開展,尤其是中期考核這一重要環節,對學生德、智、體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政治素質考核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組織紀律等;業務素質考核包括課程學習成績、已取得學分、科研與必修環節;身體素質考核主要看其能否保證正常學習。對思想素質不高、學習成績平庸、科研能力不強、健康狀況不佳、缺乏培養前途的學生,采取延長培養周期或終止培養等措施。通過檢查,總結推廣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經驗,找出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加強教學工作的建議,保證學生培養質量。
3.3重視工程實踐,開拓學生視野
堅定不移的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產學研全面發展、良性互動、重在育人的辦學模式,建起校內、外不同類型的產學研合作平臺,從企業聘請學術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擔任學生導師,成為學生培養工作的“引路人”,同時,選派導師幫助企業開展員工培訓,合作承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等。通過科學實驗、工程實踐和社會服務,開闊學生創新視野,學生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得到了明顯加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科學研究和攻克難關的能力得到了全面鍛煉和提高。
設有土木工程專業的地方院校應該把握機遇,著力研究如何提升本科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從而推動我國土木工程學科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對我國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具有深遠的意義。
基金項目:武漢工業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XM2011031)
參考文獻
[1] 何若全.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改革[J].中國建設教育, 2010(1): 14-15.
[2] 陳賢清.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探討[J].中國建設教育, 2010(2):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