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強
摘 要 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的損失,然而除了物質上的損失,還有難以彌補的心理上的創傷,創傷后應激障礙便是最常見的災后心理創傷。本文重點探討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致病因素、生理機制及其常用治療方法。
關鍵詞 創傷后應激障礙 創傷心理 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B84文獻標識碼:A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Treatment
Analysis of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LI Chengqiang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atural disasters, especially earthquake in 2008,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huge losses, but in addition to material losses, it is irreparable psychological trauma,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s the most common post-disaster traum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risk factor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Key word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rauma psychology; psychotherapy; drug treatment
近年來,自然災害不斷,2008年的汶川地震,2009年海地地震,2010年智利地震,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使得全社會對嚴重災害的關切程度與救助力度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災難引發的各種精神問題,包括創傷后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抑郁與焦慮障礙、自殺等行為問題會在災難后的不同時期相繼出現,其中以創傷后應激障礙非常值得關注。
1 創傷后應激障礙概述
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對創傷等嚴重應激因素的一種精神反應,這種精神反應是異常的、延遲性的、持續性的心身疾病。主要是由于受到不同尋常的威脅、災難的心理創傷,導致長期持續心理障礙。可以這樣說,PTSD是一種創傷后的心理失平衡狀態。
導致產生PTSD的事件,往往發生在一個人經歷或目睹威脅生命的事件。這類事件包括戰爭、嚴重災害、被強暴、搶劫等等。幾乎所有經這類事件的人都感受到巨大的痛苦,經引起個體很大的恐懼、無助等等。一些人會因應激反應而無法恢復為平常的自己,甚至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更加糟糕,這些個體可能會發展成PTSD。
PTSD主要的臨床表現有明顯的生理和心理癥狀。并且常有抑郁、藥物濫用和認知問題,以及其他的心理和生理問題。這類失調會損害個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的各項能力,包括職業不穩定性,婚姻問題和離異,家庭失調,和子女教養的困難。
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核心癥狀有三大類:重新體驗、回避和警覺性增高。
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危險因素包括:精神障礙的家族史與既往史,童年時代的心理創傷,創傷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負性生活事件或家境不好,以及軀體健康狀態欠佳。
2 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生理機制
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最顯著的變化是海馬的結構改變。PTSD 的海馬體積的變化:大量的研究證實,PTSD 可導致海馬的損害。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對 PTSD 患者的研究發現:經歷不同類型創傷( 尤其是童年期有軀體和 /或性虐待)成人 PTSD 患者,左側海馬縮小(Lindauer, 2004);戰后 PTSD 的退伍軍人右側海馬體積較對照組縮小(Pavic, 2007)。
于是有研究者甚至提出,海馬萎縮是否可能為 PTSD 的一個特異性診斷指標。PTSD 海馬神經元超微結構的變化:海馬體積縮小、功能降低必然有神經元形態的改變和神經元大量丟失,這在 PTSD的相關研究中得到了證實。
3 治療與康復
3.1 心理治療
危機干預的目的是預防疾病、緩解癥狀、減少并發癥。危機干預具有及時和有效等特點,因此,干預重點是預防疾病和緩解癥狀。目前主要的干預措施主要有認知行為方法、嚴重應激誘因疏泄治療、想象回憶治療、心理咨詢以及其他心理治療技術運用。
3.2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PTSD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理想的藥物治療是能夠治療特定的生理心理系統作用選擇特殊類別的藥物。但是,目前多數有關PTSD的藥物治療,還是使用抗抑郁劑或者抗焦慮劑。在使用中可以輔助抑郁量表、焦慮量表作為臨床檢測。
目前用于PTSD的治療藥物非常多,其中苯二氮卓類抗焦慮藥、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等常用。通常早期以三環類抗抑郁劑(TCAs)、苯二氮卓類等等為主要治療藥物。
(1)抗抑郁藥。有關研究表明,三環類抗抑郁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對PTSD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其中SSRIs類藥物帕羅西汀、舍曲林等藥物的安全性較好,能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睡眠狀況。
(2)抗驚厥藥物。PTSD中睡眠障礙如失眠,驚醒,噩夢通常對抗抑郁藥物無效。新型抗驚厥的藥物常用來加速入睡,治療后絕大部分患者睡眠持續時間有及以上的改善,噩夢頻率降低明顯。
(3)苯二氮卓類(benzodiazepines,BZ)的抗焦慮藥。BZ療效好,見效很快,推出市場后,很快取代巴比妥類等成為抗焦慮的首選藥。它能顯著降低警覺程度、抑制記憶的再現過程,因此常被用于PTSD的治療。BZ長期應用易導致藥物成癮,在停藥時出現反跳和(或)戒斷癥狀,對老年患者可導致心理功能損害,增加滑跌、骨折等危險。
(4)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PTSD患者可存在闖入性、類似精神病等癥狀,所以有些患者在具有5-羥色胺功能特性的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3.3 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康復處理
大多數的PTSD患者,并不需要住院治療。即使住院治療,其住院時間一般為4-6周。大部分時間需要自己的調理,以及親人朋友的幫助。
4 小結
本文概述了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病機制及主要臨床癥狀,從生理病理角度的角度探討了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神經機制,為臨床提供了診斷及治療參考。
參考文獻
[1] Lindauer RJL, Vlieger EJ, Jalinka M, et al. (2004). Smaller hippocampal volume in Dutch police officer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Biological Psychiatry, 56: 356-363.
[2] Pavic L, Gregurek R, Rado SM, et al. (2007). Smaller right hippocampus in war veteran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 154: 1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