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


海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氛圍濃郁,海淀園科技實力強勁,擁有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釋放雙輪驅動效應的獨特優勢,為園區創意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19世紀法國文學家福樓拜有一句名言:“藝術越來越科學化,科學越來越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將在山頂重逢。”文化創意產業正是“科學和藝術的重逢”,是創意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海淀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氛圍濃郁,海淀園科技實力強勁,擁有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釋放雙輪驅動效應的獨特優勢,為園區創意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目前海淀園文化創意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630家,2011年前三季度實現總收入1900多億元,企業數和總收入占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比重都在3/4左右。
海淀園文化創意產業以軟件和信息服務、動漫、數字多媒體產業為主,擁有百度、搜狐、聯眾、華旗資訊、水晶石等大批知名企業。海淀園在海淀建設“文化強區”過程中,要發揮龍頭和主戰場作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實現更大發展。
一是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主體。目前北京乃至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整體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表現為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創意不足,文化資源豐富,但是通過創意加工并成功轉化為文化產品的較少;二是科技與文化的有效集成不足,文化發展與科技創新尚未形成較好的融合,缺乏科技含量高,集成效果好的文化產品;三是真正意義上文化資本不足,現在民間資金比較充裕,甚至出現資金尋求保值增值的各種投資投機活動,但是缺乏有眼界、有抱負、有運營管理能力的文化資本所有者和管理者。改變上述“不足”狀況,關鍵在于培育一批能夠把文化資源變成創意、將科技手段有效集成的運營主體和市場主體。海淀園應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推進優勢文化企業強強聯合,支持龍頭企業發展,打造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區域、跨國界的大型 “文化航母”;同時培育更多具有市場意識和經營管理能力、富于創新的中小企業,激發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發展活力。
二是培育一批具有獨特吸引力的大項目。國內外發展經驗表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體現特色、形成規模的大項目來帶動。比如音樂劇《貓》在紐約百老匯演出7000多場,票房收入近4億美元,成為外國游客必看的劇目;巴黎“紅磨坊”歌舞劇每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成為巴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杭州的《宋城千古情》連續演出16年,接待觀眾3千萬人次,帶動了杭州文化旅游市場。北京擁有巨大的旅游市場,2010年接待游客超過1.8億人次,其中外地來京游客1.2億人次,境外游客490萬人次,但是北京目前尚不能向游客提供類似的文化大餐。海淀區可依托西山文化創意大道等,積極打造能夠體現首都文化的“文化大餐”,培育具有規模帶動和聯動效應的文化大項目。
三是突破融資瓶頸,推動創意與資本的有效對接。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產業,在創意的提出、評估、決策、設計、生產或服務以及銷售全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中小文化創意企業發展普遍面臨融資難問題。除了要面對普通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共性問題,如缺乏抵押品、財務信息不夠健全等,由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知識產權的交易和運營,而知識產權的價值不易評定,文化創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便更加突出。突破融資瓶頸,有效解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需的資金問題,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可探索的途徑包括:一是加強政府產業資金引導。比如倫敦設立“創意之都基金”,為創意產業中有才華的企業家提供原始資本投入和商業支持以激發他們的創意潛力。加拿大影視基金會設立“加拿大新媒體基金”,通過獨立或與私人公司聯合等方式為動畫制作提供前期資金保障。二是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文化創意企業面向資本市場,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的文化創意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再融資方式進行并購和重組,迅速做大做強。三是積極爭取“部行合作”文化金融支持。結合海淀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借助國家相關部門與大型金融機構“部行合作”平臺,積極爭取對重點文化項目的信貸支持,爭取軟件和信息服務、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領域的“部行合作”項目落戶。
四是關注三種需求,拓展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市場。一是關注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時,文化消費進入快速啟動階段;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文化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就會出現對文化消費的“井噴”需求。2011年北京人均GDP已超過1.2萬美元,整個區域正處于文化消費需求“井噴”階段,社會消費結構加速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居民的消費重心開始向精神產品消費領域轉移;尤其是北京的高端消費群體迅速上升,對文化、藝術、精神、娛樂產品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二是關注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北京創造”品牌的建立,需要借助創意設計、品牌培育、營銷策劃等手段,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創意化、高端化和增值服務化。三是關注文化貿易增長的需求。隨著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國際市場對中國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將快速增加。海淀園應深入挖掘來自這三個方面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貼近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迅速在國內外文化創意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
(作者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北京市政府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