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華 孫健 包尚友
蘋果賣出知名品牌
孟憲威的老家,在瓦房店許屯鎮北瓦村。果樹種植是這個村的傳統產業,孟憲威從小就和果樹打交道。1984年,他開始做水果生意,當時主要是把自己家的蘋果運到外地去賣。起初是東北三省,后來越走越遠。自家的蘋果賣完了,他又開始把鄉親們賣不完的蘋果收來再往外地賣。
這樣一干,就是10多年。1998年的秋天,孟憲威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收購了1600噸蘋果,儲藏在冷庫里想等到第二年開春時賣個好價錢。可沒想到的是,轉過年來果品市場行情大跌,每公斤蘋果就連0.6元都賣不掉。心急如焚的孟憲威聽說俄羅斯蘋果行情不錯,就瞞著妻子,裝上兩車蘋果向滿洲里出發了。
到了滿洲里口岸,孟憲威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幸好在那里,他遇見了一個叫高亮的遼寧老鄉。熱心腸的高亮是位翻譯,在他的幫助下,孟憲威辦理了報關和通關手續,把那兩車蘋果運到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市場,每公斤蘋果竟賣到了3元錢。打通了這條商道,鄉親們賣果難的問題一下子得到了解決,也避免了果農毀樹、砍樹的悲劇發生。從此以后,瓦房店的水果跨出國門,走向世界。而高亮也成為孟憲威事業上的忠實伙伴之一。但是,由于收購來的水果質量上不去,也讓他們吃了不少苦頭。
一番深思熟慮后,孟憲威得出一個結論——用別人的品牌,給別人創品牌,不如自己有品牌。于是,他組織大家建起了一個1.8萬畝的高標準水果生產基地,并注冊“威云”牌水果商標。由于采用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高標準的管理手段,水果生產基地很快就被評為遼寧省現代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生產的水果先后通過了國家無公害產品認證、綠色食品A級認證和GAP質量體系認證。國光蘋果先后被評為“遼寧省名牌農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
2008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召開的大連市農產品對俄推介會上,擺在展臺上的“威云”蘋果成了搶手貨,俄羅斯商家一次就和孟憲威簽訂了2萬噸的購銷合同。如今,“威云”牌水果已深受海外消費者喜愛,不僅在俄羅斯成為眾所周知的品牌,還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專業合作社服務父老鄉親
10年前,雄心勃勃的孟憲威在瓦房店萬家嶺鎮創辦了大連鑫龍果品有限公司。接下來,他又創辦了大連龍威果品有限公司和鑫運(大連)有限公司,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水果產業龍頭。
盡管生意做得越來越大,可孟憲威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國際市場準入門檻的提高,瓦房店的果農們再次陷入了賣果難的困境。孟憲威覺得,自己有責任幫鄉親們渡過難關。他開始自費到國內外市場考察,學習、借鑒水果產銷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
2004年,孟憲威組織成立了瓦房店市萬家嶺鎮果品產銷協會,協會常年舉辦培訓班,并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實用技術,大力宣傳新科技,特別是針對果農的需要,出動科技宣傳車,發放科技資料、辦板報進行宣傳,使廣大農民及時了解新科技,推廣病蟲害防治、果樹修剪、蘋果授粉、果實套袋等新技術。他們還通過科技示范基地,對新技術和新產品實行先示范后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孟憲威還邀請農業部、省果樹研究所等相關部門的專家到協會、基地、園區進行授課,實際操作和現場觀摩,受到廣大果農的歡迎。農業新技術的應用既降低了水果的農藥殘留,又使優質果率提高了20%。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水果的市場準入問題,而且還增加了果農收入,更在當地果農當中掀起了一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高潮,從而使果農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整體提升。
2008年,為了帶領更多果農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孟憲威又發起成立了瓦房店市萬領果品專業合作社,并投資近千萬元建起科普惠農服務站。這家專業合作社以利益分享、風險共擔的形式,將果農和經銷商結合在一起,合作社成員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成員收入中不但有生產收入而且有經營收入。作為生產者,將產品出售給合作社會得到產品銷售收入;作為經營者,又可得到合作社股金分紅。同時合作社又可以直接面對市場,減少中間商環節,增加成員的產品收入。據悉,僅成員分紅一項,每位會員就可增收5000多元。除此之外,由于實現了農業生產從分散型到緊密型的轉換,從而也使食品安全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孟憲威說,他是農民的兒子,讓所有的父老鄉親走上富裕路,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愿望。以后,他還要進一步運用新機制,把萬家嶺鎮果品產銷協會中的果農都納入到合作社的統一管理軌道,帶領他們立足東北,挺進國際大市場,不斷開拓新的致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