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良
稻谷是我國農作物播種面積之首,總產之最,單產最高的糧食品種,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城鄉居民食用消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稻谷品種之一的早秈稻,雖然其早秈米因直接食用口感遜色于中、晚秈米和粳米,但它仍然是影響我國糧食供求平衡的重要品種,引領稻米市場價格和產需余缺起著風向標的作用。擴大早秈稻播種面積,增加稻谷復種指數歷來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尤其在南方地區更是直接反映晚稻的種植意向,詮釋著稻米市場走勢的先導。然而,2012年即將登場上市的早秈稻將如何演繹?對此,筆者綜合各方面情況,以蕪湖縣為例就今年早秈稻市場作前瞻性分析。
2011年蕪湖縣早秈稻市場回顧
回顧2011年早秈稻從生產到收購彰顯出“一減三增”,喜大于憂的現狀。
一減:面積減少。據數據顯示,2011年蕪湖縣早秈稻播種面積11.8萬畝,較上年的12.3萬畝減少0.5萬畝,減幅達4.06%。面積減少主要因素是:據2011年4月初調查早秈稻播種面積總體上應略高于上年水平,但由于栽插期間受百年一遇的旱情影響,使丘陵半山半圩地區部分農戶對將播種的早秈稻因缺水灌溉,改種其他農作物,從而使早秈稻面積較上年下降4.06%。
三增:(一)單產增長:由于去年春耕備耕進度較快,4月中旬以來天氣晴好,氣溫回升較快,秧苗素質較好,栽插多在適宜期,特別是早秈稻在灌漿、結穗期間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對早秈稻生長十分有利。據數據顯示:早秈稻畝實產430公斤,較上年390公斤,畝增產40公斤,增幅10.26%。
(二)價格提高:據綜合各企業到庫早秈稻收購均價每50公斤114元,較上年99元,增加15元,增幅15.15%。早秈稻市場價格的上漲主要受農用生產資料價格、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國家再次提高稻谷托市價的水平,從而有力地支撐了早秈稻在上年市場價格的基礎上高開。
(三)效益增加:據統計,2011年蕪湖縣早秈稻實際單產430公斤,以每50公斤市場到庫收購均價114元,農民出售后現金收入980.4元,扣除畝成本投入714元(含用工),畝凈盈利266.4元(不含國家政策性補貼),較2010年畝凈盈利182.2元,畝增加84.2元,增幅46.21%。
2012年蕪湖縣早秈稻生產形勢
據數據顯示:2012年蕪湖縣早秈稻預計播種面積110820畝,較上年112125畝,減少1305畝,減幅1.16%。
據調查,連續二年蕪湖縣早秈稻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其因,一是種糧比較效益下降,特別是生產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市場價格上漲,使收益相對減少;二是農村勞力有限,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守種田的基本上是年老體弱者,從而導致雙季稻改種單季稻;三是早秈稻種植區域,習慣于種早秈稻留作口糧,對提供商品糧積極性不高;四是糧食專業合作社及種糧大戶大部分僅種一季稻。對此,筆者7月5日就早秈稻產區陶辛鎮調查了五農戶早秈稻共種植9.3畝,較上年16.4畝,減少7.1畝,減幅達43.29%。其中石橋村四房自然村奚水根戶,今年早秈稻4.2畝,較上年3.8畝,增加0.4畝,增幅10.53%;馬橋村胡門自然村胡昌華戶,今年早秈稻1.8畝,較上年3.2畝,減少1.4畝,減幅達43.75%;沙墽村宗村自然村宗元稻戶,今年早秈稻1.2畝,較上年3.6畝,減少2.4畝,減幅達66.66%;七房村承村自然村承曉剛戶,今年早秈稻0.8畝,較上年1.8畝,減少1畝,減幅達55.55%;四門村長村自然村奚正剛戶,今年早秈稻1.3畝,較上年4畝,減少2.7畝,減幅達67.5%。
從區域位置上看蕪湖縣屬經濟較發達地區,受比較效益的影響,雙季稻改種單季稻呈小幅上升趨勢。但就全國而言早秈稻播種面積由于受國家逐年加大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補貼政策的傾斜,以及逐年提高最低收購價的水平,農民種糧積極性相應得到提高,致使2012年全國早秈稻播種面積仍呈增長態勢。據國家相關部門預計:2012年全國早秈稻面積為8700萬畝,比上年增加73.5萬畝,增幅0.9%。
眼下,蕪湖縣早秈稻正處在成熟期的關鍵階段,豐收已基本定局。預計7月22日前后將陸續進入開鐮收割。從目前早秈稻長勢情況看:由于今年春耕備耕準備充足,加之早秈稻秧苗素質較好,栽插多在適宜期,幾場間斷雨水對早秈稻生長帶來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氣溫適宜,光照充足,致使病蟲害發生頻率較往年大大降低。
今年早秈稻生產形勢屬豐產的較好年份,如后期無大的自然災害的影響,繼去年后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據大田調查:一類田塊約占50%,與去年持平;二類田塊約占40%,與去年持平;三類田塊約占10%,與去年持平。預測畝單產435公斤,較上年略增5公斤。早秈稻主推品種嘉興8號、10號、早秈167、浙輻991。早秈稻優質率達90%以上。
為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全年糧食獲得好收成,蕪湖縣堅持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千方百計促進糧食穩定增產,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向全縣張貼省政府致農民的一封信,大力宣傳國家強農惠農政策;二是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糧食生產、著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三是積極爭取省良種良法配套工程項目,推廣優質良種,除國家政策補貼外,另每畝再行補貼10元;四是在全縣開展種糧技術培訓,重點對種糧大戶技術指導,培訓人數達3000人以上;五是加強病蟲害的監管力度,開展統防統治,把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六是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成果,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配方肥的實際應用,重點鎮開展整建制推廣應用配方肥;七是開展高產攻關與示范活動,萬畝水稻高產創建5萬畝,建立100畝攻關點,千畝核心示范片達15個以上;八是推廣糧經輪作模式,全縣推廣大豆——水稻,煙草——水稻耕作方式約3萬畝;九是扶持村級合作服務組織,在良種、良法、農資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的跟蹤服務。
2012年早秈稻市場價格預測
2012年我國經濟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為“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調控措施,致使通貨膨脹逐漸減弱,控通脹、穩物價已初見成效,但影響物價的因素還存在諸多不可預見性的問題,如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特別是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仍呈小幅上漲,以及國家今年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托市價格,這對稻谷市場價帶來了有力支撐,因此預測2012年國內稻谷市場價格將可能在托市價上方小幅趨升,尤其是即將上市的早秈稻將呈現高開、穩走,市場波動風險加大,企業經營謹慎為好。筆者綜合歸納分析:
(一)推動價格上漲的利好因素
政策支撐經報請國務院批準,2012年新糧上市再度提高主產區稻谷最低收購價水平,即每50公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120元、125元和140元,比2011年分別提高18元、18元和12元,這一政策的實施,將支撐稻米市場價格高于2011年整體價格水平運行。
生產成本上升據數據顯示:2012年蕪湖縣早秈稻畝生產成本投入754元,較上年714元,增加40元,增幅5.6%,具體分項:
(1)物化投入184元/畝,其中:復合肥30公斤,支出96元;尿素10公斤,支出24元;農藥支出40元;種子5公斤,支出24元。
(2)生產費用支出170元,其中:機耕費70元,收割費70元,電費30元。
(3)畝用工折款計400元,經測算早秈稻從生產管理到歸倉共投入4個勞動日,日工價100元。
據了解,今年早秈稻畝生產成本投入增加主要是勞動力日工價由上年的90元,增加到100元,收割費、機耕費由上年的60元,增加到70元,而生產資料價格較上年大體持平,復合肥用量較上年減少20公斤。
主銷區地儲補庫據中華糧網信息:由于廣東、福建、浙江沿海銷區地儲補庫數量較大,這將對內地早秈稻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加上內地實力企業為保障糧源,也對早秈稻比較青睞。
農戶盼漲心理強烈由于生產成本的上升,稻谷與其它農產品比較效益仍較低,加之農戶生產的早秈稻有相當部分作為口糧自食,況且早秈稻產量僅占全年國內稻谷產量的17%左右,作為商品糧出售數量有限,如市場價格達不到農戶心理預期,以當季收獲作常年出售,持糧觀望,待價而沽。
(二)抑制價格上漲的利空因素
控通脹、穩物價的長效機制據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份CPI上漲2.2%,創29個月以來的新低。這說明國家為控通脹,穩物價已見成效,而下半年只會進一步強化,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但應保持一個合理的漲幅水平。
供需形勢繼續向好2012年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也存在下行的風險。預計受此影響,稻米消費需求增速也將放緩。據中華糧網數據顯示:按正常年景預計2012年國內稻谷產量有望達到4010億斤。預計今年國內稻谷消費量3899億斤,其中:口糧消費3240億斤,飼料用糧330億斤,工業用糧243億斤,其他用糧86億斤,而2012年新季早秈稻預計總產660億斤,較上年增產4.74億斤,增幅0.7%。早稻豐收基本定局,供需形勢繼續向好。
進口米價明顯優勢據7月5日信息:越南大米破碎率25%出口報價約365—375美元/噸,折合人民幣2325—2389元/噸,破碎率5%出口報價405—415美元/噸,折合人民幣2580—2643元/噸。進口大米價格較低,對國產大米形成潛在的打壓作用。
國家庫存充裕自2011年中晚秈稻上市以來,中央及各級儲備補庫完成較好,存量大幅增加,早秈稻除沿海主銷區地儲補庫量較大,但內地省份補庫相對減弱,這為國家調控市場,穩定物價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稻米市場仍在國家可控范圍內。
競價交易低迷據6月28日、7月5日在安徽批發交易市場及其聯網市場(河南)成功舉行,兩次計劃交易河南中晚秈稻1170噸,全部流拍,一定程度上反映糧食市場不景氣,經濟低迷等因素,一些糧食加工企業利潤低微,其中不少企業停機待產,或轉做進口米貿易。
早秈稻產需有余受前期通脹的影響,稻米價格高企已成現實,然新季早秈稻上市必將效尤,但價格高開后續大漲機率不太成為可能,其因:早秈稻開秤價有可能高于托市價,后期再行上漲受阻,同時企業收購定價較為理性,盲目抬價搶購將大大減弱。又因今年早秈稻總量略增,供需平衡矛盾趨于緩和,入市企業較為謹慎,市場主流價格有可能不偏不倚。
氣候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糧食生產仍處在靠天吃飯,氣候對糧食生產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近年來,全球氣候問題日益突出,這或許亦將影響到2012年糧食市場價格的走向。
綜上所述,預測2012年國內早秈稻市場價格將呈現高開,小幅振蕩,中后期仍將以穩定為主基調,市場波動風險較大,企業經營難度加大,開秤以企業到庫價每50公斤120——125元,可控在130元上下徘徊。同時早秈稻受中、單晚稻生產形勢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如氣候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早秈稻市場價格的可變數。
風險提示
今年,早秈稻市場走勢如何,不確定因素較多。
首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致使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特別是糧油市場價格要在一個合理的漲幅水平,如今年小麥、油菜籽從登場上市到眼下總體在國家調控范圍內運行。
其次,供需仍保持平衡,并略有節余,不支持糧價大幅度地上漲。
第三,國際市場大米進口價明顯低于國內市場價。雖然進口數量有限,解決國內供求杯水車薪,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間接地影響到市場糧價的趨勢。
第四,早秈稻供求向好,供過于求也不支持早秈稻價格大幅度地上漲。
第五,企業入市較為理性,爭糧源抬價搶購早秈稻將大大減弱。
第六,企業和農戶觀望心態較強。
因此,建議企業在新稻上市時謹慎出價收購一部分高質量的早秈稻,以備加工,后期可觀察市場形勢的變化,密切關注市場價格的走勢,及時掌握國家調控政策的導向,以及后期單晚稻的生產形勢,可實行以銷定購,邊購邊銷,在有利潤的情況下本著小庫存,大流通,謹慎操作,或以貿就貿,見利就收,或受委托代收等多種經營的方式搞活經營,爭創最佳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