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即使是一家初創的企業,也要很嚴謹很認真地去對待它。用心地去交流,去釋疑解惑,真正解決困擾企業的一些問題,這是園區團隊的追求,也是中關村精神的傳承所在。
記者第一次約訪張文寧,未能如愿。她正穿梭于大大小小的會議,忙著為園區企業作對接工作。
第二天下午,終于見到了她。她隨和爽朗,儀態大方,信心滿滿。這種自信來源于她習慣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待園區和企業。科學的規劃+優良的服務,讓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榮獲“中國最具影響力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中國自主創新科技企業獎”、“2010中國最具品牌價值傳媒文化產業園區”、“中國自主創新園區創意獎”等多個獎項。而她--正是這家科技園區的掌舵人。
謀局多媒體產業園
張文寧帶領團隊創建的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如今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被寄予厚望的一顆新星。園區形成了包括多媒體數字內容、多媒體展示、多媒體平臺支撐技術,集產品、服務、和應用于一體的跨媒體產業集聚。涵蓋了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支付、系統集成、動漫游戲、設計、傳媒等領域。在創建、打造品牌的道路上,勢頭強勁,在國家政策扶持,中關村創新大的環境下,抓住機遇,脫穎而出。
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的優勢在于快人一步的產業布局。2007年園區創建之初,多媒體產業園剛剛在中國初具苗頭,當時全球已經有60多個國家有多媒體產業組織,國外發展比較好的區域大多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他們對多媒體產業定義廣泛,并已有了非常好的產業基礎。”但在當時的中國,這一產業的金礦正亟待挖掘。園區的定位團隊也是經過了多番調研、考察、專家論證,結合區域特點,深刻思考的。
在昆玉河畔,胸懷中關村的創新精神,園區團隊以多媒體這一新興產業的聚集與發展,開始了系統的規劃和布局。她們認為,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一定要和創新的技術、順應時代的傳播載體相匹配。
而如今,文化+科技的融合,早已成為眾多創意產業園區的創建模板。
“由于國內沒有可借鑒的經驗,況且園區是從無到有,當時的創業難度可想而知。”園區以堅定不移的精神,以明確的產業定位,深耕企業的集聚。
傳承中關村精神
“園區的建設,獲得了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等各級領導的支持。當時,海淀園傅首清等領導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與指導。”
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2009年將中關村多媒體創意產業園正式納入中關村科技園區統籌范圍,成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專業園,形成了占地95公頃的專業園。遵循“高技術化、跨媒體化、融合化、原創化、國際化”的發展原則,以數字內容為核心,以跨媒體文化產品的制作、傳播、展示與交易為主線,園區團隊的目標是將多媒體產業園打造成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媒體專業園區。
Stay hungry,stay foolish,喬布斯的名言對很多人受用,對她亦如此。她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MBA,并先后在長江商學院、美國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等學院深造、進修。曾任職于北大科技園。
沒做這個產業之前,她有自己的一些喜好,進入這個行業后,喜好變成了必須。“你必須經常學習,與世界級的、頂尖的科學家和從業人士去交流溝通。尤其是在多媒體領域,技術更新快,整個世界都在變化,沒有成形的東西可借鑒,只能自己不斷去學習、去把握。”
近幾年來,以多媒體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迅速成為市場的熱點。因其較大的聯動性,為周邊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園區創建時間不長,但園區的區域影響力還是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原計劃形成200家企業規模,現在已聚集企業800多家;原計劃打造百億級產業園,這一目標也早早地實現了。”甚至吸引一些外地企業慕名而來。“他們信任我們的團隊。因為他發現很多東西我們可能研究得比他們更深入,能給他們很多驚喜,幫助企業進步。”
“十二五”期間,國家提出要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各地都在積極發展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在重點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或國有控制大型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的基礎上,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逐步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如今,多媒體產業園內大企業帶動小企業,通過良性的互動,優化完善了生態產業鏈。“昆玉河邊,山美水美,中關村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良好的企業創新、創意環境,在示范區政策的支持下,已經構成了一個良好的企業生存發展環境。”
“一個好的文化園區要有靈魂的東西在里面。評判園區好壞的標準,并不只是出了多少專利和有多少全球500強企業。還要看它是否融合了多少新技術、新應用,開發了怎樣的新模式,更好地將文化內涵傳播出去。推動園區發展與政府、企業形成目標交集,與區域建設、百姓民生形成交融,是我們園區追求的成功。”
一直以來,多媒體產業園針對大企業強強對接,將有好品牌的企業培養成為支柱產業,央廣江通(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成長就是見證。而針對小企業,要根據它的產業方向,為企業調整好定位。針對初創企業,園區為其邀請人才加入企業團隊,勸創始人少持一些股份,讓更多的人才進來,讓公司的管理更符合現代企業的要求。
宏揚中關村精神
如今,園區已經有多家企業升級為種子企業,準備一兩年內上市。一些園區企業,華拓信通、央廣江通、凌云光子、每日視界、派得偉業、呈創科技、凌瑞智同、掌闊移動傳媒等,如今都已成為多媒體領域具有細分產業特點的卓越代表。
“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它的一把手在遇到困難時,都無路可退,只能向前沖。為事業,有些企業家把房子、車子都賣了。如果企業的發展前景好,園區就得堅定不移地去支持它。一些制度的條條框框,可能會告訴你不可以這么做。但是,一旦站在園區促進產業發展、扶持企業創新創業的高度,就要把眼光放長遠,把方法變靈活,去支持有潛力的企業,幫助它們渡過難關。”
通過多媒體創意產業園的扶持,企業由被金融資本拋棄到炙手可熱,這樣的案例不止一個。
在團隊看來,即使是一家初創的企業,也要很嚴謹很認真地去對待它。用心地去交流,去釋疑解惑,真正解決困擾企業發展的一些問題,這是園區團隊的追求,也是“中關村精神”的傳承與宏揚。
在創意時代,園區更需要發揮中關村的創新精神,讓科技與文化結合,才能誕生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