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車
“貪腐官員不僅是普通奢侈品的終端消費者,而且是拉動奢侈品創新的一個原動力。”
早前,網友發帖爆料,市面上出現萬元一條的“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特供”黃鶴樓香煙,在網絡上引發廣泛質疑。記者致電武漢卷煙廠的母公司湖北中煙工業責任有限公司,客服人員介紹,該公司確實生產過專供去年4月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萬元“一品黃鶴樓”,不過這種特供煙年產量很少,因此市面上并不常見,不清楚具體年產量。(《人民網》2月2日)
新聞中的三個關鍵詞,一是“萬元一條”,二是“清華”,三是“特供”。按常理,既然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特供”,應該是一次性生產,現在校慶差不多已過去一年,市面上出售的特供煙,應該出自那些收受特供煙的群體。于是,我們忍不住要追問:究竟是誰收了萬元一條的清華校慶特供煙?要不是網友的偶然發現,普通大眾可能還蒙在鼓里,繼續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而歡欣鼓舞。
萬元特供煙出現在柜臺,再次證實了那兩句實話,一句是“買的人不抽,抽的人不買”,另一句是特供商品幾乎是為權力“量身定做”,可稱為“特供奢侈品”。其實,這不是什么秘密,中國卷煙銷售公司與國家統計局聯合制作的《中國高檔煙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私營單位、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是高檔煙消費的三股大軍,約占全部高檔煙消費者的2/3,且12.79%的人是通過收禮獲得高檔煙。華東師范大學法律系教授戴克霆對奢侈品消費研究的結論是:“貪腐官員不僅是普通奢侈品的終端消費者,而且是拉動奢侈品創新的一個原動力?!?/p>
清華大學借百年校慶,提供萬元一條的特供煙,是確確實實的違紀腐敗行為。財政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早在1993年就有明確規定:“會議期間不得招待煙、酒、糖果等,不得宴請與會人員和發放任何物品、紀念品?!敝螅瑤缀趺磕甓家厣觐愃埔幎?。清華大學作為非營利性的公立大學,絕大部分經費都來自納稅人的稅款,不知是誰賦予了清華大學定制奢侈特供煙的權力?當然,清華大學也并非第一個,正是以往的案例大多不了了之,清華大學才會繼續“頂風作案”,可見,嚴禁公款買煙從制度上升到法律,是多么地必要和迫切。
參加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人物,除了校友就是達官,不少校友本身就是達官,收到“特供煙”的,究竟有沒有官員,這是值得深究的一個問題。從法律的層面,即使官員收受“萬元特供煙”后,并沒有為清華謀取利益,算不上受賄罪,但由于數額較大,依照國家規定應當交公,對不交公的,則以貪污罪論處。對清華大學來說,至于有沒有借此“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意圖,可能是一個“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該不該以“行賄罪”來論處,確實是一個值得好好討論的問題。
大學校慶的目的和意義,可以寫成一本書。但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在清華二十五周年紀念時的發言,希望清華能夠“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值得清華大學好好反思一下。胡適先生在1922年北大校慶時寫的《回顧與反省》中說:“開風氣則有余,創造學術則不足。我們有了二十四個足年的存在,而至今還不曾脫離‘裨販的階級!……這不是我們的大恥辱嗎?”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現實價值。也難怪網友在新聞后面跟帖:“嗚呼,清華已死!中國大學已死!”
我想,面對卷煙廠已經證實的網友爆料,實則就是一封實名的舉報信,舉報人是全體中國人民,清華大學應該拿出誠懇的態度,不要沉默了之,更要知恥而后勇!國家的紀檢部門,則必須主動出擊,查清楚清華大學是以什么姿態提供“特供煙”的,是哪些人收了萬元一條的校慶特供煙,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給人民群眾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