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應用能力是當今社會考察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素質水平之一,因此,加強大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育,培養計算機應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對現階段體育類專業學生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從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模式幾個方面出發,提出了針對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 改革
對體育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重視體育專項教育,還應重視學科知識教育,例如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生理學、解剖學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體育類專業大學生。而體育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應該符合學生專業特點,培養學生將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所學專業知識相結合,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需求。
一、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的程度參差不齊
通過近幾年的教學經歷,發現學生對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基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部分是對計算機比較感興趣,并且能夠較早的接觸計算機,對辦公自動化軟件、圖像處理軟件、音頻視頻軟件等能夠熟練操作;另一部分學生學習過計算機相關知識,但只停留在對辦公軟件的簡單應用以及網絡游戲、聊天、電子郵件的應用上;還有一部分同學對計算機的操作幾乎沒有基礎,不會使用操作系統及其他常用軟件,但近兩年這部分學生數量已經非常少,多數大學生屬于第二部分。
2.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效率低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相當多的學生對本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目標不明確, 缺乏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體育類專業大學生普遍存在重體輕文的思想,對術科學習和專項學習較為感興趣,而對學科知識不感興趣,學習和做作業的目的就是通過考試,并且認為只要考試前突擊復習、背誦知識就能夠通過考試。在學習方法上停留在老師教多少就學多少,沒有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缺乏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學習效率低。
3.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單一
計算機基礎教學主要采用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的方式,通常采取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和教師布置實踐作業——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指導學生和檢查結果的課堂教學模式。雖然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完成對基本知識的學習,達到基本教學目標,但這種教學模式比較單調,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不能夠讓學生融入到實際的工作情境中,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思想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征求意見稿)制定的主題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并以全面發展作為重要支撐。在當今社會計算機作為一種信息處理的重要工具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熟悉、掌握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已經成為衡量其知識能力的重要標準,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之一,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也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體育類專業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2.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應該貫徹我院“科學與人文融合”的教改思想,探索如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將科學知識、人文知識、社會環境相融合。使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注重培養學生文化傳承的能力,注重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環境、實際工作的情境相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適應社會的需求。
3.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還應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造成信息量劇增,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學識,更要具備獨立接受新信息、處理新信息的創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中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教學過程在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在學習和實踐中具有獨立的創新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和實際工作的要求。
四、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方案的幾點建議
1.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根據專業特點引入“專業模塊”分類法
由于專業不同,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也不同,單一的課程設置,統一的教學內容不能適應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把計算機基礎內容分為“基礎模塊”和“專業模塊”兩大類,可以加強計算機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
我院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內容設置為: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 XP操作基礎,Office 辦公自動化軟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 Point 2003),網絡基礎知識,這些內容可以看作是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基礎模塊”。考慮我院學生專業特點,刪去程序設計內容,略去對數學知識要求較高的相關內容。“基礎模塊”的教學內容根據專業不同,側重點、內容深淺也應該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考慮不同專業特點及學生的需求,在教學內容中應增加和專業知識相關的“專業模塊”。例如運動、系武術系的運動訓練專業可以增加Flash動畫設計模塊;體育藝術系可以增加音頻、視頻軟件應用模塊;體育教育專業可以增加課件制作軟件模塊;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可以增加Excel中數據分析模塊,社會體育類專業可以增加Excel中數據分析模塊、Access數據庫設計模塊。
2.理論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引用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
基于不同專業學生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基礎、適當延伸、側重應用,服務于專業,建立適合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式教學模式。任課教師搜集在各個專業計算機基礎應用方面的經典案例,并將案例科學整合,應用具有專業特色且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為教學內容,例如在Word課堂教學中引用編輯報紙的案例,將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與Word圖文混排知識相結合,排版一份報紙。在對案例分析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案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改變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單一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在學習時能夠有的放矢。
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應根據不同知識層次和專業的學生特點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將計算機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發現、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3.實踐教學中可以引用情境教學模式
在體育類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改變原來的教師布置實踐作業——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和檢查結果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企業、社會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要求設計情境教學背景。采用以真實情境下任務驅動為主基調,每個情境通過“任務布置、分析討論、任務理解、計劃實施、考核評價”的五步教學法來進行,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緊密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在實際項目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根據我院學生專業特點可以設計的教學情境如:簡歷設計、制作企業報表、企業宣傳短片等,在實踐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了解將企業、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在教學中將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與信息化社會的大環境、企業的需求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以適應素質教育和實際工作的要求。
4.計算機基礎教學考核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院計算機基礎教學考核主要采用計算機基礎考試系統進行。通過上機考試的方式,學生考試時考試系統會從題庫中抽取試題,避免試題重復。考試內容主要以計算機應用操作為主,避免學生平時不用功,考前突擊背誦的情況。考試成績采取將上機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按權值展開相加得到最終的考試成績的方式,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創新能力、階段考核、人文素質幾個方面。從近幾年的考試情況來看,這種考核模式能夠更好的考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考查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目前考試系統中的考試模塊還不夠全面,主要以Word、Excel、Power Point為主,希望在學院的支持下,考試模塊能夠進行更新與擴充,例如增加Access,Flash等考試模塊,擴大考試系統的應用范圍,使更多的學生受益于計算機考試系統。
5.教材改革
教材特色改革必須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心。本校教師編寫的《計算機基礎與信息社會》是一本根據體育類專業學生特點,將計算機基礎知識與信息社會特點、社會經濟發展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相結合的計算機基礎教材,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
五、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等同于英語和數學知識的教育。隨著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 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加,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加強體育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要根據體育類專業學生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加強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育與應用能力培養,使體育類大學生適應當代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顧衛杰.引入“專業模塊”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情境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1(1):102-105
[2]侯秀紅,鄭文奎.基于不同專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典型案例導向教學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1(1):98-101
[3]馬飛.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之探討[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98-200
[4]李慧. 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6(12):114-116
[5]尹建新等.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17-120
[6]孫玉霞.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高教論,2007(2):94-96
作者簡介:王麗麗(1982.11—),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與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