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張慶偉,男,漢族,1961年11月生,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人,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9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進入航空工業部603所工作;1996年任航天工業總公司一院副院長;1999年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2008年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法定代表人;2011年當選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代省長;2012年1月10日當選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長。
“航宇院士”:張慶偉
個性風格:“敢于拍板、決策有力”的“航宇院士”
張慶偉具有戰略眼光和國際視野,帶領中國商飛啟動了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并有一些關鍵技術獲得突破。作為企業管理、型號指揮、科研設計三個領域的綜合性人才,張慶偉在決策過程中敢于拍板,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2005年10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2006年6月榮獲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 。
“關注民生、注重實踐”的河北省長
張慶偉在地方調研過程中,多次問詢當地農民的生活情況,重視扶貧工作的開展,認為扶貧工作需要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既解決群眾的基本生活困難,又要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在河北省遭受暴雨時,他多次冒雨前往各地市檢查防汛工作,詳細聽取防汛工作匯報,要求各有關部門周密部署,切實保證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個人履歷:
謝茹,女,1968年7月生,浙江奉化人,無黨派,畢業于原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經濟學專業。1990年7月參加工作,江西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博士。1997年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1999年當選江西省浮梁縣政府副縣長;2001年7月至2007年,任景德鎮市政府副市長。2008年1月28日在江西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大會上當選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最年輕女副省長:謝茹
個性風格:講話稿很少讓秘書代筆
謝茹任景德鎮市副市長時,分管科教文衛等十幾個部門。在科里王秘書的印象中,謝茹的講話稿很少讓秘書代筆,一般都是部門提供材料,她研究后自己起草,形成自己的東西。每年省政協全體會議時,她的提案總要經過調研之后再形成,王秘書就陪同過幾次,到了鄉鎮就找農民訪問,并收集材料,而且不是去一次,最多的是去了四次才形成了提案。
長假儲藏間內寫論文
2007年7月,謝茹從一個分管科教文衛、旅游等事務的副市長,轉型為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的院長。為了考博,2002年春節和“五一”長假,謝茹是在家里一樓的儲藏間度過的。謝茹在任副市長期間完成了博士學位。不到40歲,官至副省級,而且著作頗豐,博士論文《國家風景名勝區經營權研究》也獲資助出版。
個人履歷:
唐良智,男,漢族,1960年6月生,湖北洪湖人。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198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12月當選為襄樊市市長;2010年12月任襄陽市委書記;2011年2月,當選武漢市市長。
幸福城市的設計師:唐良智
個性風格:用市長的辛苦指數換取市民的幸福指數
唐良智認為和諧幸福城市的構建,需要全體市民的共同打造,其中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尤為重要。他曾言,像武漢這樣特大城市的市長,是一種稀缺資源。“是黨和人民把我推到這個位置,我只有勤奮敬業,才能做到不辱使命,不負眾望。”,如果用一句座右銘來表達,那就是“用市長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政府部門”不能成為“部門政府”
唐良智重視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認為上層建筑必須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政府改革是上層建筑領域的重要內容。要解決城市快速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中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和新情況、新問題,跨越“轉型陷阱”,必須在政府改革上實現新突破。改革必須破除部門既得權力和利益格局形成的阻力,必須改變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的現象,“政府部門”不能成為“部門政府”。破除部門利益對改革的羈絆,在改革操作上一定要有新思路,實行“開門改革”。要克服“改革疲勞癥”,特別是領導干部,在改革中要勇于擔當,發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動真格、“啃硬骨頭”,在改革中闖出新路,干出新事業。
(人民論壇見習記者劉廣為根據新華網、人民網等公開資料整理)
個人履歷:
陳章良,男,1961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無黨派。我國著名的熱帶生物學專家。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等職,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1983年至1987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系植物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1987年進入北京大學任教,1995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兼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02年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2007年當選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
海歸博士:陳章良
個性風格:親民“良哥”
在中國農業大學任職期間,學校經濟困難生占到了學生總數的30%左右,每年開學,陳章良都要揣著一疊自己的名片發放他們:“有任何生活上的問題都可以直接找我。”很多學生都愿意給校長發E-mail,因為幾乎每封郵件都能得到回復。陳章良不時瀏覽校園BBS,一旦發現問題,甚至會在很晚打電話給相關負責人,要求落實。他也有了一個新稱呼——“良哥”。
2007年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分管農林、民政、扶貧。他提出,“農民不富裕起來,國家也無法富裕。”他想盡最大努力,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資源和經驗,幫助廣西這個少數民族地區摸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我每天都特別忙,一直在‘底下走,全區109個縣,幾乎沒有沒去過的……”
個人履歷:
譚作鈞,男,漢族,1968年10月生,湖南茶陵人,中共黨員,1990年8月參加工作。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系國際法專業畢業,獲法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8年任香港飛力船務有限公司總經理;2000年任香港華聯船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2001年任中船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2008年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2012年7月,始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最年輕的“60后”省部級干部:譚作鈞
個性風格:“把握全局、勇于創新”的企業家
譚作鈞在全球造船業并不樂觀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領導的模范帶頭作用,對推動集團公司科技創新的骨干單位給予巨大支持。他理性深入地分析和判斷發展形勢,對未來航運業和造船業面臨的發展環境,作出合理的判斷;始終認為創新是提高企業運營經濟性、適應國際競爭的最佳利器,并能在國際經貿格局出現變動的情況下引領未來。
“注重調研,真抓實干”的副省長
譚作鈞就任遼寧省副省長后,時常身處一線,走訪調研。在調研過程中認真聽取企業負責人對企業各種情況的介紹,并根據其多年的企業經驗提出合理的建議,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作出方向性的指導。他多次深入基層,對各地市的環保工作進行實地考察,認真聽取當地環保工作的開展情況,結合目前具體環保項目的適時開展,提出相應的要求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