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靜寰 馬森 康姝妍
武警合訓院校的校園文化,有著比較鮮明的警營文化特色,它是與軍事教育方針緊密相連、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一致、由學校師生共同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總和。在同一個校園環境里,師生們長期在這里生活和工作,潛移默化地受到許多文化因素的熏陶。這樣,校園環境里的一些思想理念、傳統作風,就會慢慢滲透進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日常行為之中。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它對師生具有同化、整合作用。
一、武警合訓院校校園文化應具備的育人功能
(1)具有導向性。對于學生來說,其思想感情、作風和情趣,在很大程度上受著特定校園文化的深刻影響。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校園文化中所包含的一些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能夠滲入學生的思想意識,對其行為起著導向作用。
(2)具有規范性。一般來說,學校的一些規章制度、校風校貌,皆滲透了校園文化精神,對學校每個成員都起著約束作用。在這種軟約束之下,學生不斷自省、自律,從而改變自己身上不好的東西,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3)具有凝聚性。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感召下,學校師生會對學校有一種發自內心的依戀。他們在這種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團結互助,熱愛學校,關心集體,關心身邊的每個人,齊心協力完成教學任務。
(4)具有激勵性。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感召下,師生們能夠樹立共同的奮斗理想和學習目標,事業心和責任感也大大增強,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也體現得非常充分。
(5)具有輻射性。良好的校園文化一旦形成,就對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有著巨大而深刻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以及由此產生的學校形象,對學校上水平、上質量、上檔次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一。
二、加強武警合訓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1)發揮培育功能,打造學習型的軍人。武警合訓院校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掌握先進的知識技能,更要成為具有獨立創造精神的學習型軍人,校園文化要始終瞄準人才培養的大目標,不斷優化學習環境。一是要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積極開展本專業多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尤其要拓展課余科研性學術交流活動領域。二是要形成開放式教育格局。武警合訓院校的校園文化要積極主動地與社會文化相結合。要與地方院校文化相結合。把地方院校文化中優秀的辦學理念、良好的校風校訓、深厚的歷史文化、先進的科研水平作為校園文化豐富的養分加以吸收。要與解放軍院校文化相結合。加強開放辦學力度,敞開校門與他們進行廣泛交流,充實和發展自身的校園文化;要與部隊軍營文化相結合,逐步走一條院校與部隊文化互動的路子。
(2)發揮凝聚功能,培育戰斗精神。我們要將校園文化變成一種“催化劑”,讓它把個體學員的價值觀念升華為集體價值觀念,從而形成與部隊的職能使命緊密相連的價值認同。學員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產生強烈的憂患意識,展現良好的精神風貌,樹立敢打必勝的堅強決心,這正是部隊所必需的戰斗精神。一是要創建物質文化特色。不同兵種和專業院校的特點有所不同,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上應充分體現自己的風格。比如,可在學校各個顯眼的地方,展示校規校訓、文明公約、崗位職責,讓師生在思想情感、行為方式上受到熏陶。塑造歷史人物雕塑,標志性校史館,也能給人一種崇敬感;綠色的草地、燦爛的花園、獨特的教學場所以及儀器設備,都能給人一種生機勃勃,奮發向上的精神指向。二是要培育獨特的院校精神。院校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軍校精神主要包括崇高的信念、愛軍習武、科學民主、求真務實、學習成才、創新奉獻等內涵,它是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信念、職業追求的綜合體現,要通過獨特的活動方式振奮精神鼓舞斗志。
(3)發揮調適功能,塑造健全性格。軍事院校學習訓練繁重艱苦,學員的身心在成長發展階段,容易產生心理失衡和情緒低落等問題。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調適功能,塑造健全的陽光性格。一是要優化校園人文環境。人文環境的優化主要體現在文化環境的打造和人的文化素養的提升,把院校建成人文景觀,不斷優化校園政治環境。二是要積極開展校園體育活動。軍事院校的體育運動,能很好地調動學員的訓練積極性,克服因訓練枯燥產生的厭煩情緒,培養學員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激發強烈的集體榮譽感。三是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美育活動。把校園文化活動與文化工作課教學相結合,將校園文化活動作為第二課堂,不斷提高學員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的能力。
(4)發揮引導功能,培養良好政治品質。武警合訓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深刻的教育功能與政治意義。學員畢業后擔負著部隊建設的重任,學員品質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部隊建設的成敗。一是要高揚主流文化的旗幟,要在校園中唱響主旋律,自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入,確保校園思想文化陣地的健康純潔。二是要夯實思想道德基礎。充分發揮校園文化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載體作用,注重環境熏陶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科學管理與挖掘主體精神相結合,把思想道德教育過程當做學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自我養成的過程。
(1.武警警官學院,2.武警指揮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