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培養學前兒童語言交往的興趣和習慣,發展語言的理解能力,鼓勵幼兒大膽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正確想法和主觀感受,發展學前兒童傾聽、表達的能力,引導和提高學前兒童欣賞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全方位、多角度地為幼兒創設敢說、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
一、為幼兒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
平時,要經常與孩子交談,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語言來源于生活,豐富的生活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源泉。孩子學習語言,離不開周圍環境中的人、物、大自然、社會現象等資源。他們通過感官感知周圍環境中的各種事物,獲得具體印象,繼而發展語言。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多與幼兒交流,經常告訴孩子周圍的事物,告訴孩子在做什么、玩什么,讓孩子真正感知正在發生的事情和周圍的事物,得到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學習語言。這樣,孩子的語言將會發展得更快、更好。
二、培養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的好習慣
看、聽、說、練是全面提高幼兒語言水平,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途徑。①多看。一方面是帶幼兒直接接觸外界環境,觀察各種事物,形成語言發展必需的感性經驗。另一方面,讓幼兒通過看圖片、圖書、電視、電影等獲得現實的語言知識。有了豐富的生活內容和語言知識,幼兒才會擁有豐富多彩的語言。②多聽。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幼兒口語的前提。學習語言,必須先學會聽。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聽歌曲、故事、童謠以及傾聽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風聲、雨聲、雷聲……),各種樂器聲、動物的叫聲以及其他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與幼兒交談的時候,有意讓幼兒傾聽同伴、老師的講話,聽后讓幼兒想象、模仿。③多說。 要想方設法創始幼兒說話的環境。教師應利用一切環境與機會,隨時隨地與幼兒交談,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集體談話。談話的氣氛要輕松、自由,要鼓勵幼兒說話,讓幼兒無拘無束地說,這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方式。④多練。幼兒語言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孩子正確發音,掌握一定的詞匯,學會組織語言進行交談。因此,必須讓孩子練習,要使用各種方法進行實踐,鞏固學習效果。比如:孩子午睡起床后,會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有的互相模仿,有的呼喚同伴,也有的向同伴或老師講述某個問題。這時,教師不要生氣,也不要表現出不麻煩的態度,而要利用這個機會,鼓勵幼兒積極發言。同伴間的自發的模仿和互相交談,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樂趣。要提供相互間語音交往和學習的機會,因為練習說話和練習其他技能一樣,需要有許多自由實踐的機會。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有效的。
三、開展早期閱讀,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早期閱讀是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手段。文學作品是藝術結構語言的產物,是兒童進一步學習較成熟的語言的樣本之一,兒童通過記憶或模仿這樣的語言樣本,能為擴展詞匯、豐富語言內容奠定基礎。①欣賞兒童文學作品,感受和理解作品語言、情節。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是經過作家提煉、加工的文學語言,具有生動、形象、富有節奏感等特點,易于被兒童理解和接受。早期閱讀可以提高兒童對語言藝術的興趣和敏感性。兒童欣賞、聆聽作品,可以豐富詞匯,促進記憶、思維和連貫性語言的發展。②集體開展早期閱讀,培養閱讀習慣。集體閱讀可以使兒童和同伴共同分享閱讀快樂,增加交流機會,提高閱讀興趣,獲得最佳閱讀效果。教師可以有計劃地組織集體早期閱讀,作為語言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精心為兒童準備讀物,指導他們閱讀、交流,積極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
四、使用直觀教具,激發兒童的語言表達
幼兒天然的好奇心,是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動物和植物的標本、玩具、飾品,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認真觀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更容易把看到的現象用自己的語言表示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喜愛,準備一些小禮品、小獎品,鼓勵幼兒主動地說。比如:在識別“小動物”的教學中,可讓孩子們去觀察動物標本。當雞、鴨、鵝、野兔等動物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幼兒表現出一種本能的喜愛的小動物的感情,觀察力、注意力會都集中在這些小動物身上。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他們很快就有一定的總結,能針對各種動物,很快說出它們的特征。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一些精美的小獎品,獎勵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從而大大激發孩子的表現欲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絕大多數是在有意義的真實使用情景中主動獲得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讓幼兒自由地去闡述、去表達。在這個表達過程中,若是完整清晰地說出自己知道事情的經過,那么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趨于完善了。
(南通市竹行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