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尤老師的課,有一種探究的震撼,更有一種精神的享受。一節課,探究簡簡單單有方法,訓練扎扎實實有提升,推進起起伏伏有激情。在充滿理性的課堂上,尤老師的教學語言、教育機智都很有特色,尤其是認識工具的不斷推進,使探究不斷升華,慢慢地滲透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整節課由一個“做”字貫穿,動手實實在在,活動真真切切,教師力圖用理性去點燃學生科學思維的火花,體現了科學探究的“真實、扎實、樸實”。尤老師的課主要有以下三個亮點。
第一個亮點:探究體驗重梯度
從探究的層面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學生的探究是一個逐步深入,注重梯度、不斷升華的過程。
1.精心導入,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認識什么是導體和絕緣體的過程中,尤老師精心引導,循循善誘,出示直指概念核心的“銅鑰匙”和“塑料尺”,使學生在真切的操作中,在師生探討對話中,認識到導體和絕緣體的不同。學生對于兩者之間有什么不同點,早已有了探究的沖動,學習情緒完全被調動起來。
2.豐富材料,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通過操作教師提供的豐富材料,展開自主探究,一幅感人至深的“群童探究圖”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到此時,學生的探究意愿一步步地升溫,探究的快樂在學生的內心不斷涌動著,學生情感得到共鳴。
3.拓展提升,掀起學生探究的高潮。尤老師抓住學生探究的疑惑點,繼續生成,繼續深入探究,在充分的操作中學生感受著這個世界:一個小小的驗電球,學生手拉手體驗電流流過身體的感覺;比較木條和枝條的不同,學生在細致的觀察中回顧導體和絕緣體的本質;在三杯水(純凈水、河水、鹽水)的測量中拓展延伸著自己世界的邊界。這一段的探究學習,學生的體驗非常強烈,內心深處的探究激情被放飛,自發找尋材料背后的真意,教師提供的各種材料皆被激活,件件有神,樣樣有用。
第二個亮點:做中感悟有實效
科學教育基本的理念指出:“在科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做,在做中感知,體悟世界。”實際操作是科學探究教學的生命線。尤老師抓住“做”這個根本,讓學生充分地做,在做中整體感知世界,在做中有所感悟,在做中形成技能,在做中受到熏陶。
1.指導真實、有效。探究必須多做,多做必須有效,有效必須指導,指導必須有法。在方法上,如“實驗前老師還有幾個提醒呢”“想一想,為什么要重復檢測?”“你說的有道理。第三個提醒……”等等這些提醒非常有效。尤老師頗具魅力的語言讓課堂充滿靈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探究的方法,由教師的引導探究到學生的自主探究,水到渠成。在形式上,同伴示范、自主探究、群體體驗、教師演示等各種形式的探究交叉運用,一切圍繞教學環節的真實需要。找出導體和絕緣體材料的內在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同時,對學生思維進行訓練。隨著探究的深入,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兩種材料的性質認識更充分、更準確,逐步形成科學的概念。
2.抓住材料,體悟概念。在課堂上,尤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材料內核,抓住材料來讓學生展開深入探究,體會關鍵材料在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概念中的作用,做出科學味來。如以“干木棒和枝條”這個兩個材料展開,繼而帶出“水是導體還是絕緣體?”的關鍵問題,學生在提問中自主地進行探究,觀察思考,抓住“潮濕”這個關鍵來體會概念的內涵。尤老師讓學生抓住重點材料,細細地品,慢慢地做,循序漸進的過程清晰可見。學生在問題中對話,在操作中品味,找出其中的異同,把概念的內涵、外延展現出來,從而走進概念的內核。
第三個亮點:技能訓練求提升
科學課最外在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很強,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科學實驗。尤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行生動充分的過程技能訓練,使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如引導提問說“如果把它們分別接入簡單電路中,哪些也能像銅鑰匙一樣讓小燈泡點亮呢?”尤老師較好地挖掘了材料中培養學生思維力的訓練點,放飛了想象的翅膀,如:“現在這個小組要再重新檢測小木棒了,先猜一猜,小木棒接上去會出現什么情況?”這個問題讓學生回歸科學、回歸實驗,先前的實驗浮現在眼前,淡忘的現象變得親切,噴涌而出,探究頓時就活了起來。再如比較“純凈水、河水和鹽水的導電性”這一環節,是比較觀察,也是一個拓展的過程,包容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對材料的個性理解等。尤老師從小處著手,以小見大,用細節構筑生命課堂,而綜觀全局,超越課堂,賦予知識無限的活力。
當然,尤老師這節課的亮點還有很多,如習慣養成、評價激勵、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等。
郝京華教授說過:“科學課是學生看、做、說、記、思、演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科學素養的關鍵途徑。說到底就是學生觀察、表達、操作、記錄、運用的一系列活動的組合。”我覺得尤老師這一點做得很出色,再次回味課堂,深感“探究有真味,心底存異香!”
(曾寶俊,江陰市華士實驗小學,21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