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元
摘要:文章介紹了東北地區空管綜合業務傳輸網的網絡結構,并就大連華為AR2240路由器CE1單板與沈陽NE20路由器對接丟包故障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故障排查思路、步驟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PPPHDLC鏈路故障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019-02
東北地區空管綜合業務傳輸網初步建成于2011年,為民航東北空管局信息化、視頻會議等多項業務提供基礎網絡傳輸平臺。網絡以沈陽為中心,覆蓋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地,與民航ATM數據網互為備份和冗余,為民航東北空管局順利開展各項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對網絡建設期間大連至沈陽鏈路丟包故障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1故障背景分析
東北地區空管綜合業務傳輸網覆蓋民航東北地區所屬空管分局、站,為信息化、視頻會議等核心業務提供基礎網絡傳輸平臺。網絡以沈陽為中心,采用星型結構設計。各地之間通過租用運營商SDH專線方式進行連接,各地互聯帶寬為2M。沈陽中心節點出口路由器采用華為NE20路由器,哈爾濱、長春、大連分節點出口路由器采用華為AR2240路由器。
網絡安裝調試過程如下。
(1)設備安裝調試前,將沈陽、哈爾濱、長春、大連四地出口路由器通過百兆網線背靠背連接,經測試連接正常。
(2)分別將各地路由器安裝到位后,經測試,哈爾濱、長春兩地與沈陽中心節點連接正常。
(3)大連分節點與沈陽中心節點能夠建立連接,但出現丟包現象。
2故障現象及排查過程
2.1 故障現象
大連分節點使用AR2240路由器的CE1單板上聯光端機,經過傳輸鏈路,與沈陽中心節點NE20路由器的8E1接口對接。經測試,從大連AR2240路由器百兆網口下聯終端能夠PING通沈陽NE20路由器,但出現間歇性丟包現象,具體表現為AR2240 E1接口上有CRC錯誤包(圖2)。
2.2 故障排查過程
(1)分別檢查沈陽、大連兩地的出口路由器運行狀態、配置文件和線纜連接情況,均未發現異常。
(2)沈陽、大連兩地路由器接口采用PPP協議進行封裝,經更換為HDLC協議后進行測試,丟包故障依舊。
(3)將沈陽、大連兩地路由器板卡更換插槽,經調整相應配置后,丟包現象依舊。
(4)檢查大連AR2240路由器E1接口及光端機配置,修改線路模式與對端實現匹配。檢查時鐘模式,并調整硬件配置后,丟包故障依舊。
(5)如圖3所示,在端點1對AR2240 E1單板芯片進行環回測試,未出現CRC錯誤。在端點2對光端機入端口進行環回測試,開始出現CRC錯誤。經過觀測比較后認定,問題出在大連AR2240路由器和光端機之間。
(6)將AR2240路由器替換為H3C AR2811路由器,H3C AR2811路由器的SA單板經外置協議轉換器連接光端機,經測試故障現象消失。將H3C AR2811路由器替換為AR2240路由器,同樣使用SA單板連接協議轉換器,故障現象消失。
(7)恢復原AR2240路由器E1單板故障,嘗試將AR2240設備進行接地,以減少干擾,設備接地后故障依舊。
(8)現場制作兩根8m長的線纜替換原有線纜進行測試,E1單板仍然存在CRC錯誤。將其中一根線纜截斷,制作成約30cm長的短線纜,替換原有線纜后,發現故障現象消失。通過長時間測試,E1單板仍工作正常,PING包無CRC錯誤。
(9)將現場自制的短線纜更換為設備專用的強抗干擾線纜,通過長時間測試,E1單板均工作正常,PING包無CRC錯誤,故障現象消失。
3故障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
3.1 故障原因分析
E1線纜有兩種模式,分別為平衡模式和非平衡模式。
(1)平衡模式:使用120Ω線纜,線纜為雙絞線,抗干擾能力強。
(2)非平衡模式:使用75Ω線纜,線纜為同軸線纜,抗干擾能力稍弱。
上述兩種模式的轉換,和對接使用的線纜阻抗以及對接設備的配置有關。
大連節點采用的E1工作模式為非平衡模式,即使用75Ω線纜和光端機對接。使用測試儀在現場對線纜干擾率進行測試,確認大連機房存在較強干擾源。在較強的干擾環境下,如果E1線纜的抗干擾能力不足,就會導致E1鏈路上出現CRC錯誤包。
3.2 處理方法
(1)建議將原有線纜更換為強抗干擾屏蔽線纜。
(2)建議使用E1平衡模式線纜,最大程度降低干擾。
(3)機房中所有設備均需要接地,以防止機房內不同設備之間產生干擾。
4結語
本文結合東北地區空管綜合業務傳輸網實際環境,詳細闡述了排除沈陽至大連鏈路丟包故障的思路和步驟,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方案,為今后處理同類故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2] 李筱林,曹惠,龔雄濤.傳輸系統組建與維護[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3] 張建超,王貴,陳海濤.光傳輸線路與設備維護(華為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4] 劉業輝,方水平.光傳輸系統(華為)組建、維護與管理[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