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機電一體化教材中存在的五點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通過 中職 教材
一、目前機電一體化專業教材存在的問題
目前已有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教材及相關相近教材,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重復現象嚴重,對相關課程缺乏有效整合。比如《機械制圖》里講了部分公差配合的內容,而《公差配合》這本書又在專門講解公差配合的知識,再比如《機械基礎》里講了液壓,氣動的內容,而在《液壓與氣壓傳動》這本書里專門講解液壓和氣動的知識,在《機床電氣控制》這門課里還講到液壓氣動的知識。再比如《電氣拖動》和《機床電氣控制》里的知識點重合度在40%左右。傳感器部分、PLC部分、單片機部分存在一般機械電氣內容的重復。目前中職類教材教育部只制定了九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其他課程教學大綱尚未制定,鑒于這種情況建議組織專家和學校教師,進行市場調研,制定統一教學大綱。
2.教材設計過于單調,缺乏啟發性,版面不夠生動。編寫格式死板,缺少教學方法的設計;表達方式局限于文字,陳述性語言過多,缺少圖像與文字的配合。這些問題都不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開展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鑒于這種情況建議出版雙色印刷書籍,圖文并茂,并且添加本知識點對應的崗位目標,添加一些“想一想”“讀一讀”“看一看”“練一練”“動動手”“動動腦”“比一比”等趣味性的內容,并且這些內容可以不同的顏色,在一個卡通式的方框里出現。還能明確標注那些是識記部分,那些是理解部分,那些是技能操作部分,并且能編一些順口溜、快板,口訣等便于學生記憶,中職類學生基礎差,理解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自學能力都有所欠缺,最好能編寫出一些趣味性很強的“傻瓜書”!便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閱讀。
3.難度大、跨度大,與中職學生理解能力不相稱。很多中職教材借用專科同類教材,由任課教師刪減、增補或由部分院校教師聯合編寫而成,這些教材僅僅注重內容上的增減變化,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基礎理論分量過重,應用技能分量偏輕,出現大量比較復雜的數學推論與計算過程,沒有從根本上反映出中職教材的特征與要求。 針對此建議教材編寫,只需要編寫出基本理論,基本原理,重點編寫應用和實踐部分。
4.針對性不強,沒有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鑒定的內容銜接。現有教材按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進行編排,篇章結構均使用固定框架,過分強調學科基本知識、知識結構與學科認知結構的協調,缺少對生產實際的調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對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項能力的科學分析,沒有針對職業崗位(群)及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鑒定的需要,缺乏知識的應用價值和可操作性。 對此,可以適當在每個章節后面或者書本后面安排一些職業資格鑒定的習題。
5.缺乏地方特色。職業教育是以服務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己任的,機電一體化教材的編寫必須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特點,體現職業教育的地方性。在面向市場辦學的環境下,各校所開專業不盡相同,學生所就業的企業和崗位以及區域都不盡相同,試圖編寫或使用全國通用的教材,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學的。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以一體化教材為主的校本教材將成為教材的主要形式,這也將成為各校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二、中職類機電一體化專業教材的編寫建議
1.學科知識以實用、夠用為原則,兼顧新技術發展。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多數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素質不高、接受能力較差,但必須讓他們經過3年學習后順利通過行業。這就要求我們編出的中職教材要貼近行業崗位要求,知識要新、要點要全、敘述要明、篇幅要短、質量要高。為此,中職教材的編寫切忌堆砌高深理論,實用、夠用即可。?中職教材不能是大專教材的簡單濃縮,應比大專教材更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編者在編寫教材時應體現自己的東西,比如新觀點、新知識等,即使基本知識與前版一樣,但內容的組織、語言的提煉、圖表的創新、事例的列舉等,應滲透有編者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經驗。若只是把前版教材中的相應內容稍微改動就形成新的教材,那么教材就沒有新意、沒有發展 ,這樣的教材就沒有改版的必要了。一些種類較多的內容,可用以點帶面的形式處理,即著重介紹一兩個代表種類,其余以表格形式簡介。
2.難點解釋,配上插圖。有些知識需要冗長的文字解釋才能說明問題,甚至學生看完文字解釋,可能還是不得要領,若能配上簡圖,則往往會讓人茅塞頓開。插圖應盡量創新,使之更貼近教材內容。要避免教材換了好幾版,圖表仍一成不變。要多想辦法,多動手,一些簡圖是可以自己繪制的,或自己拍照,或利用網上的素材,自己加工改造,成為新的插圖。上述兩圖,就是筆者自己繪制加工的,既便于學生理解,又給教材增添了新意。
3.聯系實際,輔以案例。有些知識只講原理,令人感到枯燥乏味,若輔以實際操作加工為例,既生動又具體,但是選例一定要精,而且選例不僅僅是一本書的選選例,比如《機械制圖》這本書,先講到零件圖,后面講到裝配圖,如果裝配圖就是前面幾個零件一起裝配起來的,則學生聽的明了,老師講的省事!
4.讀者對象以學生為主,兼顧教師。如各章節的開頭語,有的教材干巴生硬,直奔主題,前后沒有聯系;有的教材則用一兩句通俗易懂的話承上啟下,能吸引讀者往下閱讀。教材的主要讀者是學生,教師只起引導作用。若不需太費筆墨,而又不必教師過多講解,學生也能讀懂,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5.教材語體以科技用語為主,兼具科普用語。教材不是科普讀物,用詞應該嚴謹,教材也確實應該以科技用語為主.但現在的中職學生與大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基礎知識不同,教材的語言風格也應有所區別。若編出的教材多數學生看不明白,再符合科技用語習慣也枉然。
不同中職教材各有不同的特色,互相取長補短才有利于教材的 發展 。時代不同,學生水平不同,教材的風格也應隨之改變。一本教材編寫成功與否,不僅要聽取專家的意見,也要聽取使用教材的廣大師生的意見。好教材,既有益于讀者,也歷練了編者。通過編寫教材,編者的專業知識水平、語文寫作水平、電腦操作水平、繪圖制表水平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好的教材教師講解輕松,學生理解到位,好的教材在教書育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介紹:張晉,女,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講師,長期從事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的教學研究,從事職業教育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