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強
[摘要] 目的 探討獻血年齡及環境與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的關系。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站1 141例獻血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的獻血者的臨床資料。 結果 按不同年齡段分組,18~25歲組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與26~40歲組和41~55歲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采血車內獻血反應發生率為1.94%,獻血屋內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與獻血者年齡和獻血環境密切相關,采血前采取必要的預防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 獻血;年齡;環境;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457.1[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5—0155—02
The influence of age and environment on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YUAN Qiang
Blood Station of Shangqiu, Shangqiu 47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age and blood donation environ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 141 cases of our station from January 2010 to November 2011. Results According to age were grouped,the adverse reaction of 18~25 years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6~40 years group and 41~55 years group(P < 0.05); The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 rate of mobile blood collecting vehicles was 1.94%,the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 rate of blood donation room was 1.04%,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age and blood donation environment,preven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before blood donation can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effectively.
[Key words] Blood donation; Age; Environment; Adverse reaction
無償獻血的目的是在確保獻血者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為臨床提供合格的血液制品。然而在無償獻血過程中,獻血不良反應卻時有發生,如處理不當,將給無償獻血工作的深入開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1]。獻血反應是由綜合性因素造成的,主要跟獻血者的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指數)、閱歷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相關[2]。為預防和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應建立一支安全固定的獻血隊伍,確保臨床用血需求,筆者從獻血者年齡及采血環境兩個方面探討獻血不良反應與兩者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站行無償獻血的獻血者59 689人次,年齡18~55周歲,平均30.5歲,其中男27 638人次,女32 051人次。
1.2 方法
獻血者均經健康體檢、征詢、血型、血比重、ALT測定及金標HBsAg快速診斷等,排除不適合獻血者。流動采血車與獻血屋內均有溫控系統,使采血環境盡量達到舒適溫度(冬>10℃,夏天<28℃,春、秋季節10~20℃),獻血者每次預設采血量400 mL。
1.3 獻血不良反應診斷標準[3]
輕度:表現為緊張、焦急、面色蒼白及頭暈眼花等;中度:表現為漸漸失去知覺、不省人事、四肢冰涼等;重度:表現為驚厥、暈厥、大小便失禁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
2 結果
2.1 獻血不良反應與年齡的關系
18~25歲組與26~40歲組和41~55歲組獻血不良反應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248.660,P = 0.000;χ2=131.794,P = 0.000);26~40歲組與41~55歲組獻血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9,P = 0.792)。見表1。
表1 獻血不良反應與年齡的關系比較
2.2 獻血不良反應與獻血環境的關系
流動采血車與獻血屋獻血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94%和1.0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495,P =0.000)。見表2。
表2 獻血不良反應與獻血環境的關系比較[n(%)]
3 討論
獻血不良反應是無償獻血過程中常見的臨床癥狀,近年來,隨著臨床血液用量的不斷增加,獻血尤其是初次獻血人群比例不斷增加,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初次獻血人群由于對獻血知識了解不夠,常伴有恐懼感及心理緊張等,易發生獻血反應[4]。獻血不良反應常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出冷汗、惡心甚至嘔吐及暈厥等癥狀[5],不良反應的發生不僅直接影響獻血者獻血的積極性,且可引起周圍獻血人群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的可能,甚至可在人群中引起“獻血有害健康”等錯誤的認識,因此對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本文結果顯示,18~25歲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26~40歲組和41~55歲組,其原因可能為18~25歲組獻血人群中多為首次獻血,因對獻血流程及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對獻血環境陌生,對醫護人員缺乏信心,心理壓力大,獻血時因過度緊張、恐懼,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反射性引起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及呼吸、心跳加快,繼而出現面色蒼白、惡心、嘔吐等獻血不良反應[6]。而26~40歲和41~55歲的獻血人員,因其年齡相對較大,生活閱歷豐富,對獻血知識有所了解,心理承受能力好,因此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18~25歲組的人群。此外,流動采血車內獻血人群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獻血屋,這是由于采血車內空間狹小,獻血者獻血后難以得到充分休息,且車內、外溫差較大,使獻血者體表血管擴張,易使腦組織暫時性缺血、缺氧而出現不良反應;其次由于采血車上獻血因時間緊、條件有限,獻血者預先未能補充足夠的水分,原有血容量相對不足,立刻采血會加重體液流失,超過機體的調節能力,易發生獻血反應;且血液不暢引起的獻血時間延長、人員擁擠、環境嘈雜等因素也可誘發獻血不良反應[7]。而在獻血屋內,獻血者在獻血前、后均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和足量的水份補充,尤其于獻血后的充分休息可使獻血者機體得到充分調整、恢復,從而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業務技能水平等因素均可影響到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8]。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與獻血者年齡及獻血環境存在明顯的相關性,因此不斷加大無償獻血的宣傳力度、使各類人群對獻血知識得到充分的認識和了解、營造溫馨的獻血環境、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及業務水平等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將對無償獻血工作不斷深入開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潘杰,李蕾,張昱. 采血車獻血不良反應的原因及預防[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09,11(3):267—268.
[2]方放,桑列勇,王琴,等. 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與獻血者評價相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10):877—878.
[3]胡宇,陳寶葵. 無償獻血者獻血不良反應發生原因分析[J]. 中國輸血雜志,2003,16(6):418.
[4]楊麗,劉云鵬,閆旭芳. 街頭無償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和預防[J].中國臨床研究,2011,24(5):444—445.
[5]單明華. 獻血反應的相關因素分析[J]. 浙江預防醫學,2011,23(4):41—42.
[6]王小瑋,譚曼虹,張錦泉. 湘潭市2007年至2009年無償獻血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0(12):78—79.
[7]白悅,宋偉,楊德茂,等. 心理干預對減少獻血過程中不良反應的初步研究[J]. 中國臨床醫生,2011,39(10):54—55.
[8]趙翼. 獻血不良反應的預防及治療[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4):77—78.
(收稿日期: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