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正東
摘要: 網絡以其平等參與、虛擬情境、瞬間擴散等信息特征,極大地改變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高校應通過構筑網絡教育主陣地等措施,全面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 大學生網絡思想思政教育
在全媒體時代,如何使網絡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為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淮陰師范學院通過構筑網絡教育主陣地、弘揚社會主旋律和積極加強隊伍建設等措施,全面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網絡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課堂”,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和建設和諧校園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構筑網絡教育主陣地,全力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淮陰師范學院為積極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網絡的德育功能,建立了一批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積極搶占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努力放大網上正面聲音,通過網絡把學生組織起來,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和主動性,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受學生歡迎的網絡中,潛移默化地實現了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進網絡的目標。
1.建設主題鮮明的思政網站。
淮陰師范學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早”、“全”、“活”。一是早介入。在網絡剛剛融入人們生活的時候,學校就意識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打造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翔宇網”堅持“三貼近”的原則,融合了黨的理論方針、時事熱點、學校工作動態、學生學習就業等內容,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內容都能在網站上找到,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陣地。“翔宇網”在2010年第四屆全國高校百佳網站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國高校百強網站”。二是全方位。多年來,學校不斷完善思想政治網絡教育體系,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群。目前,學校建有淮師新聞網、周恩來研究專題網、創先爭優活動專題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專題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專題網、心理咨詢網、健康教育網、校園植物網、學校校慶網等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10余個。這些網站的建設,從內容上實現了黨的創新理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對接。學生只要輕輕點擊鼠標,就能即時了解黨的創新理論、方針政策、國家的建設成就、學校的發展成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潤物細無聲得到了充分體現。三是形式活。學校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認真了解學生的現實需求和興趣所在,把網站建設成為學生愿意看、樂于看的生動活潑的精神家園。在“翔宇網”和“淮師新聞網”上,均開通了師生博客板塊,讓學生在這個天地里暢所欲言,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淮師新聞網”還設立了“活力淮師”、“影像淮師”等板塊,大量使用學生拍攝的照片、DV作品,讓學生在網絡作品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促進校園文化的繁榮與和諧校園的建設。同時,在校內發布的網絡新聞中,有50%以上出自學生之手。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對網絡的關注度,積極發揮學生接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夠使學生充分了解學校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增強學生愛校、愛師、愛學的情感。
2.建設師生互動的通訊平臺。
針對90后大學生熟識網絡,渴求“創新”的特點,在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同時,學校提倡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QQ群、飛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和學生經常訪問的人人網、博客、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量大、反應迅速、學生上網人數多、受教育面廣的特點,加強師生交流、互動,即時掌握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建QQ群加強溝通。思想政治理論課QQ群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中心開設的師生網絡交流平臺,該QQ群已達數百人。學生可以和任課教師在網絡上就課上內容及相關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實現了課堂教學和網上交流相結合,知識學習和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相結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意識。學校黨委學生工作部和團委建立了學工之家QQ群和飛信群,學校輔導員全部加入QQ群,在群里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得體會,共同提升工作能力。
建博客強化引導。早在2005年,學校許多輔導員、黨總支書記和專業課老師就建立了自己的博客。這些博客定位鮮明,內容豐富,既有事務通知、活動心得,又有成長共享和工作日志。通過博文,嚴肅的專業課老師放下身段,和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分享社會熱點事件,分享學習生活經驗。學生也積極在博客上反饋自己的觀點、看法。師生的交流因為思政博客更加密切,許多學生和老師成了“博友”。為進一步倡導建思政博客,擴大博客影響力,黨委宣傳部依托淮師新聞網建立“思政博客”欄目,精選了一批老師的博文,每篇博文的日點擊率就多達400余次。
開微博分享信息。微博在大學生中很受歡迎并逐漸普及,學校成立專門機構建設思政工作微博平臺。一批輔導員、招生與就業處老師、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和學生骨干成為學校層面的第一批微博信息員。他們通過微博平臺輔之以飛信群和QQ群,將學校通知公告、就業信息、考驗信息、招聘信息等整理分類,發送給學生。各二級學院結合實際嘗試建立微博,有的嘗試以社團為單位,建立基于同一愛好的社團微博;有的嘗試以班級為單位組建班級微博。
3.建設解決問題的留言板。
學校的新聞網、翔宇網,以及許多學院、部門的網站,都開辟了留言板,隨時掌握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其中黨委學生工作部網站學生留言板,目前點擊留言數已達3158條。學生宿舍的晾衣竿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學生希望在準備考研期間得到專業老師的輔導,在假期開放專用教室供學生備戰,這些建議和意見在網上一經提出,立即得到反饋,由學生處或宣傳部轉達到相關部門,經過協商,為學生解決了實際問題。校領導十分重視對學生留言板的反饋處理,要求對留言板上提出的問題必須做到“事事有回復,件件有落實”,并要求各部門、各單位,留言板上的事必須馬上解決。招生就業、勤工助學、心理咨詢、后勤服務類網站留言板都發揮了各自在現實生活不可替代的作用。留言板成了學生的辦事板、連心板。
二、弘揚主旋律,努力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制高點。
淮陰師范學院充分利用網絡手段,豐富和完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充分激發了大學生的上進心和創造性,走積極健康的網絡之路,努力實現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制高點。
1.用紅色內容樹立學生的核心價值。
以國慶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重要紀念日、重大節慶日為契機,充分利用網絡的廣泛參與性,開展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網絡征文,“我心中的黨員”演講比賽,“我愛我的祖國”征文比賽等活動,激發了廣大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懷;通過網絡讀書大賽、主題博客大賽、播客大賽、電子小報制作、十大校園網絡作家評選等活動,引導大學生奏響科學發展、愛國愛黨、文明和諧三個旋律。
2.用典型力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借助網絡的廣泛參與性和強大的搜索功能,將各種評優、評獎等活動實行網上投票、網上公示,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了解和認識身邊的先進榜樣。這些活生生的真實“教材”,更進一步激勵了廣大學生發揚“堅守樸實,追求崇高”的淮師精神,勵志自強、提升素質。其中,自2005年以來開展的“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通過網上個人申請、事跡介紹、網上投票等環節,吸引了廣大學生的參與。全校18個二級學院、470個學生黨支部、團支部2萬余師生通過網絡參與其中,6年來共評選出了60名年度人物和60名年度人物提名獎。2010年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點擊率達4萬多次。通過網絡組織開展的“尋找村官、西部志愿者、杰出校友”活動,發現了一批優秀的村官、志愿者、校友,并積極邀請他們回母校作報告,與師弟師妹面對面,分享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的經歷。
3.用鮮明的主題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學校利用教師節、母親節、周恩來誕辰紀念日等重要節點,開展“感動”網絡短信大賽活動,每年吸引萬名學生參與,創造出許多優美的網絡短信,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感恩生活、感恩友情、感恩親情的情緒。團委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團中央、國務院新聞辦、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國家廣電總局、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主辦的“感動——全國青少年網絡短信作品大賽”。在2004年首屆大賽中,學校有1名學生獲得全國一等獎,1名學生獲得全國二等獎,淮陰師范學院團委獲得優秀組織獎;在第二屆全國大賽中,3名學生獲得三等獎,4名學生獲得鼓勵獎,獲獎數占全國總獎數的八分之一。同時,結合主題教育月開展的“建設優良學風、構建和諧校園”好新聞評比大賽、“我文明、我行動”等活動,增強了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啟明星電腦協會開展的“拒絕網絡毒品、珍愛大學時光”活動,被評為“江蘇省十佳學生社團活動”項目。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水平。
開展網絡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關鍵是隊伍。淮陰師范學院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整合工作力量,建立了統一指導、各方面配合、責任明確的三支專兼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
1.建好三支隊伍。
一是建立網絡宣傳員隊伍。由教授通訊員、學生記者組成,負責全方位宣傳、報道校內的各方面信息。二是建立網絡管理員隊伍。由專兼職教師和部分學生干部、記者組成,重點負責對淮師新聞網、翔宇網、各學院(部門)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維護,鼓勵和引導學生組織、學生社團、輔導員等建立內容充實、格調高雅,具有時代特征、服務于師生、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網站和個人主頁。三是建立網絡監督員隊伍。由黨委宣傳部、信息監控中心及保衛處工作人員組成,實行24小時監控,及時處理過激言論或有毒信息,引導規范學生上網行為,阻止各類不良信息進入校園網。
2.抓好培訓考核。
通過定期舉辦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訓班,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網絡技術培訓,鼓勵輔導員、網絡技術員、學生及教師開展網絡思想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注重考核工作,把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年終考核、晉級晉升的重要標準。
參考文獻:
[1]陳義祿.網絡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2(3):117-119.
[2]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201.
[3]張婷婷,史可鳳.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7(4):61-62.
[4]秦梅玲.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9:159-161.
[5]楊曼英.試論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構建[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9(5):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