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怡
摘要在當今我國積極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怎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工作任務,但是社會背景的不斷變化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進行相應的創新。筆者結合近年來學生管理和教育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和諧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創新
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在盡快建設我國“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培養千千萬萬的接班人。要想能夠做到這一點,高校不但要加強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更要加強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隨著國內、國際環境不斷錯綜復雜地發展,以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應在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創新。同時,必須根據新的形勢、新的矛盾,不斷地發展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結合大學生的成長特點進行思想道德的建設。
1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現狀分析及原因
當今大學生的構成人員趨向于“90后”,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20世紀末出生的一代,生活環境的特殊使得大學生的思想呈現出復雜化,多樣化。從大方向來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狀況的本質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積極,進取的。作為在新世紀出生的一代,他們富于個性,思想開放豐富,同時有著較強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責任意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于自我富于探索精神,渴望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但是由于大部分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富裕的生活條件以及社會家庭教育觀念的改變,使得90后大學生在責任意識、辨別能力、踐行能力、承受能力、集體意識等方面呈現出較弱的趨勢,在充滿誘惑的現代生活,部分大學生不能自主地建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是在心理調控方面,大學生犯罪、自殺等社會問題近年來呈現出增長的趨勢,更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思政素質的諸多問題。
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是大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決定著大學生的政治立場和工作方向。只有培養出有著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高校畢業生,才能對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慧支持,這些擁有知識技能豐富、道德品質高尚的高素質人才,在進入社會就業的過程中,才能夠學以致用,并且以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去融入到當今高節奏和高壓力的社會生活中。因此,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指導大學生在發展的大背景下有著較強的適應性,從而實現大學生自己的人生價值,推動和諧社會的不斷發展。
3 和諧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對策
(1)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授予者,高校輔導員等學生工作者的自身綜合素質需要得到提高。因此高校要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的培養,要在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使得包括高校輔導員在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迎接多變的工作內容,適應復雜的工作壞境,面對各種突發的事件。要能夠運用最新的教學方式,結合藝術性和科學性,把理論教育與情感教育融為一體,做到真誠而合理,讓被教育者能夠接受和贊成所要宣傳的思想信息,讓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更容易接受,這樣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能夠結合實際,滲透到大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質是一項長期而又迫切的工作,它既要靠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刻苦努力、自覺修養,又要靠高校給予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多素質培養和提高的機會。
(2)高等院校的政治理論課和思想道德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方面承擔著重要的教育責任。以某地方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班為例,在四個學年共八個學期的課程中,(下轉第43頁)(上接第18頁)如思想政治修養、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思修課程的課時量近250節,占所有所學課程的7%左右,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為此,要充分體現當代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全面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建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把思想教育與傳授知識相聯系起來。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了解學術界新的研究成果,充實、更新教學內容,使其具有新鮮感和時代感。
(3)要充分利用網絡這個有利途徑,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間。網絡已成為高校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網絡信息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力。通過建設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和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將平面的思想政治知識通過網絡立體化,增加大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熱情。同時靈活利用大學生喜愛的網絡論壇、QQ、博客等功用,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建立學生與教育者可以暢所欲言的網絡平臺,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學生中的不良思想傾向,利用網絡這種特殊的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對話方式,可以弱化老師與學生的尊長關系,縮短與學生的距離,進而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與網絡管理員合作,加強對校園網絡的管理,及時清除“垃圾信息”,保護學生免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同時要培養學生接收和處理來自網絡各方面信息的能力,讓網絡成為大學生另一個有益的學習園地和成才基地。思想教育工作者還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通過網絡手段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貼近校園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思想,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廣度。目前,在國際國內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也在不斷地發展,高考錄取率的高升,地方院校的崛起,使得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數量與日俱增,同時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現象。一些高校學生,特別是地方院校的大學生,由于個性、經歷和家庭生活背景的不同,在面臨著來自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壓力,不能很好地調節在思想和心理上出現的憂慮困惑,許多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擯棄傳統簡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僅要了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性格、情緒及情感等方面的詳細情況,而且還要對學生心理、思想狀況的動態把握和全面了解,從而結合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理論知識,通過戶外素質拓展活動、一對一心理咨詢及集體心理輔導等方式,將咨詢服務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時發覺學生潛在的思想和心理問題,提前做好教育準備,促進大學生完整人格的自我完善和調節,從心靈深處解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問題,從而能夠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雙重目的。
(5)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首先是鼓勵學生參加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帶領學生去到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通過實地考察和革命愛國主義教育,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從何而來,達到深入基層、了解社會、認識國情的目的。在暑期“三下鄉”活動中,大學生還可以利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為當地的群眾服務,親身感受到自己是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一員,增強他們的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其次,定期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組織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以志愿服務的方式積極參與到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中來,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力,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近年來的西部援建,貧困地區“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各項國家基礎建設活動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學生志愿者,自愿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來到農村來到基層,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事跡在廣大高校學生中具有先進模范帶頭作用,對其他大學生產生了積極的、正面的影響,是最真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