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健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個體的全面成長、高校的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建設和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既能增強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又能幫助他們實現個人能力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匹配,達到學生有市場、社會有所需的共贏局面。文章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及重要性入手,結合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能力
通過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減少大學生就業的盲目性和不切實際性,增強學生主體意識。通過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大學生進一步明確目標,合理進行生涯規劃,從而更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實現從理論認識到社會實踐的轉化,增強適應未來社會環境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缺失;大學生自我認識能力較弱;大學生對社會環境的認識有限;大學生參與職業生涯輔導被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專業化程度不高。因此,高校要建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體系,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從內外兩方面著手促進大學生合理職業生涯規劃。
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1 推進就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
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大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大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對于擇業有更清晰的認識,減少了麻木性,提高了針對性,從而有效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提高就業率,讓大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能夠安生立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1.2 有助于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與個人成長
傳統的職業輔導只關注人與職位的匹配,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是以人的生命歷程的事業發展為核心,關心個體一生的教育、職業。良好的大學生生涯輔導是以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為目標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包括三個階段: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經過這三道關,大學生可以解除認知求職的心理焦慮,消除擇業心理誤區,使大學生就業更顯主動性、理智性、應變性。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策略
2.1 從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獨特性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具備個性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自己實現而開展的一種獨特的過程。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源于學校系統的職業生涯的輔導。這既包括整體性的指導,也包括個性化的輔導,需要做到點面結合。譬如在職業測評過程中,根據測量的結果進行分類指導,個別的還需要單獨指導,尤其是心理測量測出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2.2 從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性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全程化
大學生給從進入學校大門到畢業離校踏入社會,他們知識在變化,思想也在變化,對自己的認識也在變化。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也隨著時間而變,隨著學習而變,隨著社會實踐而變。因此我們需要學校給予全程化的輔導,針對不同階段大學生的特點進行輔導。想學生所想,給學生下“及時雨”,這樣大學生才能在以后的社會環境中主動調節自己以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工作。
2.3 從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社會性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需要社會化
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適應后危機時代發展要求的根本途徑就是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平臺。其次,搭建豐富多彩的學生業余實踐平臺。如配備多種多樣的實驗室、模擬工作坊等為學生提供各種應用知識的條件,為進一步的社會實踐做準備。此外,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如職業輔導活動月、職業教練計劃、新生入學職業生涯教育講座、職業體驗日等激發大學生職業實踐的熱情。
2.4 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專業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涵蓋三塊內容:職業測評、職業心理咨詢、職業輔導。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將無法實現輔導的最終目標,甚至還會誤人子弟。專業化的教師可以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科學的指導和輔導,提高學生的自我了解,注重輔導的探索功能,幫助大學生獲得專業的生涯知識、技能和觀念。了解社會職業變化的方向和趨勢,以方便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新生力量。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職業生涯管理中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同時,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它在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以及引導大學生理性思考與規劃自己的人生軌跡和發展道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每一位大學生都要重視自己的職業規劃,學會正確分析就業環境和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前景,力爭做到在擇己所愛、擇己所長的同時擇社會所需。此外,各高校只有建立、完善各具特色的職業生涯發展體系,不斷深化職業生涯研究,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教育工作,才能使職業生涯教育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引導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的成長、成才。[1]馬奇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十大心理誤區[J].中國青年研究,2005(10).
[2]徐德明.加強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中國建設教育,2008(6).
[3]梁業勝.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專業化的若干思考[J].高教論壇,2009(8).
[4]馬艷芬.從邊緣到中心: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演進歷程及重要轉變[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5]劉偉.論偶然因素在生涯規劃中的作用[J].理論導刊,2009(11).
[6]張再生.職業生涯規劃[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7]周明星,咸桂彩.現代職業生涯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8]吳薇,劉繼亮.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及對策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6).
[9]魏延慶.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8).
[10]周坤.我的人生我做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1]程良越,王建農.職業生涯輔導[J].職業導師,2007(5-6).
[12]沈之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究[J].職業導師,2007(3).
[13]韓瑞蓮,韓芳.生涯教育與職業教育及其相關概念內涵解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8(31).
[14]牟海萍.從職業指導到生涯輔導的歷史嬗變[J].高等教育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