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哲
摘要:2009年至2012年為保證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大力發展高鐵、水利及城市建筑業,由此給工程機械帶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其中對于混凝土泵車的需求量空前的猛增,給中國混凝土制造業可以說注入一針興奮劑。
關鍵詞:混凝土調試工藝
中圖分類號:TU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b)-0091-01
然而伴隨著銷售量的增加,產品質量和市場的服務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根據市場信息統計,泵車月度三包期內故障項次為1.4項/臺,與三一、中聯等標桿企業相對比,公司產品故障率偏高,根據分析產生的故障模式,發現30%的故障均可以在整車調試階段發現(其它故障模式分布較散),因此“如何在泵車裝配完成后的調試階段盡可能的使市場發生的問題暴露”成為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重點課題。經過分析研究必須要調整泵車的調試作業指導書,如何指導調試工調試整車,目前的調試作業指導書、工藝流程存在以下三個方面。
(1)調試流程粗放,調試成立3個組,每組3~5人,調試車輛以承包方式為主,造成調試作業對調試工的技能要求較高,同時調試一臺車生產節拍過長,需要5d時間;成立質量門,只在調試完成后最終檢驗,而過程中的調試環節沒有監督。
(2)調試內容覆蓋面不全,只涵蓋主要調試內容,細節沒有覆蓋。
(3)檢驗環節中只在最終調試完成后設立一個質量門,而過程中沒有有效監督與檢查。
針對以上問題,采取以下調整方式:1)將泵車調試由承包式改為流水化作業,劃分為底盤和下車調試、臂架調試、泵送調試、負載調試和轉涂整改五個作業工序由五個班組進行分別調試,這樣可以降低調試對操作工的技能需求,也可以縮短生產周期,由原來的5d降低至3d(如圖1)。
2)調試內容覆蓋面差,細化調試內容,同時調整調試檢驗流程卡,主要調整項目如下。
①增加調試前準備工作,如:液壓油油位的檢查、潤滑泵和減速機油位檢查、整機液壓系統排氣、潤滑脂加注到位、水箱加注水等等,保證后續調試的有效性。
②下車調試由原來只進行支腿調試,還增加了底盤功性能的檢查與調試、管路走向、穩定性試驗、支腿跨距及靈活性實驗。
③臂架調試由原來只進行臂架、回轉壓力機速度調試改為臂架油缸排氣、臂架和回轉展收順序、臂架和回轉展收壓力和速度、臂架限位開關、臂架靈活性、臂架穩定性及臂架遙控器與臂架多路閥開啟角度的調試等等。
④泵送調試由原來的只調試四聯泵壓力外,還增加了攪拌系統、水路系統以及冷卻系統的調試。
⑤負載試驗由原來的分壓力段打水試驗改為,分壓力段、分排量打水試驗,過程中必須調試打水次數、控制壓力和泵送壓力,并調整泵送過程中沖擊噪音,除此之外還增加了潤滑系統的調試。
⑥成立轉涂整改工位,在調試過程中檢查時發現的不影響調試的問題最后匯總至整改工位集中整改。
3)檢驗環節將原有的一個的質量門分解至各個工序形成5個質量門,使調試各工序間形成調試工自檢和和檢驗人員的專檢,同時根據調試流程和作業指導書優化檢驗流程卡,使過程的質量記錄及追溯。
通過以上調試工藝流程及作業指導書的調整,使泵車整車的可靠性性有了明顯的改善,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