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紅
〔關鍵詞〕 中學英語教學;素質教
育;教學觀念;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22—0045—01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何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做好教學工作?我認為,只有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轉變已有的教學理念,樹立全新的思維觀念,把握好“全”、“引”、“實”三個環節,才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英語教學實踐中。
一、立足一個“全”字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它要求將全體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這就要求教師對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差生,一視同仁,一樣尊重,一樣熱情。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經驗,“抓兩頭帶中間”的教學方法是一個培優補差、互相促進、全面提高的有效方法。教學中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可讓他們做些難度較大的練習,課堂提問應經常發揮他們“領頭羊”的作用。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滿腔熱情地進行鼓勵,多表揚他們的優點,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參與一些基本的練習,并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難度。對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則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進行實踐和練習。牢牢抓住兩頭,帶好中間,就能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的進步和提高,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
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不失時機地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通過把課文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中學生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鑒別能力,學會做人的道理。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及意志、耐力等優秀品質的培養,讓學生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受到良好品質的熏陶,消除消極思想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注重一個“引”字
忽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是傳統英語教學的弊端之一。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在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提高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式的學習為“主動”式學習,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具備獨立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呢?一是從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教材規定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入手,幫助學生掌握相應學段所規定的基礎知識。通過筆試和口試,隨時了解他們掌握的程度,使掉隊者及時補差補漏。二是要重視課前、課內與課外環節,把“三課”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課前要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預習;課內教師要用英語組織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創造良好的英語環境和氣氛;課外要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參加“英語角”、英語晚會、英語競賽等活動。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學外語的興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興趣的培養方面要引導學生理解學習知識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學有所得,日有所進,在學習中體驗收獲的喜悅和克服困難的樂趣。教師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同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三、突出一個“實”字
素質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包括兩個方面,即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語言能力主要指語言、詞匯、語法規律體系的掌握,能辨別和造出合乎語法的句子,語言準確。語用能力,包括社會語言能力,即席表達能力和話語表達能力,使用語言流利得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首先處理好語言能力培養和語用能力培養二者之間的關系。語法教學應適應培養語用能力,特別是社會語言能力的需要,要體現交際能力,特別是社會語言能力的需要,要體現交際性。其次要處理好聽、說、讀、寫的綜合練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