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摘要】 R&D信息是衡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信息,文章通過研究我國當前R&D信息披露現狀及政府、注冊會計師、企業在相關信息監管中存在的問題,為改善各主體監管效果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R&D信息; 信息披露; 監管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中文翻譯為研究與開發,R&D信息即與研發相關的信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自主創新能力成為衡量一國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同樣,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已成為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中堅力量,作為衡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信息,財務報告中披露的R&D信息越來越受到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重視。
一、R&D信息披露的相關理論概述
(一)R&D信息披露相關法規
由于我國創新性研究起步較晚,截至2006年,我國并未就R&D信息的披露作出強制性的規定。新會計準則出臺后,我國首次對自行開發的相關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攤銷及披露等問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2006)中明確要求區分研發費用性支出及研發資本性支出,將可以資本化的無形資產的相關信息進行披露。中國證監會也在《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2010)中明確規定披露研發相關人員、研發能力及研究與開發階段劃分標準的信息,增加研發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占無形資產期末賬面價值的比例及本期開發支出占研究開發項目支出總額的比例等指標。
(二)R&D信息的披露方式
按照新無形資產準則的規定,現行上市公司進行R&D信息披露大體可分為以下三類:
1.在相關財務報表中列示
在資產負債表中的“開發支出”明細下列示,或在現金流量表中以“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等明細中列示。但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金額只反映實現資本化的研發支出金額,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在“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僅能反映當期與研發相關的資金收支情況,無法從整體上反映研發資金的收支情況。
2.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列示
財務報表附注中在“無形資產——(企業)研發投入”、“無形資產——(企業)研發支出”、“管理費用”、“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或“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等部分列示。但在財務報表附注中進行相關披露并沒有具體的規范,各上市公司從披露形式到詳細程度都沒有統一的標準。
3.在管理層說明性文件中列示
在管理層說明性文件中列示主要指在董事會報告中的“公司經營情況”等部分說明。但是在這些部分進行描述時并沒有具體的規范可循,披露形式及詳略程度較為隨意。
(三)R&D信息的披露質量
在以科技為先的今天,信息質量的高低左右著人們對經濟發展的判斷,自主創新作為現代經濟活動的一個分支,信息貫穿于其始末。從創新方案的構思、制定、審核到創新項目的具體實施、控制、后期反饋及結果評價分析,處處離不開相關信息的披露與反饋。但薛云奎(2001)、梁萊歆(2007)、王宇峰(2011)等學者通過統計發現,我國上市公司R&D信息的披露質量雖有改善,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究其原因在于企業對提高R&D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從而導致企業處于被動披露的狀態。這是一個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
二、R&D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法規不明,政府監管存在漏洞
近些年,為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改變,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國花大力氣鼓勵有能力的公司進行自主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相關法規僅就與已實現資本化的創新性活動相關的基本情況、資金情況的披露作出明確的規范和指引,但對未實現資本化的相關研發活動的人員情況、資金使用情況、披露則沒有強制性規定。與此同時,我國就創新性活動的相關信息的披露規定仍有待完善,對于衡量企業研發投入強度、R&D投入能力、投入與產出效果的相關指標的披露還沒有具體規定。政府監管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相關單位的商業秘密不被泄露,保護了其競爭優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創新活動的投入與產出經濟效益的實現率低下。
(二)審計環境競爭激烈,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受到沖擊
作為企業相關信息對外披露的監管者,注冊會計師因其特有的獨立第三方地位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但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競爭激烈,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前列,但大大小小的國外及本土事務所不斷涌入,且不乏強強聯合者,這使得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競爭非常地激烈,加之“四大”事務所在世界經濟上的固有影響力,其在業務質量和業務數量上的優勢是國內事務所不可比擬的,這使得留給國內事務所的市場份額更加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威脅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地位,影響其執業質量,更使得其作為獨立第三方的監督職能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競爭優勢與利己信息之間的權衡
作為企業自律的重要監督機制,企業內部控制是增強企業R&D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保證。企業管理層作為內部參與者在信息不對稱中具有內部優勢。創新性成果一般可使企業在該產品市場搶占先機,從而在行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對外過多披露R&D相關信息,有可能會泄露創新性成果的商業機密,進而被競爭對手效仿,使企業的競爭優勢喪失;然而,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R&D相關信息的披露會使信息使用者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的預期持樂觀態度,有利于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及股價的平穩上漲。在當前緊縮銀根、控制貸款的情況下,這樣的利好信息對企業進行融資是十分重要的。在保持競爭優勢與披露利好信息之間,企業自身在權衡利弊,而在這種權衡中,企業內部與信息披露監管相關的控制機制在執行中會出現搖擺,從而降低監管效果。
三、改善R&D信息披露監管效果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規體系,細化披露規則
為提高企業信息透明度,我國在企業信息披露法規體系建設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公司法》、《證券法》、《企業會計準則》等法律規范為核心的政府監管框架已經基本形成。對R&D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則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對研發活動制定定性及定量的雙重披露標準。首先應明確研究與開發階段具體區分標準及R&D信息披露方式,改善披露的隨意性現象。其次,除披露R&D投入金額相關定量指標外,還應明確披露R&D投入強度、研發能力、研發轉產情況等與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定性指標,并明確規范強度評價標準、研發能力評價標準、研發效果評價標準等。最后,還應擴大強制性披露內容及時間范圍。披露內容所涉及的時間涵蓋從當前會計期間擴展到研發活動開始至研發活動結束整個時間跨度;披露與研發活動間接相關的定性、定量指標。如研發資金融資情況、資金使用效率情況等。
(二)改善外部審計行業競爭環境,強化注冊會計師獨立地位
改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競爭環境,要借助政府、注冊會計師協會及注冊會計師三者共同的力量。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力度,對外部審計市場進行實時監控,促進良性競爭環境的形成,同時,對審計工作進行不定期、不定向的突擊檢查,并加大懲罰力度,發現問題絕不姑息。注冊會計師協會應加強行業自律,配合相關政府部門做好監管工作,同時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后期教育,強化注冊會計師的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注冊會計師要提高自身職業道德和執業水平,不斷提高自身專業勝任能力。三者通力配合,不斷提高注冊會計師獨立性,提高外部審計工作質量。
(三)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提高內部監督質量
在當前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任何科技的領先都會在很短時間內被競爭對手效仿,甚至趕超。因此,實際上這種創新性領先技術雖然會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據優勢,但這種優勢能保持的時間相對較短。同樣,在信息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利好信息都會很短的時間內被傳播,并能夠被更廣泛的人群接收。因此,加強企業R&D信息披露內部監管,對企業來說是利大于弊的。為提高R&D信息質量,企業內部應從創新活動一開始就加強控制,將信息流貫穿于創新活動始末,加強R&D信息從產生到最終披露整個過程的質量控制。首先,企業內部應加強相關科研活動的事前控制,嚴格科研活動初始可行性研究與論證、完善科研活動預算審批制度,將科研活動的相關決策常態化。其次,將科研活動的可行性研究及論證報告制度貫穿于科研活動始末,建立科研活動定期工作報告制度和責任人負責制,將科研責任問題細分為技術問題、人員問題、財務問題和環境問題,一旦發現問題要進行具體分析,分清責任,按責追究。最后,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對研發活動的內部監察。一方面要建立R&D資金預算、R&D資金投放使用效率、R&D資金事后審計一整套財務監督控制體系;另一方面,對科研活動的進度建立實時研究成果評價監督體制,隨時掌握最新科研成果,對研究效率、效果存在缺陷的研究項目及時發現,及時向相關管理部門報告有關信息。
(四)政府、注冊會計師及企業間加強溝通交流
提高R&D信息披露監管效果,政府、注冊會計師及企業除了要不斷改進自身所存在的監管問題,更要加強日常信息的交流與溝通。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約談各行業有關企業負責人、注冊會計師,及時了解相關政策的具體實施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加以改進;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或企業管理層在執行研發活動相關信息披露政策時一旦發現問題,二者也應及時進行溝通,如無法解決可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政府部門也應及時給予反饋。三者在這種溝通與交流中,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監督效果,還有利于完善R&D信息披露體系。
在自主創新改變企業命運的今天,我國對R&D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還處在探索階段,加強R&D信息披露監管既可以使我國在制度設計上少走彎路,又有利于改善企業創新競爭環境,正確引導企業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準則[M].2006.
[2] 中國證監會.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S].2010.
[3] 王宇峰. R&D支出信息披露的價值相關性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2):73-78.
[4] 徐文學,王繼晨.提升R&D信息決策有用性的建議[J].會計之友,2010(10上):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