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曄 宋赟
摘要通過對國內教師知識共享研究方面的論文進行梳理,從教師知識共享的內涵與特征、影響因素、策略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并探討了今后研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知識共享教師綜述
近年來,有關知識共享的研究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在企業管理與圖書館管理領域研究比較活躍。知識管理在企業界的成功運用,使得一些教育工作者開始嘗試將企業知識管理理念移植到教育中,知識共享作為知識管理的核心環節,逐漸受到更多教育人士的青睞。其中,對于教師知識共享的研究尤為突出。
截至2012年以“題名”為檢索項,圍繞“教師知識共享”和“教師知識分享”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共檢索出期刊論文76篇,學位論文14篇。從縱向來看,多數學者主要從內涵與特征、影響因素、策略機制方面論述教師的知識共享。
1 教師知識共享的內涵與特征
國內對于教師知識共享的研究最早追溯到竺輝于2004年發表的題為《“非知識共享”下的教師管理現象批評》。他在文章中首次提出,教師知識共享可以理解成一種促進教師成長的理念,它能促進教師知識的溝通、分享與應用,也能拓展教師教育科研的方法、思路和內容,從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此后鄧志偉提出,教師的知識分享是指教師與知識重建者借助媒介或人群間的直接互動推動彼此間知識的流通、轉移、交流、溝通、協商,達成知識的分享,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于豐園等從知識流的角度指出,教師知識共享的基礎是知識合理有效地流動,其后是知識創新;知識共享體現在教師的發展過程中不僅是教師的知識活動,同時還應是各知識節點間的知識流動。周洋認為,教師隱性知識共享的特點體現在:主體的依賴性、對話的平等性、過程的復雜性、情境的相關性、效果的模糊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師的知識共享是以知識的有效流通為基礎,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主要目的,其本質是教師在知識轉移中自我學習并進行知識重構的過程。實現教師的知識共享,有利于促進教師及教師群體的專業化發展,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影響學生智識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校的持續發展,提升學校競爭力。
2 教師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
方云端等從高校教師隱性知識挖掘角度提出,隱性知識的共享不僅受教師所處環境、管理體制、組織結構的制約,還受隱性知識本身的特征和教師主觀意識、知識結構和傳播技術等因素的影響。馬秀峰等認為,隱性知識的固有特性、教師主體因素、隱性知識共享技術、教師組織管理體制,及教師組織文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知識共享的力度和效果。王雷等通過實證研究,提出影響高校教師知識共享的動機因素分為利益追求、自我實現、團隊情感和人際關系四個維度。其中,利益追求動機對共享行為的影響最大,自我實現動機次之,團隊情感和人際關系動機影響漸弱。李春玲等則提出了教師知識共享的六大障礙:技術障礙、信任障礙、利己障礙、交往障礙、組織障礙、管理障礙。
綜上對于影響因素的分析眾說紛紜,但大致集中在三大方面:知識特性因素、教師主體因素及環境因素。其中,隱性知識的個體化、非結構化、主觀情景化等特征,使得知識難以編碼和傳播,這是阻礙教師知識共享的基礎。教師的知識獨享心理、共享意識和動機的淡薄、相互信任的缺失、知識傳遞與接收能力的限制等主體因素,是阻礙教師進行知識共享的關鍵原因。而如今教師組織管理體制的缺陷、知識共享技術與平臺的限制、教師組織共享文化的制約等環境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間的知識共享。
3 促進教師知識共享的策略與機制
針對目前教師知識共享的不足與障礙,學者們提出了相應的策略與機制。程志等認為要消除教師專業知識共享的諸多障礙可通過:構建利于教師知識共享的學校文化環境、建立完善的教師知識共享激勵機制、建立利于隱性知識共享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等來實現。杜穎針對SECI模型中隱性知識共享的社會化S和外化E,提出了相應的高校教師隱性知識共享策略:組織教學觀摩(社會化)、倡導反思性教學(外化)和組建科研團隊(二者兼備)。曹錦麗認為促進教師隱性知識共享,應以組織文化策略為基礎,以技術支持策略為保障,以公平策略為原則,以情感策略為條件,以激勵策略為動力,以主體性策略為核心,構建共享網絡,實現知識共享。
從前述三大影響因素出發,筆者將促進策略與機制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針對隱性知識的難以表征和傳遞的特點,可采取組織教學觀摩、倡導反思性教學、建立知識庫和知識地圖等方式促進教師的知識共享。(2)針對教師主體因素,要采取物質與非物質激勵措施減弱教師的獨享心理,在樹立知識共享的理念的同時也要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培養教師之間的相互信任,通過自我學習提高教師知識傳遞與接受的能力等。(3)針對環境因素,可采取相應的組織策略(組建教師科研團隊及其他學習型組織,從結構上打破各個教研組、年級組的馬賽克狀態,在各個教研組、年級組之間建立一套溝通聯系制度,建立有軟硬件支持的隱性知識共享機制等)、技術策略(搭建知識共享的技術平臺,構建良好的信息網路系統等)和文化策略(建立相互信任的組織文化、構建多渠道溝通互動機制、創設知識共享的氛圍、培育知識共享的價值觀等)。
4 小結
目前對教師知識共享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內涵特征、影響因素及策略機制的探究上,理論論證占大多數,實證研究則相對較少且不系統。教師主體因素是影響教師間知識共享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探尋有效措施加強教師的知識共享意識及共享能力,是實現教師知識共享的關鍵。隨著虛擬社區的興起及快速發展,將虛擬社區與教師知識共享相結合,通過實證研究,探索網絡共同體中教師知識共享的策略機制,將成為未來教師知識共享研究的熱點。
[1]竺輝.“非知識共享”下的教師管理現象批評[J].師資培訓研究,2004(3).
[2]于豐園,韋斯明.基于知識流的大學教師知識共享研究[J].情報雜志,2011(1).
[3]周洋.促進教師隱性知識共享的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
[4]方云端,李翠白,陳睿淵.基于知識挖掘的高校教師隱性知識共享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7).
[5]馬秀峰,周洋.促進教師隱性知識共享的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