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儀
摘要:經管類實驗室作為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新形勢下培養高素質人才、出高水平成果、服務經濟建設的主要場所。以經管類實驗室作為產學研合作的載體,符合資源共享、合作創新的需要,符合經管類創新型人才培養與繼續教育的需要,更符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需要。隨著經濟與管理實驗室作為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的載體的作用日漸明顯,探索經濟管理實驗室產學研新模式在現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經管類實驗室產學研合作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200-02
經管類實驗室作為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新形勢下培養高素質人才、出高水平成果、服務經濟建設的主要場所。實驗室為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平臺,交流學術思想,是當今高校進行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和管理的有效載體和環節,其促進學科持續全面發展的基礎。一個優秀的實驗室不但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而且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如今的大學實驗室在教學實驗功能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完善成為集生產、教學、科學研究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實驗室[1~2]。
盡管我國高等院校對產學研結合的研究與實踐,已走過了近20年的歷程,其理論研究已越來越深人和全面,實踐推廣與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大,產學研結合得到進一步發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經驗[3]。但目前產學研合作在理工、農業類實驗室研究較常見,而經管類實驗室的產學研合作卻較少。這一方面是因為經管類實驗室比理工類實驗的起步較晚;另一方面因為經管類研究成果的形式軟性因素較高,在成果的推廣和應用上存在困難。目前產學研研究及推廣應用在理工類實驗室往往結合了工農業實際需要,以合作科研、科技成果轉讓和合作培養人才為基本內容的單項或多項校企合作,這也是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形式[4]。而這種模式在經管類實驗室的應用和推廣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可以何預見的是以經濟與管理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對推進經管類實驗室的產學研合作,挖掘創新合作模式進行研究,進一步拓展實驗室社會服務功能,是未來經管類實驗室發展的趨勢。事實上,隨著經管類實驗室的發展,尤其是近十年建設完成的一批經濟與管理重點實驗室、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對進一步推進經管類實驗室的產學研工作,挖掘創新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如下。
(1)資源共享、合作創新的需要。
產學研合作是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技術主體要素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共同開展技術創新活動,這種優勢互補型合作可以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先進技術,同時可以為高校及科研所提供知識轉移平臺及技術開發所需要的資金、設備,從而實現不斷創新,為各類技術創新主題的發展服務,最終形成科研、產品、市場的良性循環。高校經濟與管理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托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質量工程而建設,是高校研究成果的孵化中心,具有統籌發展,推廣學科交叉,拓展服務的功能,為打造產學研平臺,建設服務于教學、科研和學科發展的奠下基礎。
(2)經管類創新型人才培養與繼續教育的需要。
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驗是財經類院校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經管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新舉措。經濟與管理實驗室不僅為社會輸送創新型人才,同時也為社會人才提供繼續教育和培訓的場所。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自于實踐,素質教育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各種實驗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實踐對于大學生成長至為關鍵。其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以本專業為基礎,拓寬形成多個面向,淡化專業的“專一性”,加深學生對主修專業與相關專業之間關系的認識。創新型人才不僅應具備應用型人才的一般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而且應具備經管類本科應用型人才特殊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需要。
經濟與管理實驗室是高校特有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場所,是創新產學研合作新模式載體。由于經管類創新型不僅應具備本科應用型人才一般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而且應具備經管類本科應用型人才特殊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既然如此,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就不僅要滿足本科應用型人才一般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完善的要求,還要滿足經管類本科應用型人才特殊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完善的要求。而經濟與管理實驗室承擔的實驗實踐教學的目標就是要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知識整合與應用能力,較強的綜合決策與執行能力,較強的技術、手段、工具、方法的開發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與道德素質,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實現向職業崗位角色的轉換。
堅持產學研結合,促進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經濟管理學科也需要實驗的理念得到認同,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建設經歷了較快的發展,因此經濟與管理實驗室作為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的載體的作用日漸明顯。
(1)經管類實驗室的仿真環境為產學研提供了合作平臺。
經濟與管理類實驗室按其可以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一是較早建立的手工模擬實驗室,完成例如會計業務模擬或商務談判模擬的實驗;二是以計算機機房形式存在的實驗室,這是目前經濟管理類實驗室的主要形式,通過數據庫與軟件的配置為學生提供經濟業務模擬操作實驗;三是仿真型實驗室,這是經濟管理類實驗室深化發展的產物,通過構造模擬現實的實驗環境和經濟管理業務流程給學生提供模擬實習平臺[4]。目前,經濟與管理實驗室已經發展至第三階段,在這個仿真環境的構建中,正是產學研合作的最佳階段。
(2)經管類實驗室是高校提升社會服務功能的有效載體。
經濟管理實驗室的教學功能較強,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為高新產業人群提供繼續教育、進一步拓展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針對高校經濟與管理類學科發展和實驗室建設特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托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產學研基地建設,統籌發展,產學研結合,探索并實踐服務于教學、科研和學科發展的經濟與管理類實驗室建設途徑,充分發揮其職能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科發展、社會發展,在當前具有重要意義。
可見,根據經濟與管理重點實驗室的優勢特點和發展規律,探索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探尋以經濟與管理實驗室為產學研創新合作載體的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是目前符合社會需求、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策略。在經濟與管理實驗室踐行產學研結合,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需先研究經濟與管理實驗室作為產學研合作載體的功能及特點,以確定企業、高校以及經濟與管理重點實驗室在合作創新中的角色與定位,制定長效運行的協作機制。探索經濟管理實驗室產學研新模式,結合并實現科學發展,是遵循現代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律、推動經濟社會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5]。
參考文獻
[1] 楊科,等.產學研結合建設創新型綜合實驗室[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0):114-117.
[2] 焦敏政.面向高校產學研實驗室的綜合管理系統—— 以海洋信息技術實驗室為例[D].中國海洋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2009.
[3] 張俊,李忠云.我國高校“產學研”結合研究的若干綜述[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1(2):18-21.
[4] 李剛,顏姜慧.論經濟管理類“多功能仿真實驗室”的特點與關鍵影響因素[J].科技創新導報,2008,13(13):173-175.
[5] 顧華詳.我國產學研實現科學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10):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