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憲彬 于利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從啦啦操開展的整體出發,從構成啦啦操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及其聯系入手,對牡丹江地區普通高校啦啦操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針對學生考試體系的完善和提高,提出對策。
關鍵詞:牡丹江地區啦啦操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211-01
啦啦操運動在我國是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后,我國的體育事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使啦啦操運動在我國得到快速的發展,牡丹江市啦啦操運動也在此期間得以迅速發展壯大,其發展形式主要依靠高等院校運動訓練隊和課堂體育教學。目前牡丹江市高校對舞蹈啦啦操運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參與舞蹈啦啦操運動項目的科研人員不多,有關舞蹈啦啦操項目的理論研究還處于僵乏階段。因此本文通過舞蹈啦啦操運動在牡丹江市高校開展現狀進行調查,深入探討舞蹈啦啦操運動在高校校園開展的現狀,以及開展的院校狀況、優勢、存在的不足,教學中遇到的困難,給出解決的建議,并結合牡丹江市高校的實際情況給出解決的對策,為舞蹈啦啦操運動在牡丹江市更多高校的開展和普及提供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參加2011年全國啦啦操等級規定套路黑龍江站培訓班的5所高校的教練員和2011年黑龍江省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啦啦操(院校組)比賽的近5所院校的運動員進行調查并作為研究對象。
調查學校:牡丹江師范學院,牡丹江大學,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的書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及通過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檢索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包括期刊、專著、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查閱了關于舞蹈啦啦操運動的相關文章,同時參考健美操等較為鄰近項目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和分析和總結,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1.2.2 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通過參加黑龍江省啦啦操課程培訓和比賽與牡丹江市權威的舞蹈啦啦操教練員與裁判員就有關舞蹈啦啦操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與分析。從中找出適合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運動的發展模式的準確資料。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設計了針對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練員、運動員的調查問卷,在設計調查問卷前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做好了充分的理論準備,遵循體育科研方法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最終確定了調查問卷(如表1)。
問卷效度:問卷效度檢驗。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設計了針對高校教練員、運動員的調查問卷;并通過專家對問卷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進行檢驗,剔除了相關與本研究無關的問題,確定了最終的調查問卷。
1.2.4 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2000軟件對所搜集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進行頻數分布與描述統計,并進行相關因素分析。
2結論
(1)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隊參賽數量較少,現有舞蹈啦啦操隊伍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并且存在參賽隊伍地區過于集中化和各高校間舞蹈啦啦操運動開展不均衡的現象。
(2)牡丹江市各高校之間啦啦操場地條件存在不均衡現象,更多高校因訓練場地設施的因素在舞蹈啦啦操訓練中不到達到最基本的訓練要求。
(3)牡丹江市大部分高校舞蹈啦啦操隊平時不訓練,普遍采用賽前集中訓練的方式,僅個別高校能保持長期、系統的訓練。
(4)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練員主要來自健美操專項的老師,整體師資力量薄弱,具體體現教練員隊伍年輕,帶隊訓練年限短,缺乏帶隊經驗,參加相關培訓機會較少,但整體教練員學歷、職稱情況較樂觀,牡丹江市高校教練員隊伍整體水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5)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隊運動員基礎薄弱,后備力量不足,運動員主要來源是體育專業學生和有舞蹈基礎的普通大學生,大部分高校的舞蹈啦啦隊都是由沒有啦啦操基礎的普通大學生組成,男女運動員比例出現嚴重偏差,存在女多男少的現象,運動員大多為大二、大三的學生。
(6)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運動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領導重視程度、訓練經費投入、師資力量配備、動員的來源與儲備、參賽隊伍地域過于集中、宣傳手段等因素。
3建議
(1)牡丹江市各高校領導應加大對舞蹈啦啦操運動的重視程度,全面分析舞蹈啦啦操運動在高校的發展形勢和目前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發展策略。
(2)牡丹江市各高校主管部門應加大對舞蹈啦啦操訓練隊經費的投入,加強和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優化高校啦啦操運動訓練場館環境。
(3)牡丹江市各高校應加強教練員、裁判員隊伍的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制定符合牡丹江市高校實際情況的短期和長期培訓班,并定期組織培訓。
(4)提高運動員的專項技術水平,加強運動員后備人才的培養,以高校為主力軍,重視啦啦操運動在中小學的開展。
(5)提高競賽質量,改善競賽規模,增加比賽次數,促進各高校間的交流,積極開展高校啦啦隊市場經濟,并多渠道的自籌資金。
(6)加大宣傳力度,多種途徑宣傳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運動,應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媒體、校園廣播站、網站、校園報刊、電臺、板報、宣傳欄、標語、建立校園啦啦操網頁等作為宣傳渠道。
(7)將舞蹈啦啦操列為高校體育健身課程的教學內容,加強教學目標的認識和理解,轉變教學思想和觀念,提高教學設計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改進教學組織形式,分析和選擇教學策略及方法,應該盡快落實制定啦啦操教學訓練大綱,形成完善的啦啦操訓練體系,把舞蹈啦啦操規定套路動作引進大學體育選項課教學課堂中。
(8)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充分將舞蹈啦啦操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