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飛 閔瑋 朱曉芳 駱丹
[摘要]目的:觀察中波紫外線(UVB)輻射后人原代角質形成細胞中環丁烷嘧啶二聚體(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mers,CPDs)的生成和清除情況,以及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干預對上述過程的影響。方法:以不同劑量UVB照射原代角質形成細胞后并加入EGCG干預處理,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UVB照射后不同時段細胞中CPDs的產生和清除情況。結果: UVB照射后細胞中CPDs開始產生,1h左右達到高峰;CPDs在照光后4h內清除速率較快,4h后清除速率逐漸降低,至24hCPDs被基本清除。照光前后加入EGCG干預減少UVB引起的35.7%~42.9%CPDs產生(P<0.05)。結論:UVB可明顯引起原代人角質形成細胞損傷,受損程度隨輻射劑量增大而加重;EGCG可以減少UVB輻射所致的光產物的產生,加速光產物的清除。
[關鍵詞]UVB輻射;人原代角質形成細胞;環丁烷嘧啶二聚體;EGCG
[中圖分類號]Q81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2)11-1967-04
日光中和皮膚癌相關的紫外線可以分為UVA(320~400nm)、UVB(280~320nm)、UVC(200~280nm)。UVB可導致DNA的標志性損傷即光產物形成[1-2],包括6-4光產物((6-4)PPs)和嘧啶或環丁烷嘧啶二聚體(CPDs)。CPDs約占75%左右,是主要的光產物。這些DNA損傷如沒有修復或修復不完善,可以產生基因突變,成為皮膚癌的初始改變。生物體天然固有切除和修復光產物的能力,這種切除修復能力會受到多種外界因素如藥物的影響。現有研究表明綠茶提取物茶多酚(Teapol, TP)中的主要活性成分EGCG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多種作用,既往我們已報道EGCG有較強的抗紫外線能力,但其對UVB輻射后人皮膚原代KC中光產物產生及清除的影響還未見報道[3-6]。本研究主要觀察UVB輻射后人皮膚原代KC中CPDs產生和清除的情況,以及EGCG對上述過程的影響。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EGCG(美國Sigma生物公司);K-SFM培養基(美國 GIBCO生物公司);加人中性蛋白酶(Dispase)(美國Sigma生物公司);CPDs單克隆抗體(美國Sigma生物公司);免疫組化試劑盒和 DAB顯色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SUV-100日光紫外線模擬器及UVB輻照度監示器(上海西格瑪高技術有限公司),EGCG溶液配制濃度為1mg/ml。
1.2 人原代KC的分離與培養:參照文獻方法[4],將正常成人環切術后的包皮用碘伏浸泡,漂洗3次;剪成0.5cm×0.5cm大小皮片;0.5%中性蛋白酶 4℃下消化16~18h,分離真、表皮;表皮部分用表皮消化液(0.1% 胰蛋白酶:0.01% EDTA=1:1)在37℃下消化10~12min后200目尼龍網過濾,離心,加入K-SFM培養基于37 C、5% CO2下培養。培養的細胞以調整濃度為1×106/ml,定量接種于直徑3.5cm培養皿中繼續培養。待細胞長至70%~80%融合時用于實驗。
1.3 細胞爬片:將24mm×24mm的蓋玻片泡酸、沖洗、烘干、消毒備用。將原代KC調整其濃度為1×106/ml,將無菌蓋玻片放入6孔板中,每張滴加0.6ml細胞懸液繼續培養。細胞80%融合后進行EGCG干預處理及UVB照射。
1.4 UVB照射及EGCG干預處理:將原代KC分為對照組、時間組、劑量組和EGCG處理組。時間組以30mJ/cm2UVB照射,照光后1h、4h、8h、12h及24h進行實驗;劑量組接受不同劑量(30、60和90mJ/cm2)UVB輻射,輻射后4h進行免疫組化實驗;EGCG組以30mJ/cm2UVB輻射,照光前4h及照光后加入200μg/ml EGCG與細胞共孵育,4h后進行檢測。每組設3個平行培養孔。UVB輻照劑量=UVB輻照度×時間(s)。
1.5 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CPDs:按說明書進行操作。蓋玻片以丙酮液固定,滴加1:1000稀釋的鼠抗人CPDs單抗,以DAB顯色及蘇木素復染,經脫水、透明及封片后顯微鏡下觀察拍照。陽性細胞為胞核棕黃色著色,連續觀察5~10個高倍視野(×400),計數200個細胞總數的陽性細胞數, 采用u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 UVB輻射導致人原代KC中CPDs生成:如圖1A到圖1C所示,UVB輻射可以損傷細胞,引起光產物產生,我們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CPDs的產生情況,有CPDs生成的細胞在圖中表現為具有棕褐色細胞核的陽性細胞。有下圖可見,UVB照射后,出現了大量CPDs陽性細胞,而與照光組相比,非照光組和對照組(以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均未見到陽性細胞。
2.2 UVB輻射后24h內細胞光產物產生和清除情況:原代KC接受UVB輻射后24h內在不同時間點(0、1、4、8、12和24h)檢測CPDs的產生和清除情況,顯微鏡下計數陽性細胞個數,見表1。胞核彌漫性棕褐色著色為陽性細胞,連續觀察5~10個高倍視野(×400),計數200個細胞總數中的陽性細胞數。從圖2A到圖2G中可以看出UVB輻射后光產物產生量逐漸增多,1h左右達到高峰;同時細胞也開始清除光產物,輻射后4h內清除速率較快,輻射后4~24h清除速率逐漸降低,最終光產物被基本清除;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 UVB照射劑量對細胞損傷的影響:原代KC進行細胞爬片,然后接受不同劑量(0、30、60、90mJ/cm2)UVB照射,4h后進行免疫組化實驗。從圖3A到圖3C可以看出,30mJ/cm2UVB照射后鏡下的陽性細胞最少, 60mJ/cm2 UVB對細胞的損傷作用增大,陽性細胞數增多;90mJ/cm2 UVB損傷作用最強,陽性細胞數最多,這顯示UVB對原代KC的損傷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4 EGCG對UVB輻射后光產物的產生和清除的影響:從圖4A到圖4C可以看出,UVB輻射前后加入EGCG處理細胞,細胞的損傷均較單純照射組輕,表現為光學顯微鏡下的陽性細胞均較單純照射組少。結果表明EGCG能夠減輕UVB輻射對細胞的損傷,既能減少光產物的產生,也可以加快光產物的清除,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該資料符合Possion分布,對數據進行u檢驗。uEGCG+UVB組>1.96,P<0.05,uUVB+EGCG組>1.96,P<0.05,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UVB(280~320nm)誘發紅斑和日曬傷,并與皮膚癌密切相關[7]。表皮細胞DNA直接吸收UVB的能量而產生光損傷。環氧嘧啶二聚體(CPDs)是最主要的DNA光損傷形式[8],可以導致基因突變如C→T或CC→TT轉換,成為皮膚癌的初始突變。皮膚細胞有多種DNA修復途徑,可以依據紫外線介導不同損傷的類型來去除DNA損傷。UVB輻射產生的CPDs主要由核苷酸切除修復(NER)[9]。
茶多酚是綠茶提取物,其主要有效單體成分為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EGCG,它有著廣泛的生物學效應,如抗突變、抗腫瘤形成、抗炎抗病毒及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10]。研究證實,服用綠茶或其提取物(GTP,EGCG)可抑制多種腫瘤的產生[11]。本部分以原代KC為研究對象,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來觀察和檢測UVB輻射后原代KC中CPDs的產生和清除情況。我們分別檢測了照光后不同時間點的CPDs陽性細胞數量以動態分析CPDs的產生與清除過程,同時還檢測了不同紫外線強度以及加入EGCG干預條件下CPDs生成量的變化。實驗結果表明,UVB輻射可以導致細胞DNA損傷,產生CPDs,照光后1h左右達到高峰。同時細胞自身也清除光產物,在開始的4h內清除速率較快;輻射后4h到24h,CPDs清除速率減慢。我們同時也觀察了不同劑量(30、60、90mJ/cm2)UVB對細胞損傷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UVB輻射劑量的增大,陽性細胞數目增多,顯示出UVB對原代KC的損傷作用呈劑量依賴性,UVB輻射強度越大,CPDs產生越多;然而,隨著UVB劑量的進一步增大,可能導致細胞直接壞死或凋亡,而不反映為CPDs產生增加,對此我們將在進一步研究中進行觀察和分析。照光前后加入EGCG與細胞共同孵育,鏡下陽性細胞數明顯少于UVB照射組,這證實了EGCG的光保護作用,它可以抵抗紫外線,減少CPDs的產生。UVB輻射后立即分別加入EGCG溶液,與細胞共同孵育4h后進行檢測,光學顯微鏡下陽性細胞數也明顯少于UVB照射組,顯示出EGCG可以加快光產物的清除,對細胞有光保護作用。
總之,UVB輻射可以導致原代KC的DNA損傷,產生光產物(CPDs)。輻射后細胞對光產物的清除存在快速清除期(0~4h),以及隨后的慢速清除期(4~24h)。細胞損傷的程度與UVB輻射的劑量存在著密切關系,隨劑量增大而加重。UVB輻射前后加入EGCG可以減少光產物的產生和加快光產物的清除。
[參考文獻]
[1]Pustisek N and Situm M. Protection against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n childhood [J].Coll Antropol,2011,35 Suppl 2: 343-346.
[2]Sjerobabski Masnec I,Poduje S.Photoaging[J].Coll Antropol,2008,32 Suppl,2:177-180.
[3]Jeon HY,Kim JK.Effects of oral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supplementation on the minimal erythema dose and UV-induced skin damage[J].Skin Pharmacol Physiol,2009,22(3):137-141.
[4]林向飛,駱丹,閔瑋,等.UVB輻射后HaCaT細胞光產物的產生和清除及EGCG的干預作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4):384-386.
[5]Heo J,Lee BR,Koh JW.Protective effects of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fter UV irradiation of cultured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J].Korean J Ophthalmol,2008,22(3):183-186.
[6]李敏,駱丹,林向飛.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抑制長波紫外線誘導的HaCaT細胞氧化損傷和凋亡[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8,37(2):80-83.
[7]Tarbuk A,Grancaric AM, Situm M,et al. UV clothing and skin cancer[J].Coll Antropol,2010,34 Suppl,2: 179-183.
[8]Ikehata H, Ono T.The mechanisms of UV mutagenesis[J].J Radiat Res,2011,52(2):115-125.
[9] Katiyar SK, Mantena SK , Meeran SM. Silymarin protects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from ultraviolet radiation-induced apoptosis and DNA damage by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mechanism.[J]. PLoS One 2011,6(6): e21410.
[10]Oliva JF,Bardag-Gorce. Protective effect of quercetin,EGCG,catechin and betaine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ethanol in vitro[J].Exp Mol Pathol,2011,90(3): 295-299.
[11]Tachibana H.Molecular basis for cancer chemoprevention by green tea polyphenol EGCG[J].Forum Nutr,2009,61:156-169.
[收稿日期]2012-06-25 [修回日期]2012-08-20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