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 人格的魅力、聲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體的魅力……人的魅力可以說是無所不在,無處不有。魅力是一種對人的吸引力,是一種能夠使人開顏、消怒,并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質和能力。幼兒教師的魅力在教學中的展示,在幼教中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幼兒的情感具有獨特性和單純性,它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為周圍人的情緒所影響,所感染。情感容易激動、變化、外露并且很不穩定。幼兒身上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幼兒學習的模仿性和情緒化。幼兒教師魅力與幼兒學習心理特征必須相吻合,這一切說明幼兒教師魅力在幼教行業中更具特殊作用。本文從不同的方面闡述了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的不同魅力,希望能給幼教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啟發,并為更好地開展幼教工作提供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 幼兒教育魅力交流策略
1.引言
魅力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的結合。幼兒教師的魅力則是人格美、語言美以及體態美三者的完美的結合,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從現況看,幼兒教師對自身魅力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認識比較淺顯,對提升魅力的重視度不夠。在傳統觀念意識、傳統思維習慣下,更多地注重用傳統方法、傳統手段去教育幼兒。幼兒教師在自身素質提高的同時,比較重視智力因素,忽視非智力因素或者有些偏差。正確認識幼兒教師的魅力及這些魅力對教學工作的影響,對幼教工作者和做好幼教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師幼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促進幼教工作由低向高發展。
2.幼兒教師的人格魅力
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世界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熱愛生命的人。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是人格魅力的重要體現。人格魅力是人人都需要具備的,對于幼兒教師這個職業來說,這項素質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現的愛心、耐心、細心是其人格魅力的體現。它不但需要幼兒教師具有對孩子極大的愛心,處理好孩子問題有極大的耐心,而且善于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并有及時解決問題的細心。熱愛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是教師魅力的核心所在。沒有對孩子的愛就沒有真正地懂得什么是教育。美國盲人女作家、盲教育家海倫.凱勒的成名就離不開她的啟蒙老師莎莉文老師的幫助。在莎莉文老師的啟蒙下,海倫·凱勒十歲學會了說話,十二歲發表了第一篇創作,二十歲出版了自傳作品《我的生活故事》,她被人們認為是當時文壇史上出現的一個奇跡。在教育小海倫的過程中莎莉文小姐給予了很多愛心、耐心,展現了她的人格魅力,點燃了小海倫的學習的激情,這正是幼兒教師的人格魅力的體現。可見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幼兒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民教師對孩子的熱愛時刻激勵著自己去吸取、去創造、去奉獻、去無私地引領幼兒健康成長。愛幼兒,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但有利于智力開發,而且有利于非智力因素與心理品質的培養,增強學習效果。幼兒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夠使教師贏得孩子的敬愛、喜愛,為幼兒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幼兒教師的語言魅力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它通往人們的心靈,也是人類彼此交往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它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德、修養。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及與學生交流、聯絡感情的重要工具。在幼兒園這個相對特殊的環境里,幼兒教師的語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的語言魅力在于它是架起與幼兒相互溝通的橋梁,也是幼兒進入知識海洋的一把鑰匙。它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化無形為有形,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起注意,激發求知欲,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豐富想象力。
優秀的幼兒教師能夠巧妙設疑兒童的思維。例如,在《猴子過河》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展現出一幅猴子隔岸想吃桃子的圖片,引發幼兒的思考:猴子怎樣才能吃到桃子呢?它怎么才能過河呢?于是幼兒的思維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有的孩子說可以找條船,有的說可以找塊木頭,還有的說可以請河里的烏龜幫忙……教師不應該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應該不斷用“為什么”“你很棒”等啟發性和鼓勵性的語言激活兒童的思維。又比如就同一種教具分別問孩子:“你覺得這兩個圖案哪個更好看呢?”“仔細觀察這兩樣,你發現了什么?它們有什么區別呢?”第一個問題限定了孩子想象的空間,把孩子的想象圈住了,不利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問題已經對孩子做出的回答給出了兩種結果,規定好了孩子必須回答什么了。第二個問題屬于開放性的。教師讓孩子仔細觀察,通過觀察讓孩子得出結論,從中發現事物之間的區別和奧秘。這是教師的語言魅力不同所帶來的不同的教學效果。毫無疑問,后者的啟發式問題藝術是幼兒教師應該學會運用的。喜歡幽默風格的老師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教師應具有幽默的語言魅力讓學生喜聞樂道。教師要廣采博聞,可在課堂上運用自己特有的幽默語言,讓自己在孩子心中加分,贏得孩子的喜愛。留給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也是幼教中開放式教學,避免應試教育不足的體現。
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更加形象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不強,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避免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畫的內容按步驟、要求編成容易聽懂和記住的兒歌,邊畫邊教。比如,教幼兒畫魚時,可以一邊畫一邊說:“一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上,一會下,游來游去真自由。”這樣就逐步畫出了魚身、魚尾、魚頭、上魚鰭、下魚鰭和魚泡泡,這種“詩”化的語言不僅豐富了表達的能力,更容易讓幼兒掌握這些技能。
4.幼兒教師的體態魅力
鑒于幼兒教師的工作特點,教師使用體態語言極為重要。體態語言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服飾語言、情態語言和肢體語言。體態語言是體現幼兒教育特點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學中,教師和幼兒的交流在多數情況下是通過有聲語言來傳授知識、讓幼兒學會技能、學會學習的。但是在注重有聲語言的同時還要注重體態語言。體態語是一種無聲的、富有魅力的語言,他不用有聲語言也可以通過自己的體態語言傳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候體態語言就成了情感表達時所需要的工具。教師應充分利用其特殊性與幼兒的積極性,扮演好體態語言的積極角色。不管是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活動中教師都應有意識地使用體態語言。要把形象思維轉換為直覺思維,用體態語言展示形象思維的成果。通過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往往可以更好地傳情達意。教師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體態語言,那么不僅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而且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體態魅力能夠讓教師更好地和孩子一起互動,讓孩子感受到幼兒教師的親切。
音樂教師的課一般都生動活潑、興趣盎然。這是因為在教學中,音樂老師充分展現了她所具備的體態魅力。這一類型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教態美,她能在深入理解教材精髓的前提下,借助于適當的面部表情、頭部、手臂,以及身體的各個部位的協調動作,使其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活靈活現地展現教材的內容,讓幼兒在美好的視覺中,開發智力,展開聯想,接受知識。從審美的角度看,教師的教態美溝通著教材與幼兒之間的聯系。
體態語言其實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些簡單的動作,雖是舉手之勞,但也是教師在工作中耐心、細致的體現。我們對幼兒的影響或幫助不一定是很明顯的、很直接的。有時候起到激發、引導、促進的效果就行了。孩子的確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如果這種幫助變成了代替,就容易使幼兒產生畏難情緒和依賴心理,幫助可以是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點頭的動作或一句贊美的話語,有時簡單的動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結語
要實現幼兒教學的互動,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幼兒教育的魅力就必須貫穿于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開發幼兒智力、培養能力等方面要講究藝術,在各項活動中蘊含的思想品德教育、生活習慣的培養也要有藝術性。這樣孩子才會樂于行、喜于聽、欣于學,從而受到啟迪、感染,并從中受到教育。教師的責任就是將個人的種種魅力運用到教學之中,為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一切條件,使自己的教學方法得到孩子的青睞。只有做讓孩子喜歡的老師,才能真正勝任孩子的精神成長導師這個角色。怕班級秩序亂、孩子不好管,以秩序和安全為借口的嚴厲及苛刻,只會暴露出現代教育的簡單、粗暴、機械及教育人性化的缺失。在正確認識所具備的及所要求的魅力基礎上,幼教工作者應積極提高自身的對孩子各個方面的魅力,讓孩子喜歡上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有主動地融入環境,并且調動一切因素,才能使師生更好地互動。
參考文獻:
[1]湯麗君.幼兒教師的魅力在教學中的展示[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漢文版),1997(04).
[2]羅曉紅.幼兒教師不可忽視的美——體態語言美[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2).
[3]趙淑英.淺談幼兒園教師的語言魅力[J].教育革新,2008/12.
[4]王嵐.對幼兒園與家長互動策略的研究[J].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2006(08).
[5]金菊玲.開展幼兒生成活動應注意把握的幾個問題[J].考試周刊,2008(42).
[6]徐惠娥.落實《綱要》精神提高托幼園所辦園質量[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2(12).
[7]王銀玲.幼兒教師的教育風格初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4(02).
[8]孫亞娟,曹能秀.維果茨基的教師觀及其對我國幼兒師范教育改革的啟示[J].文教資料,2007(21).
[9]沈偉.以質量評估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從美國“幼兒教育機構質量標準與認定體系”談起[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