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榮
〔關鍵詞〕 學校管理;學風建設;文化環境;師德;競爭;
改革
〔中圖分類號〕 G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20—01
學風是學習者在求知目的、治學態度和認識方法上長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精神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現。如何加強學風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進而達到教學目的,筆者結合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強學校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
從學校方面來說,必須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包括教師教學管理制度、學生考風考紀制度、獎學金評定和學籍管理制度等。針對目前一些學生學習自覺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學生的行為,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相關的制度一經建立,在執行中就應該公正、公平、公開,以警示那些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不思進取或我行我素的教師和學生,使學校的管理落到實處。學校教學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涉及教學的計劃、安排、內容、方法等諸多因素,還要從制度上去落實與管理。
二、要重建校園文化環境,突出“育人功能”
一個校園需要一種精神,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和精神就是一種文化。校園內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學生,塑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優美的育人環境,體現了一個校園的文化沉淀和底蘊。校園文化滲透在校園活動的方方面面,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具有導向、熏陶、約束、激勵和凝聚等方面的作用,不僅對學習、生活和心理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而且對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一個學校前進和發展的永恒主題,是加強學風建設的重要途徑。
三、要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
教師教風不正,教學馬馬虎虎,課程設置和內容陳舊枯燥,學生便很難提起興趣學習,因此,學風問題的客觀根源在于教師和管理。師德建設是教風建設和管理的核心,廣大教師要樹立以德育人的意識,本著“厚德、篤學”的原則,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形象去引導教育、熏陶學生,大力提倡嚴謹治學、從嚴治教的作風,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斷影響學生,使他們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同時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先進的科技成果和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積極探索教、學、研結合的途徑,提高教學技能和教學質量。
四、要激勵學生良性競爭,樹立優秀學生楷模
學生在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應加強自我認識的培養,從思想上認清學習的動機和目的,明確知識的重要性和環境帶來的壓力,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積極主動地感知、想象、思考和操作,真正消化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同時把學風建設與學生評優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加大宣傳力度,在學校、年級、班級和宿舍之間開展學風建設和學習交流,樹立典型和榜樣,以發揮群體效應、活躍學習氛圍,在學生中廣泛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五、要加快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教”“學”結合
教師是教育工作中的主體,起主導作用,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水平,勤奮敬業,精心教學,加強教風修養,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在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努力提高課程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工作中還要勇于探索創新,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遵循教育規律,實現"教"與"學"的結合。
總之,學風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艱辛努力。同時,學風建設不僅僅只是學生個人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與學校的教風息息相關。學風不僅能體現出學校的風貌,更能體現出這所學校的價值。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加強學風建設,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編輯:馬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