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勝
近日,上海北京均傳出消息稱中小學教師資格終身制將打破,教師每5年將認證注冊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將退出教師崗位。從2012年起,上海中小學教師只有連續注冊五次,即任職25年以上,才可免注冊。(《新京報》)
打破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任職資格終身制,引入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的效能評估機制,不僅適用于國家對公務員隊伍的考核,也應當適用于對包括教師在內所有領域的任職素質的考評。這不僅緣于時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對其服務對象高度負責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教師實施定期考核有其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這是由教師在教育事業中的主體地位所決定的。基于學校的主體是教師的客觀現實,教師的能力和素質,直接關系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這不僅緣于教師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使命,也緣于身教重于言教的為人師表的教育特質,更緣于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須有一桶水的素質必需。因此,定期考核有助于教師的職業認知和自我加壓。
其次,這是由教育效果周期性顯現的特性所左右。根據教育有教學相長和教無定法之說,評估教師素質及能力的高低需要一個逐步顯現和漸次提高的過程,只要有益于學生完善品格、積累知識,開掘智力,任何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都值得稱道。從這點出發,給予教師以“五年一考”的階段性檢驗,足以讓教師的才能有一個淋漓盡致的展示。因此,“五年一考”可以作為對教師任職資格的評判周期,以褒獎優勝者、鞭策合格者、淘汰劣質者。
當然,鑒于時下社會存在的急功近利浮躁心態和潛規則無孔不入的現實,如何確保“五年一考”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至關重要。考核什么、誰來考核、怎樣考核、考核結果如何運用等,當屬完善“五年一考”機制的制度設計。而如何確保考核制度的公開、公平、公正,則是踐行“五年一考”制的第一考量。由此看來,學生感受、家長呼聲、同事意見、部門把關,應屬教師資格認定的評價因素。
教育學生是一個涉及多個環節的系統工程,作為教育改革重要內容的教師資格認定,其復雜性與風險性毋庸置疑。但如同推動任何領域的改革一樣,貴在政府直面現實和堅定不移的勇氣與毅力。盡管人們對此項改革充滿爭議,但積極探索總比坐而論道更具意義,期待上海北京等地旨在打破中小學教師資格終身制的教育改革嘗試取得積極有益的探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