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英
〔關鍵詞〕 感情;激趣;情境;藝術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85—01
一、以感情激趣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要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熱情、和諧、友善、值得信賴的教學環境中。要想成為一個學生擁戴的好老師,就要用發自肺腑的真情打動學生,以滿腔的熱愛感染學生,以高超的教學藝術影響學生。盡量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理想追求、愛好興趣,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多與他們談心交流,傾聽他們的意見,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可親可敬的,由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教誨發展到迫不及待地渴求老師的教誨,就會對老師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拔恼虏皇菬o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每篇文章的內容都會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氣氛,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就需要渲染氣氛,營造一種與文章內容相一致的情感境界,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氛圍中,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為初到賈府時時留意,步步小心的黛玉哀嘆;如聞其聲,為烏江邊慷慨悲歌的霸王落淚;如觀其景,為漫步荷塘,沉醉于月色的朱自清展顏。只有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自覺地融進文章的情境中去,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容。
二、以情境激趣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情境教學注意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參與,并與有意識的心理活動相統一,能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教師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利用多媒體圖畫再現情境。如我在講《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時,借助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中滾滾長江的畫面,使學生對“大江東去浪淘盡”一句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習《動物游戲之謎》一文時,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動物游戲的相關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達到更好理解課文的目的。
(二)播放音樂渲染情境。教學中,適時地插入一段切合課文的樂曲,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聽覺,把學生帶入到相關的情境之中,入境動情,找到文字所描繪的那種感覺,達到和作品的共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授人教版《中國小說欣賞》(選修)《李逵負荊》一文時,播放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讓學生通過音樂進入一種“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情境中,進而結合課本內容,理解李逵那崇尚正義、嫉惡如仇、粗蠻魯莽、不分是非、敢作敢為、率性憨直的性格特點。
(三)借助表演體會情境。當今學生的表現欲很強,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給他們創造表演的機會。如在教曹禺的《雷雨》一文時,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周樸園和魯侍萍,體會二人的對話特點,力求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認識到人性是最復雜的,人本身也是最有魅力的。
三、以現實生活激趣
美國教育家華特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而語文處處是生活。課堂教學必須與現實生活,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聯系具體的生活背景,留意生活中曾經被忽略的細節,于細微處見真情。如在教學生寫捕捉“動情點”的作文時,用初中學過的朱自清的《背影》引導學生回憶你印象最深的是父母的哪一句話;父母的哪些不經意的動作最讓你難以忘懷;生活中哪些點滴往事中蘊含著父母的深愛。對作品中父愛的理解上升到了對自身父愛的體會,在這樣的拓展教學中,自然地貼近學生生活情境,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并與作品的情感達到了共鳴。
四、以成就感激趣
語文教學還要給學生多創造成功機會。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成就感會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否定往往會挫傷積極性。讓學生得到一個成功的喜悅要強于千百次說教,要滿足學生對成功的渴望,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多夸獎學生。陶行知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一篇既有不足又有它獨到的亮點的作文,一次有點結巴又極具思辨性的演講,甚至于一次有點羞澀的舉手發言,都值得你由衷地夸獎他們。
當然,語文課堂激趣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精心設計,靈活巧妙地運用各種激趣方法,為語文教學引來一泓清泉,語文課就不再是死水一潭,學生自然會喜歡上語文課的。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