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長假,旅游景點垃圾成堆等現象再次引起輿論對國人文明素質的關注,中國游客在國外被賓館拒之門外的新聞也引發人們反思。相比之下,許多去過歐美發達國家的國人,對西方民眾的文明素養印象深刻。發達國家民眾這種文明素養是哪里來的?深入了解就會發現,這種文明素養是在長期法治環境下養成的,是靠依法管理“管”出來的。
首先,歐美發達國家的法律條文多如牛毛,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法條“管”著。比如,倒垃圾,有環境保護法律,必須把垃圾分揀之后,按照不同的垃圾種類,扔進不同的垃圾箱。出門過街,有嚴格的交通安全法規,行人一級優先,公共交通工具其次;普通的機動車,直行優先,右側行駛優先。餐廳用餐,16歲以下嚴格禁止酒精類飲料消費,餐廳必須分割吸煙區與非吸煙區。工作時間有勞工法,就業人員每周工作不應超過40小時,超過為加班時間,雇主應該加倍付錢。商店有營業時間法,在德國、瑞士、奧地利、法國等國,商店到19點就要關門,星期日則必須關門。22點以后,即便是在自己家,也不能大聲喧嘩,不能彈琴、放音樂,不能影響別人休息,噪音過大,鄰居可以報警。如果家里有孩子,家長在其年滿6歲時必須送其上學,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家長對孩子的任何暴力行為,孩子都可以報警。就在近日,意大利羅馬市政廳會通過一項法律,禁止在羅馬市中心歷史名勝附近吃比薩餅、三明治及其他小零食,違者罰款25~500歐元。
不僅有國家法律,各地方也自行立法用于社會管理,甚至居民社區也可訂立“鄉規民約”規范居民行為。以養狗為例。在美國,至少有《惡犬法案》、《聯邦動物保護法》和《妨礙公共利益法》這三部法律與養狗有關,此外,幾乎每個州、每個城鎮以至居民小區對養犬都有相應的管理規定。比如,不能將狗鎖在比較狹窄的地方,狗的主人或者監護人離開狗或讓狗獨自在家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0個小時;任何一條狗在居民區內狂吠超過3聲即為擾民;對那些性情暴躁和有攻擊性的狗,主人必須每時每刻都要為其戴上約束皮帶和口套才能帶入公共場所,等等。不論是違法、違規還是違約,都有可能受到經濟或法律上的懲處。例如,如果狗闖禍或者由于主人的疏忽致使他人受到傷害,執法部門就要視情節輕重追究狗的主人的刑事責任,甚至可以判處其入獄90天,同時還要處以巨額罰款。德國也有同類規定,比如,在露天的公共場所,狗的主人必須用不長于2米的繩子牽著狗;在室內的公共場所,牽狗繩不能長于1米,等等。
其次,有嚴密的執法網絡,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例如,在歐洲,納稅是公民個人的自覺行為,應稅收入主要依靠公民個人申報,報與不報全靠自覺。但實際上,政府稅務部門對于公民消費終端的檢查與控制十分嚴格。一旦發現公民的消費超過了報稅收入的上限,稅務部門就會來查稅。像買車購房這些大額消費,歐洲人通常是向銀行貸款,分期向銀行付款,即國內所說的“按揭”,極少會有人用幾十萬歐元的現金去買房或者買車。只有大宗消費,沒有足夠報稅,這簡直就是“自投羅網”,稅務部門可以很容易地順藤摸瓜,抓到你偷稅漏稅的證據。而法律對偷稅漏稅的處罰是極其嚴厲的,輕則高額罰款,重則判刑入獄。明知人斗不過法,絕大多數人就會守法、自律。
一位旅居美國的華人在一篇文章中記述了剛到美國時,因為沒有及時清掃自家門前雪所遇到的尷尬。一夜大雪過后,周圍鄰居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是一片繁忙景象。人們一大早就穿著厚厚的冬裝,冒著嚴寒,舞鍬掄鏟,把自家門口的積雪清掃得干干凈凈。由于腳傷,他沒有及時出門掃雪,也并未覺得有何不妥。時至中午,一位警察忽然來敲門并且告知,由于他家門前的積雪沒有及時鏟掉,一位行人不慎摔倒受傷報了警。警察表示,政府規定,如果夜里下了雪,市民在9點以前必須把自家門前的雪清掃干凈。如果直到12點都沒有出來掃雪,行人就可以投訴。行人在門前摔倒,按照規定,業主必須承擔一定的賠償,法院會在一周內發來傳票。結果,一場官司下來,這位先生支付了1200美元的賠償金,還繳納了200美元的罰款。吃一塹,長一智。從此,每逢冬季下雪,他都把清掃門前雪當成頭等重要的事。
再次,是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懲戒。例如,歐洲大城市的停車通常是靠駕車人自覺購買停車票,僥幸逃票的行為一旦被發覺,將被處以數十倍的罰款,被查處幾次之后,一般人就都愿意按規定繳費停車,以免被重罰。在歐美國家,緝稅人員可能比中國少,而且能夠逃稅的漏洞也不少,但逃稅的并不多,這里的關鍵是害怕被罰——你可能僥幸逃稅99次,但一旦被抓住1次,就會發現以前所逃的99次都是不值得的。歐洲多國規定,餐廳未區分吸煙區與非吸煙區、有人在非吸煙區吸煙,將被罰款3000歐元;德國規定,在公共場所對狗看管不力者,要被罰款1萬歐元;美國規定,屢次對孩子施以暴力的家長,可以剝奪其撫養權。如此重罰之下,想不自律都難。
歐洲許多大城市乘公交車靠自覺購票,但也有少數的“蹭車”人。公共交通工具上有專職的查票人員,一旦發現有人不買票蹭車,不僅課以重罰,而且在大庭廣眾之下,將“蹭車人”帶下車,那是件十分丟人的事情。那些專職的便衣查票員終日活躍在各條公交線路上,乘車人不僅要顧及執法者的威嚴,更要顧及自己的臉面。
對于西方國家的法治文化,非西方國家的人會感到不可思議。前些年公映的電影《刮痧》中,一位赴美探親的老人,因為替自己的小孫子刮痧,被不明就里的警察誤認為虐待未成年人,從而引發了一場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矛盾沖突。一位旅居德國的華人朋友曾經向筆者談起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一次談成了一筆生意,回家已經很晚。興之所至,他在洗澡時情不自禁地唱了幾嗓子。結果洗完之后剛把衣服穿好,警察就找上門來,告知鄰居投訴他噪音擾民。這位朋友不禁慨嘆:出國之前,覺得西方國家很自由,出國生活之后才發現,這里太不自由了!就民眾日常生活的“自由度”而言,西方國家的確要比我們國家“差”很多。
現代文明和法治理念的核心,是自己享有自由應以不妨害他人自由為前提。自由與自律不可分,個人在享有自由和權利時,應依法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權利,并服從道德和公共秩序的需要,這才是自由的真諦。如果人人都為所欲為,自由將蕩然無存。拿交通來說,駕車人自由行駛的權利是以不妨礙他人行車方便為前提的:超車的時候要顧及對面的來車,并線的時候要顧及旁邊的來車,轉彎的車要給直行的車讓路。最大限度的行車自由并不在于廢除交通法規,恰恰相反,在于最嚴格的行車限制,而且這種限制是駕車人自覺遵守、自我約束的。一個法治社會的建成,從文本上建立一套嚴格的法律條文并不是最難的事情,難的是培養自覺執行這些法律條款的公民自律意識,這種自律意識,就是文明素養。西方發達國家“管”出來的文明,可以給予我們很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