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培 白東亮
舞鋼市尹集鎮張莊村位于尹集鎮西部,南靠旁背山,北臨石漫灘水庫。多年前,這里的村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這里曾是落后的貧困村。自張自賢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結合村情民意,借助上級政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依托地處石漫灘水庫南岸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兩大產業;依托全市“兩集中”推進優勢,大力實施村莊整合,建設新型文明中心社區,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幾年來,張莊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以建設富裕、整潔、文明的新家園為目標,創新機制體制,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旅游服務業,農村經濟蓬勃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來到該村,放眼望去,筆直的水泥路直通村戶,道路兩旁花壇內鮮花競放、爭奇斗艷;一排排各具特色、高低相間的“小洋樓”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偌大的文化廣場上,添置有各式健身器材,幼童在嬉戲,老人在休閑,其樂融融,好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圖畫。
依據村情,深入農戶,帶領干群協力建新村
張莊村是省級貧困村,山區村,人均耕地不足七分,且多為山坡地。為使該村面貌得到徹底改變,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張自賢帶領干群作出表率,他要求全村黨員干部做到五個帶頭:帶頭認真學習,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帶頭提升境界,深入調研,查準問題;帶頭制定措施,明確方向,定好目標;帶頭踐行科學發展觀,服務中心,服務群眾;帶頭奉獻,拼搏進取,創一流業績。幾年來,他帶領全村干群采取“群眾投工投勞,單位幫建,政府獎補”等措施,新修水泥路6000余米。在中心社區建設方面,他聘請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專家,按照“產業集聚,居住集中,土地集約”的要求,制定鎮村統籌、布局合理的中心社區發展規劃。一期通過制定“土地置換,統規自建,政府獎補”等措施,現已完成了文化大院、健身廣場、停車場、社區游園、觀景亭等工程。二期采取“政府指導、村委主導、統規統建、群眾自愿、政府獎補”的原則,推進組團別墅群建設,現160戶主體工程已建設完畢,社區綜合服務樓、戲樓、垃圾中轉站已投入使用。兩年之后,附近的40多個自然村3000多名農民將搬進中心社區,此舉可置換出耕地1000余畝,年新增效益100多萬元。
突出抓好產業培育,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
張莊村依托區位優勢和新社區的市場需求,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種植業、養殖業。在村黨支部書記張自賢和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該村依據石漫灘水庫南岸風光優美的優勢,確立了以發展旅游服務業和生態觀光農業為主導產業,在全村建起了農家飯店、山野菜專營店以及山雞養殖專業戶16家,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2000多元達到現在的5500元,實現了農民足不出村就能掙到錢的愿望。
推行“四議兩公開”,深化平安建設
一是深入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增強村務、政務透明度。實行黨員聯系農戶、代表聯系群眾的幫帶措施,多聽民情民聲,多解民憂民怨,實行民主決策,推行村務、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把“五保、低保、土地承包、工程項目”等涉及群眾利益的事項都納入“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當中。推行民主化、公開化,做到讓群眾明白,干部清白,該村連續多年未因村內事務引發不安定因素。
二是健全治安防范體系。投資10多萬元建立了村平安建設辦公室,成立了經濟環境協調組、治安巡邏隊等組織。多年來全村未出現治安、刑事案件,未發生上訪事件,2009年被舞鋼市評為“四無”社區。
三是按照構建和諧社會要求倡導文明新風。村里開展了“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興建了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等,并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呈現出一派和諧文明的新風尚。
多年來,張莊村在村黨支部書記張自賢的帶領下,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2009年該村被河南省政府評為“千村萬鄉市場工程”示范村、“先進農家書屋”、平頂山市“文明村鎮”、“衛生村”、“舞鋼市先進黨組織”、“科技示范村”、“實干興業先進村”。張自賢本人多次被評為舞鋼市人大代表、平頂山市“先進工作者”、“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