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太康縣高賢鄉地處豫東平原周口市太康縣西北部,東與106國道相連,326省道穿境而過,境內道路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鄉轄29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總面積71. 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萬畝,總人口5.4萬,盛產小麥、玉米、西瓜、辣椒等農作物。先后榮獲全市環境保護先進鄉、全市平安農機創建示范鄉、全市林業生態建設先進鄉、全市平安建設先進鄉、全縣糧食生產先進鄉、全縣環境保護先進單位。
高賢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據史書記載,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的高柴(字子羔)系春秋時衛國人,因衛國內亂,子羔逃難至此,以教學講學為主,死后葬此,故改村名為高賢。境內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壽圣寺塔,造型別致,古樸美觀,塔心有石碣16塊,石雕佛像216尊,為明代石雕中的珍品。另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子羔墓和屬于二里頭文化的玉皇閣遺址,以及有著優美傳說的七步三眼井(七步之內三眼井的味道分別為苦、澀、甜)。
“三化”并進科學發展
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太康縣高賢鄉這個典型農業大鄉,既是責任、使命,又是重大機遇,為高賢鄉發揮優勢、彰顯潛力、乘勢而上,開辟了寬闊道路。
特別是今年以來,太康縣委、縣政府確立了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緊緊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克難攻堅,務實重干,加快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加快工業弱縣向工業強縣跨越,加快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探索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奮力實現富民強縣新跨越。高賢鄉黨委、政府緊跟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步伐,著眼全縣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思路,勇于嘗試、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之路。
狠抓招商引資,推進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工業經濟發展
高賢鄉作為傳統農業鄉鎮,工業基礎相對薄弱,高賢鄉黨委、政府借全縣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擴大產業集聚區,壯大第二產業、帶動其他產業,共同協調發展之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扶持本地企業做大做強。全鄉把招商引資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意識,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以誠信立鄉,以資源優勢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一批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
城鎮化為引領,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發展
堅持規劃先行、統籌城鄉原則,科學編制城區規劃,加大城鎮建設力度和城市品位提升。總投資120萬元綠化、硬化、亮化了高賢集南北大街,修建了高標準排水管道2000米,建高標準污水處理池一個,安裝路燈106盞,建垃圾池60個,對店外經營、占道經營實行綜合整治。規范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積極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改善了人居環境,加快了高賢鄉小城鎮建設步伐,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2007年以來,新修鄉村公路29.5公里,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全鄉規劃新型農村社區5個,其中洼劉新型農村社區已選址規劃,有序開展、逐步推進;張寨、大楊莊、保渡等幾個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同時進行、整體推進。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建高標準水廠一個,使保渡等12個村2萬人用上了自來水,洼劉等16個村新增沼氣池320個;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建鄉村農家店16個,新增個體工商戶86家。完善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體制,鄉鎮和農村整體面貌明顯改觀。
發揮農產品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近年來,高賢鄉以糧食高產區創建為抓手,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提高機械化水平,糧食連續九年豐產增收,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作物區域布局,突出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和高效園區建設,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通過政策引導、品種優化、調整結構,在小麥連年豐收的基礎上,全鄉逐步形成小麥、西瓜、辣椒、花生、紅薯等一年多熟套種模式,并逐步擴大。2012年西瓜種植面積已達4萬畝,辣椒種植面積1.6萬畝,畝均收入2700多元,已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產業,成為高賢農業發展的品牌,以洼劉為中心的5000畝中低產田得到徹底改造。新打機井410眼,修建橋涵77座,清淤、疏挖溝渠35000米,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
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示范創建、規模運作、扶植壯大、科學引導等措施,使其涉及特色種植、規模養殖、農機植保服務等多個領域,探索出一條以合作社為引擎,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目前,全鄉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3家,完成土地流轉3000畝,其中“海林農機專業合作社”2009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農機合作社50強”單位。
畜牧業發展再上新臺階。2007年以來,以洼劉村為中心發展蛋雞養殖場6個,肉雞養殖場3個,養殖大戶96家,以劉寺崗天陳生態養殖場、洼劉楓宇生態養殖場、聚臺崗永尚養殖小區等為龍頭建起500頭以上養殖場16個,規范改造養豬場6個,養殖小區2個,累計落實防疫經費25000元,加強畜牧防疫工作,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各類畜禽防疫覆蓋率達98%,圓滿落實能繁母豬補貼等優惠政策。畜牧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扎實開展了對不正當使用食品添加劑和瘦肉精的清理、清查、打擊工作,全鄉畜牧業得到了持續健康發展。
林業生態建設創造佳績,通過嚴密組織、嚴格獎懲、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實行“統一規劃、統一供苗、統一栽植”,5年來,累計植樹45萬株,村鎮綠化1420畝,中幼林撫育4320畝,圓滿完成了林業生態縣建設任務。2009年高賢鄉被周口市委、市政府授予“林業生態建設先進鄉鎮”;2011年被太康縣委、縣政府授予“林權制度改革先進鄉鎮”,并得到表彰獎勵。
“三化”協調發展建設和諧文明新高賢
民生改善惠人民。高賢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工作,著力民生改善,把年初確定的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及十件實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強化領導,明確責任,嚴格督察,狠抓落實。
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執政理念。平安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平安創建氛圍。鄉村干部深入基層,累計發放宣傳單3萬份,警民聯系卡15000張,刷寫墻體標語400條,有效提高了群眾的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為平安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重點實施“明亮工程”,通過科學規劃,強化領導,嚴格管理,全鄉29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安裝路燈4400盞,實現了全覆蓋。狠抓平安建設,扎實開展“一村一干一警”活動,堅持嚴打開路,深入開展打擊兩搶一盜集中活動。高賢鄉組建了30人治安巡邏隊,配備巡邏車兩輛,24小時輪流巡邏值班,及時處理突發案件,行政村分別組建了村級巡邏隊并配備平安鑼。加強技術防控體系建設。投資12萬元建立技防監控平臺,在鄉政府和鄉直部門及街道重點部位安裝戶外攝像頭40個、平安大喇叭29個。2010年、2011年高賢鄉連續兩年被周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周口市平安建設先進鄉鎮”稱號。
高標準建成了鄉文化大院。全鄉29個行政村全部建起了農家書屋,2011年送電影下鄉達200多場次,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了良好的精神文化風尚。在全縣“十行百星”評選活動中,高賢鄉劉志愿等15位同志榜上有名,受到太康縣委、縣政府的隆重表彰。太康縣首屆農民運動會,高賢鄉立定跳遠等3個項目榮獲全縣第一,并獲得優秀組織獎。
轉變干部作風凝心聚力。根據太康縣制定的《具體工作限時制》《工作失誤追究制》等六項制度,充分調動發揮各級各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開展鄉直機關紀律作風集中整頓、鄉鎮干部駐村、政法機關“一村一干一警”活動,解決干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和公務員星級評選活動,進一步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熱潮。班子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加強班子民主建設,凝聚團隊整體合力,班子的戰斗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
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在全鄉機關事業單位中,開展“四個一”學習活動,打造學習型機關,爭做學習型個人。全面提高了鄉干部的綜合素質,提升了政府形象。
機關作風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機關作風行風評議等活動,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機關作風明顯好轉,政府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三化”協調發展,前景美如畫;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任重而道遠!高賢鄉將凝心聚力,務實重干,開拓創新,砥礪奮進,主動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加快追趕步伐,為實現太康富民強縣新跨越而努力奮斗,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欄目主持:郭繼軍劉紅奇
聯系電話:1359806941913213177519
電子郵箱:sanhuajiansh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