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春燕
高考分省市自主命題就是以省、直轄市、自治區為單位組織命題,即各個省份可以不使用教育部編寫的全國試卷,單獨組織本省教師進行考試試卷的編寫,自主進行高考試卷的命制。分省命題是在國家統一考試大綱的要求下命題方式的轉變,這種命題方式是對我國高考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各省從本地實際出發,組織、管理和實施高考,是我國高考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
針對近年來有關高考分省市自主命題改革的反響,本文簡要分析了高考自主命題的優勢與不足,以期對高考政策決策及有關的教育管理部門提供一些參考。
一、高考自主命題的有利之處
2004年,教育部大規模實施高考“國家統考,分省(市)命題”,繼北京、上海之后增加天津、廣東等9個省市參加自主命題,高考自主命題的省市共11個。到2006年,全國實行分省命題的省份已達16個,到目前全國已經有過半省份,約三分之二的考生在進行自主命題的考試。我國目前之所以實行高考分省市命題,是因為它有著積極因素:
首先,適合我國的國情。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因此實行自主命題有利于體現各地方文化、地理、經濟和教育的差異性。其次,降低了風險因素,全國統一命題假如出了問題由于范圍廣,造成的影響很大。而分省命題只是在一省的范圍內,風險的范圍相對要小。再次,分省市命題體現了考試的多樣性,兼顧高考全局。高考每一次改革都是理性思考的結果,高考的試題也體現出了多樣性。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高考不能“一刀切”,自主命題可以從本地的經濟、文化、地理等實際情況出發,照顧到本地區教育發展的實際水平,從而體現出高考的公平多樣性。另外,有利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對教育的規劃管理。實行高考分省命題,地方自主命題的權限增加,有利于地方教育部門對基礎教育的管理和調控,更好地對教學目標、素質教育人才培養進行規劃,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最后,高考自主命題有利于各省逐步建立起成熟的考試命題、考試管理隊伍,為進一步推進考試研究院的改革乃至非營利性考試專業機構的建立提供前提,為促進考試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推行“服務考生”的理念打下了基礎。
二、高考自主命題的缺陷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的因素,大規模的高考自主命題,在網絡和電腦愈加普及的信息化社會,相關法律缺位的社會大環境下,實行分省命題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
第一,高考的權威和公平性難以保證。全國統一命題使得高考具有了公平、高效和權威的特點,如今大規模實行高考自主命題,各省市命題專家和教師的選擇、命題培訓和管理力度等直接關系到試題的效度和信度,命題質量受到質疑。而各省市考生所用試題的不同和考試成績的差異,對高校招生的地區公平性和評價省份之間的教育質量水平也有一定影響。
第二,在自主命題省市,高考安全保密工作難度加大。雖然自主命題減少了因一省泄題波及全國的風險,但泄題漏題的可能性也較全國統一命題更大,從而損害到考試的客觀公允性。行政性地推廣可能出現為命題而命題,有違改革初衷。據筆者了解,最初是上海、北京、廣東等這些經濟較發達的省市主動進行分省命題考試,其他真正主動要求自主命題的省市并不多,多數省市是否因為考試制度改革而自愿接受自主命題,分省命題能否真正推動教育改革令人質疑。另外,分省市命題從根本意義上仍未改變考生“一考定終生”的現狀。
三、啟示與建議
高考命題到底是分省還是統一,成了一個兩難的問題。在肯定高考自主命題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應當正視其引發的弊端,對此采取措施,盡量避免或減少自主命題的不足。
分省市命題最好從實際出發,不能一味強調各省市的差異性而忽略了共同性,因此經濟、文化、教育水平相當的部分省份不必實行自主命題,不應行政性地推廣分省自主命題。對于高考試卷的質量及權威性,應該基于地理、文化及教育水平等因素,在全國建立多個教育考試中心,以適應不同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這樣既能保持地方文化特色,又能兼顧統一考試的公平性。或是保留少數省份的自主命題,其余省市實行全國統一命題,由各省甄選命題專家參與全國高考命題委員會,這樣各省的專家代表在高考命題中享有平等的話語權。另外要加強高考的安全保密工作,整治失密、泄密和竊密問題,重點治理疏于管理導致失密;工作人員內外勾結,故意泄密;不法人員盜竊、出售、傳播試題等問題;要抓組織領導,做到保障有力制度建設責任到人,做到有章可循;最后要加強思想教育和誠信教育。因分省命題而造成的各地學生成績差異較大,以及“一考定終生”的弊端雖不能徹底避免,但目前高校適當的招生自主權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這類矛盾。
(作者單位:河南城建學院外國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