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仁
當前,一些地方開展的“學習焦裕祿精神,整頓干部作風,樹正氣、樹典型”活動,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大力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正視問題,深挖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大興求真務實、愛崗敬業、勇于擔當、開拓進取之風,營造出一個精心履責、勇創一流的良好氛圍,切實推進我們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我們黨員干部要自覺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參加思想政治教育,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強的黨性觀念和高尚的政治品格,蓄足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底氣。首先,要端正思想態度。要本著對單位負責、對同志負責的態度,心平氣和、無私無畏地開展積極健康的相互批評,做到講黨性不講面子、講原則不講私情、講問題不講舊賬、講責任不講恩怨。要主動接受批評,端正心態、放下包袱,把同志間的善意和誠心轉化為修正錯誤的動力。其次,要克服利己觀念。作為黨員干部,必須擺正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從黨性觀念出發,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事關單位發展和干群利益的重大問題、敏感問題上,始終堅持公道正派、秉公辦事,不斷摒棄和糾正背離黨性原則的利己觀念。再次,要杜絕庸俗關系。現在,社會低俗、媚俗、庸俗之風無孔不入,“關系門”、“潛規則”等不良社會現象防不勝防,我們要務必提高警惕。要做到講人情而不徇私情、重往來而不亂法度,自覺凈化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避免被人利用。要敢于同各種不良傾向作斗爭,自覺做到講真理以養正氣、講黨性以養銳氣、講自律以養底氣、講事業以養浩氣,敢講真話,堅持原則。
胡錦濤同志強調:“真誠的、同志式的批評,能夠幫助我們打掃思想灰塵,認識和改正缺點錯誤。這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對個人的成長都是有益無害的。”現在,少數黨員干部對上級領導存在畏懼心理,發現了問題不敢批評;對關系比較好的怕傷和氣,不愿批評,甘愿當“老好人”;對下級怕疏遠與部屬的關系,以追求所謂的和諧為借口,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哄著、拖著、包著,“鼓勵式”地講一通,“希望式”地批一頓。個別新任職的同志自我批評不積極、不大膽,擔心領導揪自己的“小辮子”,給自己“穿小鞋”,影響個人成長進步,極力充當“自保戶”。還有部分同志思想作風不端正,黨性觀念不夠強,怕批評上級,觸犯領導;批評同志,關系難搞;批評自己,自尋煩惱;批評下級,選票減少。對領導和同志不講真話、不講實話、不講心里話。有的講問題避重就輕、避大就小、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濕,不切中要害、不觸及實質;有的批評時就事論事,不注重從本質上挖根源、從大局上講后果、從長遠發展定措施;有的批評前準備工作不充實,與同志溝通交流不夠,批評時情況不明、心中無數,害怕說不準、講不清,常常是開會低著頭、發言低著調、批評跟著走,導致批評流于形式、走了過場;有的因群眾性監督缺乏效力,個人整改不扎實,習慣于做“虛功”,口頭表態爽快,具體到工作生活中卻“濤聲依舊”。
在“學整樹”活動中,要想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關鍵是領導干部要帶好頭。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對自己的問題不遮掩,堅持講真話、講實話,坦蕩誠懇地與同志交流,給人以寬松感和安全感。對單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要主動自我剖析、承擔責任,不要怕丟面子、失威信。要敢于面對現實,全面徹底地查找不足和缺點,確保把問題找準、把原因查清、把措施定實。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實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問題,把關心愛護融入批評之中,為其改正缺點錯誤創造良好的氛圍。要有容人之量、忍讓之度、寬闊之懷,不計較對方批評態度的好壞、批評方式是否恰當、批評內容是否準確,要讓人把話講完。特別是對曾經反對過自己的同志的意見更要耐心聽、認真記,切實做到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帶動其他黨員主動自我批評,接受別人批評幫助。
根據工作中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與時俱進、探索完善機制,以剛性措施的有效落實確保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經常化、制度化,確保整改落實的法規性、權威性。定期開展黨員干部雙向講評和干群“懇談會”,公開擺事實、糾錯誤,在真心幫帶中融洽干群關系。在參加重大活動或取得榮譽后,要及時總結講評,認真從成績中查找問題、從問題中反思教訓、從教訓中積累經驗。對干群反映的突出問題和會上提出來的主要問題堅持逐個研究,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逐一掛賬銷賬,作出公開承諾,主動接受監督。要抓好經常性檢查督導,把定期查與隨機查、上級查與自身查、查過程與查結果結合起來,通過定期組織測評、設立網上信箱等途徑,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擴大監督范圍,確保整改落實。要對原則性強,敢唱“黑臉”、敢當“包公”、勇于揭短亮丑的同志給予鼓勵和保護;對掩蓋矛盾、弄虛作假,不敢開展批評的要督促改進;對壓制批評、打擊報復的要嚴格按照黨紀規定嚴肅處理。在整改落實過程中,對個人承諾不按時按質按量兌現的,要記錄在案,在下一次民主生活會上作為一個重要問題提出;對效果不明顯、問題反復出現的,要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相應處理。
(作者系蘭考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