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 本文作者立足教學實踐經驗,就在新課標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從教師自身素質、學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方式、學習習慣養成幾個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高中數學課堂效率提高方法
高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包含了數學中最基本的內容,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數學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學生表達清晰、思考有條理,使學生具有實事求是的態度、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認識世界。同時,高中數學課程是學習高中物理、化學、技術等課程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那么,在高中階段“時間緊、任務重”的現狀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的課堂效率是每一個高中數學教師面臨的問題。下面是我對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幾點看法。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數學素養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基礎
教師的工作就是要“授人以業”、“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伊·尼·烏里揚諾夫說:“教師應當知道的東西,要比他教給學生的東西多10倍、20倍;至于教科書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他應當善于彈離的跳板而已。”數學教師必須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使學生有“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而且這“水”不僅要有“量”,還要有“質”。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適應時代的教育理念,具有寬廣深厚的知識背景,具有熟練的教育教學技能,具有更新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教育和教學的研究能力,具有感染的人格魅力,具有穩定健康的身心素質。一個有著較高素養的數學教師不僅是學習資源的供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課程計劃的執行者,還應該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習動機的激發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課程的研究者與課堂氣氛的營造者,而這些都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結合自身實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廣大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素養。
首先,提高數學素養要求教師多讀書。要認真研讀教材及課程標準,教材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每一次研讀都會有新的收獲;要讀一些有助于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的數學專業書籍,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追蹤時代前沿,以彌補知識的老化和陳舊造成的缺陷;要讀一些針對性、實用性強的書籍,比如教學設計、評課一類能夠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技巧的書籍,這些書拿到手里,讀完就可以用到教學中;要讀一些有關數學史方面的書籍,不了解數學的發展史,就不可能理解數學的本質。
其次,提高數學素養要求教師要認真對待各級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師資培訓的價值和重要性已彰顯了出來。培訓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參加,要帶著問題學習,善于將所遇到的問題整理歸類,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可以在學習培訓中提升自身素質,把培訓作為所從事的事業和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自覺自愿地去學習。
最后,提高數學素養要求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活動。通過觀摩聽課、課后評議、經驗交流、案例學習研究、有針對性地請教專家等,與其他教師形成合作互動、經驗分享,及時借鑒同行的成功經驗。教育教學是一門科學,其中的很多技巧和奧妙往往是“隔行如隔山”,及時與專家和同行切磋交流,可以從中吸收不少成功經驗和教訓,在自己主動地感悟之后,往往可以達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效果。通過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會迅速提高自己的能力。
總之,教師只有全面不斷地深入學習,更新思維理念,改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進而更有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關鍵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也認為:“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可見,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高中數學課程的課程目標之一就是要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學生一旦對數學有了興趣,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數學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要想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首先要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學生一視同仁,在給優等生錦上添花的同時,也要注意幫助中等生更上一層樓,并給學困生雪中送炭,促進其向優等生轉化。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選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并對他們的回答給予表揚和肯定,激發他們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力。
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一些相關的數學史知識。法國偉大的數學家亨利·龐加萊曾說:“如果我們想要預測數學的未來,那么適當的途徑是研究這門學科的歷史和現狀。”在數學教學中,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把一些重要的數學史介紹給學生,不僅能使學生掌握數學發展的基本規律,了解數學的基本思想,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領會所學的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我們在學習極限時,可以介紹劉徽在《九章算術》的注釋中提出了計算圓周長的“割圓”思想:“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這種“割圓”的思想不僅計算出了的近似值,而且提供了一種研究數學的方法——求極限。古代數學家們的這些思想方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應該學會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現代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表明,當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達到某一程度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成了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好的數學教學用語,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化平淡為趣味,提升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成績,達到師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中應具有適度的幽默感。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斯維特洛夫所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學中具有適度的幽默感不僅可以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現代的中學生是在網絡資源極其發達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把一些把熱門的網絡語言恰當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過輔助角公式幾節課后,有些同學仍然不能熟練應用,我會說:“同學們,我們不能out了,地球人都知道嘍!”當學生有些走神跟不上課堂節奏時,我會說:“同學們,給點力!”
綜上,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好數學,才能更好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
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如果把掌握知識的過程比喻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師應當提供給學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磚頭、灰漿等,把這一切砌壘起來的工作應當由學生去做。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
建構主義不是把學生看做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把學生作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即學生是現實客體的變革者,是知識發生過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者。為了確立學生在知識建構中的主體地位,就要盡可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應該由考慮自己如何教轉向考慮讓學生如何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課堂教學。即變課堂為學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據報載,美國中小學校的許多教師每節課只講10分鐘。剩下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提問、消化,教師引導、釋疑、解惑。我覺得這種教學方法值得借鑒。要使學生識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必要進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學生通過思考和推理而脫離開具體的東西。例如,在學習了立體幾何中線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質后,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判斷線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的幾種方法。再比如,在復習圓錐曲線時,由于橢圓、雙曲線、拋物線三種圓錐曲線的圖像、性質存在著許多相同和不同之處,因此可以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先組內討論總結橢圓的定義、圖像、性質,以及解決有關橢圓問題的常用方法,最后小組之間互相評價、修正和補充。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給予必要的引導,主要工作讓學生自己完成,使每個學生不斷完善對橢圓的認識,加深學生對橢圓的認識,從而建立關于橢圓的知識結構。學生還能借助復習橢圓所獲得的經驗,運用類比的方法,建立有關雙曲線、拋物線的知識結構。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是新課標要求下教師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
學習習慣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在課堂上勤于動手,積極時刻,大膽質疑,此外還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小結。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實驗得到的記憶曲線數據顯示:已學過的知識即時記憶量為100%,1小時后記憶量僅為44.2%,1天后只能記憶33.7%,1星期后記憶量為25.4%,1個月后記憶量為21.1%,從此以后基本上不再遺忘,及時復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進入高中階段初期,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查學生預習、復習的效果,逐步讓學生由被動預習復習變為主動預習復習。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經常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注重對解決問題方法的分析和評述,久而久之,學生就學會了自己進行歸納、總結,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學生學習習慣是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新型學習方式的構建,師生、生生交往互動過程,只是“一張皮”,多維教育目標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高效數學課堂的重要保證。
總之,只有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才會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每一位一線教師用心去探究,去發掘,這不僅是我們數學教師的義務,更是我們數學教師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張楠,羅增儒.對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6,15,(3):72-75.
[4]郭書龍.淺談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效率的途徑.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