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萍
有一種愛,如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有一種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那便是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的愛。
一說到教師這兩個字,總會讓人想到園丁、蠟燭、鋪路石等字眼。有太多的教師用愛心撐起了明天的太陽,也有太多的教師用生命詮釋了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給予了老師太多的贊美和稱謂,那么教師該如何稱得起這些贊美和稱謂?
一、愛國守法,人民楷模
教師的法紀觀念如何,不僅反映著自己是個神惡魔樣的人,而且直接影響著培養的下一代會是什么樣的人。教師自覺地做到遵紀守法,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社會注意民主法制建設和道德風貌的良性發展,這對于培養一代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對于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人民教師應當十分注重樹立良好的法紀觀念,做到遵紀守法,而且應當把它當做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一項基本的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貫徹始終。教師的道德規范中,明確要求教師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為人師表,盡心盡責
教師就如一項平凡而偉大的事業,為了這神圣的事業,教師愿奉獻,無怨無悔。“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永遠是我們的追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必須合乎道德的要求。教師道德最集中的體現就是熱愛他的教育對象,愛生是教師道德的精髓。對學生的感情是教師道德的“試金石”,熱愛學生,就可獲得做好工作的不竭動力,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是對教師工作的要求,也是師德的體現。“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告訴我們為了教育好學生,教師應在學習的海洋中不斷汲取知識豐富自己,不能因自己知識的貧乏而影響學生的學習。
三、親近孩子,關愛孩子
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感情,幼兒教師每天接觸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所以教師的愛更應該是博大的、無私的,教師應用心關愛每一個孩子。
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努力以一個教師無私的愛關心、理解和培養每一個孩子。記得剛工作的時候,帶的是小班,孩子們剛進入幼兒園,總有哭鬧的現象,但經過一段時間,大多數孩子的情緒都會穩定下來,不排斥上幼兒園,并逐漸喜歡上幼兒園。但只有一個小男孩,他仍是不愿上幼兒園,每天早上都是被奶奶硬“扔”到幼兒園,而他來了之后,獨自一人站在一個角落,不跟其他小朋友說話、做游戲,也不許任何人碰他,一碰便生氣,但作為老師,盡管他不理睬我,我每天都會熱情、親切地以笑容迎接他,和他聊天,變著小花樣逗他開心,時間長了,他對我不再排斥,愿意開口和我說話,我知道他的心已經對我敞開。于是我繼續每天抱著他和他聊天,跟他做游戲,逐漸地,我會刻意讓幾個小朋友一起參與游戲。慢慢地他適應了這個新環境,喜歡上了幼兒園,而他的性格也開朗了不少,和班里的許多小朋友都成為了好朋友。這件事情,讓我明白了,親近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多么重要。
四、鼓勵孩子,贊美孩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李鴻章家有一位廚師,做烤鴨的技藝高超,可是從來沒有聽到李鴻章說過一句賞識的話,廚師很不舒服,整天悶悶不樂。有一次,家里來了重要客人,宴會上,只見從廚房端出一只只有一條腿的鴨子,李鴻章很奇怪,客人走后,李鴻章質問廚師:“怎么鴨子只有一條腿?”廚師不緊不慢地說:“鴨子的確是一條腿,不信可以到后院看看。”李鴻章很生氣地跟著廚師來到后院。鴨子們正在午睡,果真一個個從身體低下伸出一條腿。廚師說:“看見了吧,鴨子就是一條腿。”李鴻章把手舉得高高,使勁雙擊兩手“啪”“啪”“啪”,鴨子聽到聲音撲得一個個都站了起來。李鴻章說:“看見沒有,鴨子不是兩條腿嗎?”廚師鎮定地回答:“那是因為你給了它們熱烈的掌聲!鴨子是因為您的掌聲才從一條腿變成兩條腿的啊……”聽了這個故事,我感觸很深:我們不要吝嗇自己的掌聲,因為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不管是兒童時期,還是青少年時期,真正有效的教育,都是鼓勵和贊美。
五、尊重家長,加強聯系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老師要尊重家長,與家長交朋友。“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幼兒需要老師的肯定才能建立自信,家長工作亦如此。我把每一位家長都當成朋友,本著原則用心和他們真誠交流,孩子在幼兒園里發生任何事情,我都做到及時與家長聯系,爭取得到家長的協助,從而共同教育好孩子。當幼兒身體不適時,及時帶幼兒去醫務室,并通知家長。當幼兒在園表現有進步時,也及時與家長通報,讓家長能夠有所安慰。當幼兒有不良習慣時,不指責家長,而是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中,加強聯系,將幼兒的錯誤行為如實告知。而面對越來越難管理的幼兒,我們不能一味地抱怨、叫屈,而應用自己的愛心、耐心、責任心,用實際行動教育、感化幼兒,因為真正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不是書本知識,而是一份感恩的情懷、一個崇高的信念、一份不滅的追求。而面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性格特點的家長,老師都應做到分類管理,見到不同的家長講不同的話,遇到不同的情況不同對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會用愛心與孩子交流,用真心與家長交心,以“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為動力,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爭做一位讓幼兒、讓家長、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