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瑞達
摘要: 創新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小學時代播下創新的種子,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十分重要。數學創新教育的實質是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核心是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在小學數學課上,通過創設情境、生成問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開放題等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創新思維培養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是人生的燈塔,是一個人具備開拓精神、善于解決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質。我們正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在這個時代,人的素質,尤其是人的創造力的高低成為最關鍵的因素。創新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小學時代播下創新的種子,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十分重要。小學數學教育在創新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教育也必須實施創新教育。數學創新教育的實質是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核心是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我們所說的“創新”不同于科學家、藝術家的創新,而是指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能夠掌握其中蘊涵的基本規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為此,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學生創新教育,現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
1.創設情境、生成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彼越處煴仨毦膭撛O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教師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和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構建。例如:在教學“8加7”時,課件出示:兩群小兔子在吃草,其中左邊8只(白兔5只,灰兔3只),右邊7只(白兔5只,灰兔2只),首先讓學生說一說畫面,同學們通過觀察說出了畫面的情景,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紛紛提問:白兔多少只?灰兔多少只?左邊灰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右邊灰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草地上一共多少只兔子?等等。引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列出算式:8+7,并鼓勵學生發現、探索計算方法。結果,學生計算方法各異,體現了計算方法的多樣化:①8、9、10、11……一共有15只;②把8分成5和3,把7分成5和2,然后5+5等于10,3+2等于5,10+5等于15;③把7分成2和5,8+2等于10,10+5等于15……這樣,教師通過課件,把學生喜愛的小兔子吃草情景呈現出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提出了問題,解決了問題。學生不僅理解了所學的知識,掌握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而且促進了其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
2.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發展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教師不只是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學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首先讓學生猜測三角形面積的求法,有的學生說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有的同學說可用轉化的方法,這時我就引導學生探究簡便易行的求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形狀不同的三角形都拿出來,然后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使學生輕松地探究出了三角形面積的求法。這樣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索事物的過程,自主構建了知識,在實踐中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注重開放題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放題的教學,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是對學生思維變通性、創造性的訓練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開放題的教學中,選用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余地,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吸收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當學生學完“三步計算應用題”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信息處理題:我們學校老師和同學共226人,準備到客運公司租車外出春游,公司規定,大客車限坐50人,每輛租金800元,小客車限坐30人,每輛租金400元。假如讓你去租車應該怎樣租車?為什么?學生面對這些豐富的信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立即閱讀材料、展開討論、設計方案,有的學生還設計了幾種方案,并且從節約經費的角度進行比較,從中選出最佳方案;最后全班同學從租金、輛數、安全等角度考慮,一致同意,采用最佳方案,即租用大客車4輛和小客車1輛,費用是800×4+400×1=3600元,乘坐人數是50×4+30×1=230人。這一租車方案的設計過程,是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自我矯正、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正確處理信息的重要性和解決實際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樹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創新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賦予的神圣使命。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創新的環境,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更敏捷、更完善,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人才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