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魏曉微
摘要: 作者以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和評價學等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理論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貴州省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相關因素的研究,揭示體育教學評價相關原理和方法的內在規律。同時在對眾多專家的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構建貴州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分析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維度、內容、指標與權重,最后對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具體實施作出具體分析,為完善貴州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貴州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1.前言
作為現代體育教育理論的一個共同組成部分,體育教學評價理應是一種真正有價值、有深度的體育教學理論,其中應包含哲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和評價學等基礎理論。從教育學、評價學的視角去審視和研究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在傳統的評價基礎上對體育教學評價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提出新的思路,對于充實完善和發展體育教學評價理論、確立體育教育評價在體育教學諸環節的地位,促進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體育教學評價的研究,可以極大地促進體育教學評價理論的發展,進而達到推動體育教學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體育教學評價的定義
體育教學評價是以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為評價對象,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對體育教學要素、過程和效果進行價值評估和判斷的評價活動。通過體育教學評價,促進學生不斷進步,促進教師不斷提高,促進學校不斷發展,促進課程不斷完善,達到體育教學價值增值的目的。
2.2貴州省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相關因素分析
2.2.1相關理論基礎
2.2.1.1人本管理理論。人本管理理論認為個人在組織中的價值,包括個人激勵、個人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價值,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持久動力。當成人的需要與興趣被尊重,成人才會積極主動到參與活動,激發起學習與發展的動機。作為體育專業工作者,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教師個體最主要的需要。他們希望通過評價,在組織的目標范圍之內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發揮自己的潛能,掌握自己發展的方向和未來前途,決定和實現自己的發展需要,不斷地自我創造和提高。所以,對教師的評價應以促進其發展為目的,在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內容上應涉及教師是否獲得發展。
2.2.1.2行為目標模式評價理論。泰勒模式的核心是評定目標達到的程度,把預定結果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評價者以一定的教育目標為指導,根據教育者所希望的、學生應掌握的內容和方法,將教育目標行為化,并對學生進行測量或檢查,以學生行為達到目標的程度為基礎對教學的效果做出判斷(見圖1)。泰勒認為,教育評價就是確定實際教育活動達到預定教育目標的過程,開展評價的依據是把所要評價的內容分成具體可見的可操作的學生行為目標,同時還強調了對學習和教育結果進行測量、統計。
2.2.1.3教育目標分類模式評價理論。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與教學評價思想對我國教育評價有重要影響,現行評價模式源于科學實證的哲學觀,是客觀主義的認識論,即存在著一個客觀的實在的教學質量,而這種客觀實在的教學質量可以通過某種科學的方法予以準確的反映。因此,借鑒和研究布魯姆的教學評價理論對構建具有可操作性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提高我國學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科學化水平和體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2.3貴州省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指標設計的方法
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需要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技術性,最重要的是要把國家的教育政策方針作為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設計依據,具體方法是把體育教學目標逐級分解,形成多維度、多層次的具體評價指標的過程。如:維度1體育成績、維度2社會適應、維度3心理健康、維度N等綜合成績的提高,在每個維度下還可設立子評價指標,如:細化到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評價、情感評價、學生間評價及階段性評價等,這樣可更好地完善評價體系。
2.4貴州省體育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與內容分析
2.4.1學生體育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與內容分析
在貴州省體育教學評價中嘗試從社會適應、情感態度、體質健康、知識認知、技術技能五個方面對學生體育學習實施評價。擬構建的學生體育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一、二級指標如下(圖3)。在體育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不同學段和年齡學生在知識認知水平方面存在差異,在體育知識的教學目標設置上也有不同的標準,因而評價的內容要考慮到貴州省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對初步建立的學生體育學習評價指標體系的二級指標分析,明確了學生體育學習價中各項指標存在的重要意義,為設計體育教學評價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
2.4.2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與內容分析
教師的教學評價應包括分析其課前準備、教學條件、教學設計及實施過程和課后的反思,并觀測體育教學目標的達到情況。以上這些因素是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參考眾多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特別是“米斯評價教師授課質量指標”和“巴班斯基評價教師教學大綱和指標”的基礎上,對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指標設計,開始先初步提出了七項教學評價的內容: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組織、教學基本功、教學方法、教學效率、教學效果。之后對前面七項指標進行了篩選、歸類處理,最后將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確定為四個一級指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教學效果。
3.貴州省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運行機制分析
3.1建立體育教學管理系統
3.1.1成立體育教學委員會
該組織的主要任務是制訂體育課程建設發展規劃,審核體育教學計劃和重大教學改革計劃,審議向上級有關部門推薦教改立項課程和教學改革成果,對體育教學工作進行指導,并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進行獨立考評。
3.1.2成立體育課程組
根據體育教學內容的相似程度,成立體育課程組,如:籃球、足排球、小球、形體、游泳、傳統體育、戶外運動課程組。課程組的基本任務是制訂本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選定教材和教學內容,確定本課程的考試內容與評分方法,計劃與組織本課程教師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安排新教師和代課教師的工作,檢查與落實有關的體育教學評價工作。
3.1.3成立教學督導組
根據學校有關規定,各學院要成立教學督導組,督查與引導本學院的教學工作。我校體軍部督導組由部主任助理負責,其成員除本部門幾名有經驗的老教師外,還聘請了兩名責任心很強的剛退休的教師擔任。體育教學督導組的主要工作就是督查教學過程,提出有關問題,評價教學質量,指導教學工作。
3.2完善體育教學管理制度
3.2.1完善大學生“三自主”選課制度
在大學二年級中試行大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類型、自主選擇任課教師;擴大到全校一、二年級體育必修課,選課內容至少達到10種運動項目;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上體育課時間,即全面實行“三自主”選課制。“三自主”選課為大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機會,但也給體育教學管理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貴州省高校要根據本校的情況有所改動。
3.2.2實施計算機網絡全程管理系統
為滿足全校一、二年級上萬名大學生“三自主”選課的需求,提高教學管理效率與管理質量,從課程內容、任課老師和上課時間的介紹,到全體大學生的選課,全部及時在網上公布;爭取在貴州省大部分體育場館都實現教學監控攝像,并可回放前一個星期的教學錄像;實現從體育成績評定、統計和上報,到大學生體育成績的自我查詢,以及對每個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和運動處方的建立,等等,全部實現計算機網絡全程管理,為實施體育課程教學評價搭好平臺。
3.2.3建立定期看課與議課制度
要求貴州省部分高校領導和教學委員會成員參加每周一次(半天教學時間)的教學值班。在值班時間巡視(也可以觀看教學監控攝像)各教學點的教學情況,觀察教師的教學常規、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觀看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處理體育教學中出現的突發情況。一般教師要求每學期看兩次課,并填寫看課記錄。教學督導組采取不定期看課或有針對性的看課方式,形成一整套的看課系統,并在看課過程中議課,看課教師相互交流。
4.結論與建議
在貴州省普通高校的調查中發現,普通高校的教學評價體系存在以下問題:(1)體育教學評價相關因素界定不清晰;(2)體育教學評價維度不全面;(3)體育教學評價指標效度低;(4)體育教學評價指標權重分配不合理。建議:(1)構建多元評價指標體系;(2)充分體現評價的發展性功能;(3)突出評價對象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4)突出評價對象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5)建立開放性的體育教學評價體制;(6)形成體育教學評價的動力和激勵機制。
綜上所述,本文既進行了有關貴州省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基礎理論研究,又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和實踐研究,提出了構建評價體系的理論框架,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了評價方案,旨在解決目前貴州省體育教學評價改革中理論與實踐的矛盾問題,解決體育教學評價體系與可操作性問題。對于這樣一個龐大的研究體系,研究還將繼續深入。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289.
[2]烏云格日勒.體育教學評價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7):117-120.
[3]毛振明.對現代體育教學大綱的“考核改革”及問題的討論[J].體育教學,2001,(1):13-15.
[4]張玲,別先平.對高中體育成績考核改革研究的現狀與期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袁沖,劉謹.改革考核方法優化體育教學[J].體育教學,2000,(4):13-14.
[6]邵良,張雪珍,陳兆祥.中學體育評價方法思考與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00,(3):18.-20.
[7]鄔錫均.論體育成績評定的科學化[J].湖北體育科技,1999,(2):82-83.
[8]戴瑞磊.體育教育專業排球課程運用合作教學理論的實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5.
貴州省民委、貴州師范大學民族傳統體育專項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