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
摘要: 隨著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已逐步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是,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關鍵詞: 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教育現狀
一、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舉措,是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教育戰線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信息技術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性工作,是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世紀之初,國家就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綱要》的頒布實施,充分體現了當代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來,雖然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中起步早、發展快,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和寶貴的經驗,但是信息技術教育在沒有任何經驗能夠借鑒的條件下,在摸索中前行,也顯露出了發展不平衡和不成熟的一面。
二、農村信息技術教育現狀
1.基礎設施薄弱
雖然教育主管部門逐年加大投入,但是與中小學校信息技術教育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許多學校存在著計算機數量不足,設備欠缺的狀況,阻礙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有的學校,計算機配置水平低,滿足不了信息技術教育課教學的需要。在偏遠學校,還存在著供電設備不到位、網絡寬帶不到位等現象,也制約著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
2.學科整合欠缺
信息技術教育是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一種提高教與學效率的工具,改善教與學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現階段,許多農村學校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簡單地完成單科教學任務,沒有把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教學是孤立開展的,沒有與學科課程有機結合。
3.師資力量不足
信息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個新課題,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在偏遠的山區學校,交通不便,條件艱苦,許多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人才不愿意到農村一線從事教育工作,很多農村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都是非計算機專業院校畢業的,還有的信息技術教師是通過函授、培訓等渠道上崗的,加之相互交流學習機會少,教師水平普遍偏低,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成為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瓶頸。
4.教育觀念落后
許多教師對現代教育意識與現代教育觀念缺乏了解,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于計算機教學,只停留在教會學生如何操作計算機,難以發揮信息技術教育教師應有的引導作用。各校組織學科教師聽課,評課時,往往會忽略這一學科,使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師專業成長上滯后于其他學科,甚至被其他骨干學科教師所歧視。
5.導向機制不全
在許多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屬于邊緣學科,是不參加測試的,一部分領導在升學率的影響下認為中小學生掌握計算機為時過早,應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語數外等學科的學習上,如果學校過多地強調信息技術教育,則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造成學生成績下降,進一步影響到升學率。況且,中小學生學習這些知識沒有多大用外,相反會讓更多的學生沉迷于網吧、游戲,造成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無用論”。
三、對信息技術教育的建議
1.加大投入
落實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責任,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為主,其他投入為輔的多渠道籌措經費體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把信息技術教育納入教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按照省教育廳要求,加強信息教育費專款專用規定,要求專款用于學校教學軟件建設、校園網絡運行維護和網絡管理教師的培訓工作。鼓勵創建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和機制,探索引進市場運行機制,廣泛動員和爭取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
2.加強專業引領力度
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教研工件者要加強對教師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面的引領作用,根據需要對學科教師統一組織培訓,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的教育教學研究,從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入手,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環境、教學資源、課程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和管理、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教研科研等方面的新路徑、新模式,增強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促進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發展。
3.加強技術支持體系建設
保障信息技術教育設備和資源高效運行機制,要進一步加大標準化電教中心的創建力度,分層次加強對市、縣區電教館(中心)技術人員和教育技術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教育技術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培訓考核制度,提高學校教育技術支持和服務水平。
4.行政推動
進一步優化管理體制和機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制訂信息技術教育發展規劃,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統一、協調合作,確保信息教育工作的順利推進。
5.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認真開展現代化遠程教育應用普及、示范學校和教學能手創建評選活動,充分發揮示范縣、示范學校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要通過創建評選活動激勵學校、教師發揮信息化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組織信息技術應用現場觀摩會、教育技術成果評選等活動,促進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