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張
摘要: 運用網絡增強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否可行,關鍵在于網絡的應用能否有效提升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途徑這三個因素的積極效應。本文以上述三個因素為突破口,對運用網絡增強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可行性進行了有效分析。
關鍵詞: 網絡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實效性可行性
現在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途徑。如果能夠證明通過網絡的運用可以提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的實效性,那么網絡對增強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就是可行的。下面我就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論證。
一、網絡能夠有效激發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受教育者可行。
在這一點的論證上,我們側重于網絡對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即:網絡的運用能否提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通過對網絡的特點和中學生的思想特征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網絡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學生的需求,比如網絡的豐富性能夠很好地滿足中學生的好奇心;網絡角色的自主性能夠很好地滿足中學生逐漸增強的獨立性;網絡的虛擬性可以讓操作鼠標和鍵盤的中學生“肆無忌憚”,滿足他們情緒化的特點,等等。這也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中學生普遍對網絡充滿熱情。有調查表明,有上網經歷的青少年占37.7%,沒上網經歷但想上網的青少年占40.8%,沒上網經歷并且目前也不想上網的僅占21.5%。這充分說明,大多數中學生喜歡網絡,并且歡迎網絡走進課堂。
網絡能否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關鍵還要看針對當前思想政治課存在的不足網絡能夠起到什么作用。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主要存在“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性”、“授課方式單一,課堂枯燥乏味”、“教學目的偏離、學生感到反感”等問題。網絡教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時代性強、內容豐富、立體感強,同時大量的生活案例能夠很好地連接生活,有助于宣傳法制,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幫助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因此會感覺到思想政治課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進而激發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熱情。
二、因特網設計人性化,資源豐富,對教育者可行。
通過網絡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否可行,對于教育者是否可行,關鍵在于教育者能否有效掌握因特網的各項功能和有效利用因特網的各項功能提升教育學生的效率。
由于計算機網絡是面向普羅大眾,方便非專業人士操作使用的實用性技術設備,因此人性化設計是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從現在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情況來看,基本網絡技術的學習與掌握有明顯的“零起點”特征,即使用者幾乎不需要掌握很多基礎性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和技能,可以不考慮網絡的運作原理,僅僅以使用為最終目的,很快就能熟練運用計算機網絡的一些基本功能。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無論操作者是否掌握或掌握了足夠多的相關知識,他們都可以隨時接觸、學習、運用最新的實用技術。接口性軟件的發展,更具生動形象的圖形界面,功能強大但操作簡單的電腦軟件,以及語音識別錄入設備的不斷完善,等等,徹底打破了計算機網絡的壟斷被專業技術人員壟斷的局面,促使網絡以驚人的速度涌進尋常百姓家。對中學老師來說,年輕教師能夠快速接受掌握新知識,甚至有不少已經是電腦網絡方面的行家里手。老教師們對電腦網絡的熟悉和操作可能需要一個學習過程,但由于自身的素質比較高,幾乎不會遇到根本性的困難,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更能讓他們很輕松地掌握基本的電腦網絡操作技術。比如:令很多不會拼音的老教師感到棘手的打字難問題,隨著手寫板和語音識別軟件的出現,已經得到了徹底解決。現在大多數年輕家長也對因特網或者是手機網絡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說,現在的教育者們能夠很好運用網絡資源進行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們通過運用網絡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否可行,關鍵要看通過運用網絡能否有效改善現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除了上述中學思想政治課存在的不足外,現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溝通,造成教育的針對性和連貫性不足的問題。通過運用網絡,學校教師除了能夠運用網絡資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增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與家長之間建立動態反饋機制,校方可以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動態掌握學生在家中的表現情況,同時將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有效協調學校與家長共同對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和科學性。由此可知,通過網絡提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對教育者來說是可行的。
三、因特網功能強大,覆蓋面廣,作為教育手段可行。
通過網絡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否可行,還需看網絡能否成為教育者的有效教育工具。如果學校和家長都認同網絡可以有效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但是教育者們卻沒有網絡資源可以利用,那么運用網絡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仍然是不可行的。
計算機、網絡等基本硬件設施是實施“網絡教育”的基本前提條件。目前,計算機網絡資源的普及工作在我國已取得長足的發展,聯網電腦臺數、網絡用戶數、中小學生已接觸電腦網絡人數等基礎性指標正在大幅提高。此外,隨著中小學生網絡普及率的迅速上升,校園網絡建設也逐漸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重視,并給予了許多政策性補貼與支持。2000年,教育部制訂計劃,要求從2001年起用5—10年的時間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中小學基本信息技術教育,實施“校校通”工程(現已基本實現),促使信息化與教育現代化相互帶動,力爭實現全國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確保90%左右的公辦中小學校用上互聯網或中國教育衛星網絡,讓中小學的每一名學生、老師都能分享網絡教育資源,有效提高全國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水平,讓所有教師都能夠通過網絡實現繼續教育,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目前,盡管極個別的偏遠山區和農村中小學校網絡建設還沒有覆蓋到,但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小城鎮中的中小學校已具備了網絡教學的基本硬件設施。并且,隨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教學的經濟成本在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建立多媒體教室,思想政治課的網絡教學指日可待。此外,現在家庭電腦的普及面已非常廣泛,算上手機網絡,幾乎所有的中學生家長都已入網,如果運用得當,則家長利用網絡資源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方便的。由此可以斷定,現在的教育者都已擁有了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資源,證明了通過網絡增強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可行的。
以上針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個主要因素,簡單分析了通過網絡提高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可行性,證明了受教育者是期望教育者們運用網絡資源進行教育的,并且網絡教育能提高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率;證明了教育者們愿意并有能力運用網絡資源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網絡資源可以提高教育者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效率;還證明了教育者們有現實可利用的網絡資源對中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認定,通過網絡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想法可行。
參考文獻:
[1]葉偉民.網絡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挑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8.
[2]王慧芳.網絡文化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7.
[3]郝金會.淺談初中生思想政治現狀及應對措施[J].教育科學,2011,2.
(作者系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2009級在職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