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娟娟 李倩 連志芳
濾過性非相干性強脈沖光對皮膚表淺的血管擴張療效比較好。如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療效非常好,對血管畸形(如鮮紅斑痣)也有較好的療效。而血管瘤則不建議使用脈沖強光治療,因為血管瘤損害太深,治療效果不很好。脈沖光雖然不是激光,但其工作原理與激光一樣,在美容皮膚科中,同樣遵循選擇性光熱作用原理[1]。以美容為目的,我科采用脈沖強光治療全身泛發性毛細血管擴張癥1例,取得良好美容效果,現報道如下。
1病例介紹
某女,16歲,主因面、頸、軀干、四肢廣泛性片狀紅色至紫紅色出血斑,以美容為目的就診美容科。追問病史:患者1歲時開始出現皮疹,以眼瞼周圍為主,6個月后逐漸增多互相融合發展至全身,無瘙癢、無發熱及出血、無疼痛等自覺癥狀,曾多次到多家醫院皮膚科、血液科、兒科就診,做相關檢查治療,無伴發疾病,無系統性損害。遵醫囑口服中、西藥,靜脈輸液,全身外涂中草藥治療(具體藥物不詳),皮損未見好轉及改善。診斷:全身泛發性毛細血管擴張癥。入科檢查:雙眼瞼周圍出血性點狀皮疹為主,頸部、軀干、四肢及對稱分布的廣泛性彌漫性的紅色至紫色紅色片狀出血斑。組織活檢,真皮上部毛細血管擴張、充血,管壁僅由內皮細胞組成,堿性磷酸酶活性缺如。
2治療方法
全身泛發性的毛細血管擴張癥在美容科少見,因此治療前談話,進行小面積光斑的測試,及謹慎的多部位的試驗性治療是必要的。初診時局部皮損測試光斑兩周后復診,外觀改善明顯。因該患者全身廣泛性片狀出血斑,治療從暴露部位,面、頸、前臂、上臂、軀干、雙下肢依次分次治療。筆者采用以色列ALMA激光公司生產的飛頓二號激光光子治療儀的HR治療手具(以色列飛頓激光公司),波長為540~950nm,脈沖寬度12~15ms,能量密度15~16J/cm2,光斑面積40mm×16mm;脈沖重復頻率0.5Hz。患者與治療人員佩戴護目鏡,治療部位皮損涂一層常溫耦合凝膠,約2mm厚,治療手具與皮損保持垂直。將治療手具輕浮于治療部位,調整治療參數,紅色斑片部位脈沖寬度12ms,能量密度16J/cm2。暗紫紅色斑片處脈沖寬度15ms,能量密度16J/cm2。骨隆突部位能量密度降低1J/cm2。治療的即刻反應為治療部位出現矩形的、紫紅色出血斑瞬間呈灰褐色。治療部位光斑不重疊,皮損處使用單脈沖模式,治療后皮損處即刻進行冷敷15~20min。囑治療后皮損不要摩擦、燙洗、搔抓,不食刺激性食物,不服用抗凝藥和活血藥,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日曬。每次治療間隔時間為3~4周,第2次復診觀察治療部位紅色皮損消失,呈現外觀正常膚色。紫紅色皮損一次單脈沖治療后變為紅色皮損,3~4周后重復治療(如圖1)。
3討論
泛發性毛細血管擴張癥多見于中年女性,為廣泛的皮膚、粘膜毛細血管擴張,外觀呈紅色至紫紅色斑片,無系統性損害。尚無特效治療,口服抗生素對部分患者可能有效[2]。皮膚血管性皮損種類繁多,至今依然是皮膚科中的難點。自1983年選擇性光熱作用理論的提出[3],對血管及色素性皮膚病的治療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脈沖強光對皮膚表淺的血管擴張療效比較好,脈沖強光的脈沖寬度是毫秒級,非常有利于血管的治療。筆者選擇540nm的濾光片,通過濾光片濾除較短波長的光,輸出波長為540~950nm的寬光譜光,脈沖寬度為12ms時,最容易被表淺血管選擇性吸收,從而選擇性破壞皮膚的血管。除了選擇合適波長之外,還要注意其能量及脈寬參數。這兩種因素雖都可以通過降低能量來減輕,但是能量降低療效相對降低,只能通過增加治療次數來達到最終目的[4]。所以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血管的即刻反應,選擇合適的治療參數。用脈沖強光治療泛發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的優點是:它具有光斑大,治療速度較快,適合于此患者皮損面積廣泛的治療。照射后血管反應明顯,即刻灰色變,治療終點的判斷易掌握,副作用少。脈沖強光的另外一個優點是脈寬較長,使整個血管均勻受熱并凝固。但脈沖強光的選擇性可能不如激光那樣好,因此局部皮損處需要反復治療。此例患者單次一回合治療紅斑處皮損即顯露正常皮膚,紫紅色皮損一次單一脈沖治療后1個月復診變成紅色皮損,再進行第2次治療,紅斑明顯改善。此例泛發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用強脈沖光治療術后無水泡形成,無瘢痕及色素改變等病發癥出現,外觀改善,起到皮膚美容的作用,臨床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周展超.皮膚美容激光與光子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2.
[2]吳志華,樊翌明,李順凡,等.皮膚性病診斷與鑒別診斷[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479.
[3]Herd RM,Dover JS,Arndt KA.Basic laser principles[J].Dermatol Clin,1997,15(3):355-372.
[4]樊昕,劉崇,王聰敏,等.595可調脈寬染料激光與強脈沖光治療毛細血管擴張[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11):1656.
[收稿日期]2012-07-16[修回日期]2012-09-20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