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朗等
[摘要]目的:觀察兩種磨削方法在表皮移植術治療白癜風中的應用效果。方法:32例局限型穩定期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高頻電磨削組(A組)18例及機械磨削組(B組)14例,觀察表皮移植后的療效及手術的便利性。結果:A、B組的治愈率分別為65%和62.5%,有效率分別為91.67%和89.58%。結論:兩組在療效上無顯著差異,高頻電磨削法在不平坦的皮面更便于精細操作。
[關鍵詞]白癜風;表皮移植;高頻電磨削;機械磨削
[中圖分類號]R758.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2)11-1925-03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又難治的皮膚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容貌美與心理健康。筆者自1998年起采用自體表皮移植治療局限型穩定期的白癜風,取得了良好效果,受皮區都是通過機械磨削的方法處理[1-2]。2010年3月,由于磨削機臨時出現故障,筆者嘗試使用高頻電燒灼磨削處理受皮區,效果也很好。為評價兩種磨削方法,進行本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32例白癜風患者來自我科門診,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齡16~55歲,病程為8個月~15年,皮損大小為0.8cm×1.0cm~5cm×8cm不等,共計108處皮損。其中面頸部31處,耳前5處,四肢32處,前胸、腰背40處。隨機分為高頻電磨削組18例(60處皮損),機械磨削組14例(48處皮損)。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皮損大小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白癜風的診斷標準[3],處于局限性穩定期,皮損均為完全性白斑,術前1個月局部停止使用外用藥。
1.2 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肝、腎疾患及并發有其他免疫系統疾病和瘢痕體質者;患有血友病和出血異常;嚴重皮膚軟組織感染者;放射性皮炎或半年內接受過放射治療者;有精神病癥狀、情緒不穩定或要求過高者。
1.3 儀器和設備:采用BY-II型表皮移植白癜風治療儀,山東神思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治療儀結構包括負壓吸皰接頭和機械磨削手柄;Gx-Ⅲ型多功能高頻美容電刀,武漢重光醫療美容儀器廠生產;KJ-08醫用煙塵凈化機,上??颠M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
1.4 治療方法
1.4.1 取皮:兩組供皮區均采用負壓吸皰法。常規消毒皮膚,選擇腹部,采用負壓吸皰法取皮備用。取皮后的創面油紗布覆蓋,無菌紗布包扎。
1.4.2受皮區磨削:①高頻電磨削組:高頻電刀平行輕掃燒灼白斑的表皮,用生理鹽水紗布擦拭創面,除去炭化的皮屑;如有遺漏,再補充燒灼;燒灼時要注意深度,一般至創面微紅,有點狀出血為宜[4];磨削過程中打開煙塵凈化機,抽去組織汽化產生的煙霧;②機械磨削組:術者左手繃緊皮膚,右手靈活移動砂輪,用高速旋轉的電動金鋼砂輪以20 000r/min的轉速磨削皮損。磨頭長軸應與白斑區成垂直方向,保持平穩移動;磨頭不可在同一位置停留過長,以防灼傷皮膚;磨削時要注意保護周圍組織,術中不斷用生理鹽水紗布擦拭磨頭;注意磨削深淺,一般磨至有點狀出血;磨削完畢,生理鹽水清潔創面,壓迫止血。
1.4.3表皮移植以及術后護理:將取得的表皮內層向創面粘貼,攤平修剪使形狀吻合,皮片間重疊約1mm,覆蓋雙層油紗布及無菌紗布,外用創可貼加壓固定。1周后換藥,去除外層敷料,保留油紗布,待其自然脫落。
1.5 療效判斷標準:以每個皮損區(面積為1cm2)為一個觀察統計單位,術后6個月評價療效。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復色面積≥50%皮損面積;有效:復色面積為10%~49%皮損面積;無效:白斑無色素再生或范圍擴大(復色面積<10%皮損面積)[3]。
2結果
2.1 治療效果:高頻電磨削組和機械磨削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65%、91.67%;62.5%、89.58%。兩種磨削方法療效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138,P=0.711>0.05)見表1。多數患者1個月左右可見正常色素產生,3個月左右遺留明顯色素沉著,6個月皮膚基本恢復正常。供皮區和受皮區皆未發現感染及瘢痕形成。典型病例分別見圖1、2。
2.2 不良反應:機械磨削組2例患者由于護理不當導致創面輕度感染,給予加強換藥、加服抗生素等處理,創面在4天后愈合,該組其他病例未見感染和瘢痕形成等不良反應。
3討論
白癜風是一種后天性獲得性色素缺乏癥[5]。楊慧蘭等[6]報道采用自體表皮細胞移植治療穩定期局限性和節段型白癜風治愈率可達90%左右,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供皮區多采用負壓吸皰法取皮,受皮區去皮方法多樣[7]。
機械磨削法為目前治療白癜風表皮移植受皮區磨削常用方法,適用于大面積植皮,術后臨床有效率89.29%~96.78%[8-9]。對于大面積皮損,更為快捷。但由于磨頭呈錐形,磨削時接觸面積大,對病損邊界及去除深度較難精確控制[10]。對于瞼緣、口周、眉弓等精細部位,容易損傷到周圍正常組織,磨削效率低風險較大。磨削時皮屑易飛濺,容易污染操作部位,出血較多,對組織損傷較大,不利于色素細胞的存活。高頻電磨削法是一種物理療法,采用對人體無副作用的特定頻段的超高頻電流,利用高溫使局部組織熱損傷,從而達到使病變組織汽化消失或者凝固碳化壞死的目的。高頻電磨削適合于大多數部位的白斑區表皮移植,對不平整、不規則的皮損具有優越性[11]。
本研究經過對32例患者臨床療效觀察,發現機械磨削組痊愈率為62.5%,總有效率達89.58%,高頻電磨削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是65%與91.67%,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比較兩組受皮區色素恢復時間在第8周分別為21.67%和6.25%,經過統計學處理,兩組有顯著差異(χ2 =13.539,P=0.04<0.05)。說明高頻電磨削組色素恢復時間明顯短于機械磨削組。分析原因可能是高頻電針精細,磨削時容易控制深淺度,對正常組織損傷小,有利于色素細胞存活。在不良反應方面,機械磨削組2例患者由于護理不當導致創面輕度感染,分析其感染原因可能機械磨削操作反復、創面暴露過久、皮屑易飛濺增加感染機率。高頻電磨削組3處無效原因為白斑皮損在鼻唇溝、嘴角不易牢固固定,導致色素細胞不存活。機械磨削組5處無效原因其中2例為受皮區毛發生長,3例受皮區不平整造成色素細胞不存活。經過1次補充治療,采用拔出有毛部位毛發、加壓固定易活動部位等措施處理后基本治愈??傊?,高頻電磨削組操作相對方便靈活、安全性較高,在治療中可以達到滿意的的效果。
高頻電磨削組筆者在應用中體會是:①能很好地控制白斑區皮膚邊界,去除深淺度易掌握,損傷面積較小;②整個治療區白斑皮膚完全去除干凈,色素生長均勻,不留下白斑間隙;③高頻電觸針細如筆尖,操作方向性好,對于眼內眥、眼角、鼻唇溝等小面積不平坦部位更加精確方便,不易損傷周圍正常組織;④高頻電輸出電流很低,不易損傷真皮形成瘢痕[12];⑤磨削時不會有皮屑飛濺到術者身上,有利于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
高頻電與機械磨削法在表皮細胞移植的療效上沒有顯著差異,前者適用于眼眶、口周、鼻附近等不平坦而精細的部位;后者適用于大面積平坦的部位,但磨削時要注意控制邊界和深度??筛鶕装邊^情況對這兩種方法靈活選擇或互相配合使用,以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韋文朗,張衍.表皮細胞移植術治療白癜風278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1999,8(12):1965-1966.
[2]林輝,甘冰妮,韋文朗.拔毛后自體表皮移植治療有毛部位白癜風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1):82-83.
[3]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 年修訂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7):440.
[4]張學軍.現代皮膚性病學進展[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7:421-430.
[5]北京協和醫院主編.皮膚診療常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
[6]楊慧蘭,李翠華,李雪梅等.白癜風的治療現狀與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1):93-94.
[7]易運連,饒漢珍,謝紅付,等.白癜風自體表皮移植術受區皮膚兩種治療方法的比較[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2,31(8):307-308.
[8]王海林,馬慧軍,張獻英,等.受皮區負壓吸皰法與磨削法自體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療效比較[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9):579-580.
[9]王業美,李紅梅,吳娩秀,等.皮膚磨削術加自體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600例觀察[J].貴州醫藥,200l,25(1):25-26.
[10]張敬東,王平,王飛,等.自體表皮移植治療穩定期白癜風三種受皮區處理方法的臨床應用評價[J].現代醫學,2007,35(2):133-134.
[11]譚鳳明,張濱岳,侯顯曾,等.高頻電刀在表皮移植治療不平整部位白癜風的臨床應用[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3,10(4):247-248.
[12]許慶芳,王俠生,翁志勝,等.應用高頻電灼法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3,19(4):333-334.
[收稿日期]2012-07-16 [修回日期]2012-10-18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