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濟發
摘 要:本文是一例運用認知行為療法來幫助一名因人際交往障礙欲退學學生的個案。咨詢中,咨詢師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來訪者改變不合理的認知,指導來訪者學習一些交往的技巧和進行一些提高自信心訓練,成功體驗多了,她在和人交往中變得更加自信,逐漸喜歡與人交往。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認知行為療法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c)-0252-01
1 來訪者的一般情況
張某,女性,17歲,漢族,初中文化水平,中專一年級在讀學生,無重大軀體疾病,無精神疾病史。
2 來訪者的背景材料
(1)即往史:該生既往身體健康,無重大器質性疾病,父母家族也均無精神疾病史。
(2)個人史:張某足月順產,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家中派行老大
下面有個7歲的弟弟。該生自小學到中學,成績都不是太好,自小害怕與人交往,自認為個頭低,長相也不好看,感覺老師和家人都不喜歡她,本人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在學校沒有什么朋友。
3 來訪者要求咨詢的問題
自述:我是學校2010級新生,入學后,總覺得跟宿舍和班里的同學沒法溝通,感到很孤單,平時吃飯總是一個人,看著別人三五成群的很羨慕。后來發展到不想見人,不想去上課,經常在宿舍睡覺,餓了就隨便吃點東西。開學兩個月來幾乎沒有出過宿舍。由于經常不到班,班里也有意見。班主任找我談了好幾次話,我也想改變自己,但不知道怎樣改,很苦惱,最后想退學回家。班主任覺得我入學成績還可以,退學有點可惜,就帶我來做咨詢,試試能否打消我退學的念頭。
4 咨詢師對問題的歸因分析
求助者在學校生活協調人際關系過程中,有如下幾個原因所產生了一系列的心里問題:
(1)認知偏差:在人的心理過程中,認知是基礎,正確的認知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意志,而錯誤的認知則導致消極的情感和不良行為。通過談話,讓來訪者正確看待自己的孤獨問題。事實上,生活中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曾有過孤獨感,孤獨是人存在的感受標志,適當的孤獨能使人更好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通過談話,從認知上消除她對孤獨的疑慮。
(2)個性缺陷:性格是一個人穩定的態度體系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基本保證,相反,不良的性格不但嚴重影響人際關系、人的成長與進步,也會危害到身心健康,從而導致心理疾病。求助者的性格過分的內向、個性的自我封閉、抑郁、過分依賴家人的心態,對人際關系都有著較大的消極作用。
(3)能力欠缺: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也是影響來訪者人際關系出現問題的原因之一。由于成長環境和個性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欠缺人際交往的能力,平時她不愛說話,也很少與人來往,經常獨來獨往,不善于為人處事,更欠缺這方面的鍛煉。盡管有時她也希望和同學交往改善關系,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做,產生了比較強烈的自卑感和恐懼心理。
綜合以上:對該求助者的診斷是:人際交往障礙,屬于一般心理問題
5 咨詢方案
5.1 根據以上的評估和診斷,同求助者進行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近期目標:促使來訪者調整認知觀念,學習與訓練改善人際關系的技巧和方法,學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緩解來訪者因人際關系緊張引發的抑郁和焦慮等不良的情緒,克服人際交往障礙,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
長期目標:協助來訪者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模式,幫助其完善自己的個性,克服不良個性特征的制約,培養求助者養成獨立自理的能力,最終養成求助者健康的心理,使其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
5.2 主要咨詢方法
通過與來訪者的協商,決定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人際關交往障礙上,該求助者情緒不穩定、性格內向等因素使她較難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她內心是十分渴望獲得友誼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但是求助者的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調整能力差,所以形成不正確的認識、觀念,這樣她很難適應新的人際交往和學校環境較為復雜的關系,從而導致人際交往障礙。
以上陳述的內容可以證明了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是在成長經歷的背景下和個性特點的基礎上,不斷習慣而形成的,所以應采用操作性、時效性、目標性較強的認知行為療法,使求助者盡快擺脫目前的困境,回歸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5.3向咨詢者說明雙方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5.4 咨詢次數與咨詢時間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鐘,共六次。
6 咨詢過程
咨詢階段大致分為:
(1)心理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首先通過言語和非言語技巧對求助者表達理解,與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然后通過攝入性會談和觀察,收集了來訪者的心理學信息,并形成了初步診斷。
(2)心理幫助階段:和來訪者分析人際交往的意義,對個體心理情緒的影響,調整來訪者的錯誤認知,對自己的不合理認知進行思索,引導來訪者學會做出合理、正確的認知和評價,同時向來訪者布置一些能提高其交往自信心和技巧的家庭作業。
(3)結束與鞏固階段: 與來訪者探討人際交往的意義和自己的人生目標,進一步提高人際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力。
7 咨詢效果評估
(1)來訪者自己的評價:經過咨詢,我感覺輕松多了,我重新回到了班集體,漸漸地與同學的交往增多了,不再感覺孤獨了,覺得自己也不自卑了,有了自信和主見。老師對我評價也挺好,我的成績也提高了許多。
(2)來訪者室友評價:來訪者改變很大,和以前相比,她現在與同學有說有笑的,整個人都開朗、樂觀了很多,和大多數同學們的關系處的比較和睦。
(3)SCL—90測驗復查結果:焦慮、抑郁指數基本恢復正常。
(4)咨詢師的評估:通過回訪,發現咨詢效果已達到目標,來訪者的交流態度和狀態都非常好,與同學和老師的關系也比較融洽,不良心理癥狀已經消失。
參考文獻
[1] 郭念峰.心理咨詢師(二級).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2] 蓋鳳武.心理健康教育.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