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慧
摘要:有效提高閱讀能力是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一是利用課文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基本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專門開設閱讀課,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速度;三是利用課外讀物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職生;英語;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319-02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能直接閱讀英語書籍、報刊雜志和登陸英文網站,是獲得信息的一種快捷方式,同時還可以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中職生如果在擁有一技之長要求的同時,又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尤其能夠具有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無論是對將來的就業升學還是今后的職業發展,都大有裨益。而在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中,有效提高閱讀能力一直是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重點。
一、利用課文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基本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本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范文,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就必須狠抓課本教學。中專的英語課本起點較低,比起普高的教材相對容易,但是,由于當前中職生的文化基礎較差,很多同學連課本也讀不懂。由于課文有連貫的語言,并有明顯的情景、情節、詞匯、語法等知識,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在授課時向學生明確提出讀懂課文的標準是:不一定要正確讀出每個單詞的讀音,但必須能正確理解課文的大意。課文教學,首先要把課文作為一篇閱讀材料,讓學生自己閱讀,從整體去理解課文內容,而不是局部地學習和思考,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知道,學生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從中就會體會到學習樂趣。針對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環境及中職學生的特點,在課文教學中采用了提問、閱讀、思考、復述和鞏固五種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較有幫助的。以中職英語教材《實用英語》Unit4 Time中Reading:A Watch from My Grandpa為例,可設計以下具體操作:
1.提問。要求學生瀏覽全文、了解大意,學生自己快速閱讀課文,要在短時間內了解大意,并找出下面這個問題的答案:What was the writers fault?What did he learn from it?幾分鐘后,基礎稍好的幾個學生就舉起了手,他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然后,等待更多的學生舉起了手之后,大家一起來找出問題的答案。
2.閱讀。在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回答了上述問題之后,要求學生再次閱讀課文,仔細閱讀每一段落,找出每一段的主題句。并針對課文設計出幾個是非判斷題:
(1)I not sure I will get to the airport before 9:30.
(2)My grandpa took a bus to come to my home from the airport.
(3)My father thought I met my grandpa at the airport on time.
當學生對課文進行了第二次閱讀后,讓他們猜測這幾個句子是否正確。
3.思考。在閱讀全文后,可以讓學生提出幾個難懂的句子,全班一起討論,教師也就趁機講解一些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心思想,作者的觀點、態度和文章的含意所在。并給出判斷正誤題的正確答案。
4.復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掌握課文內容及培養閱讀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口語能力的培養。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差異,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分段或全文進行復述的方法,并給學生提供主題句或主題詞,以便讓學生復述時進行參考。例如,在講這篇短文時我就給學生提供了以下主題詞:life,realize,my grandpa,airport,a computer game,taxi,watch……
5.鞏固。這一步是復習鞏固課文內容及課文難點、語法等。例如將文章改編成完形填空,或將課文縮寫后讓學生填上關鍵詞或語言點。還可讓他們完成課文后面的閱讀理解題目,以此達到完全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這種閱讀法體現了在教學中“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通過這五個步驟的教與學,改變了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依賴老師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二、專門開設閱讀課,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
中職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負擔不重,課時的安排可以靈活些,可以專門開設英語閱讀課,用科學的方法訓練,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水平。
1.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他們漸漸地學會閱讀,要求他們在提高正確率的前提下,加快閱讀速度,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告訴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1)無聲地直接理解文字符號,一定不要一個詞一個詞地出聲朗讀;(2)按意群閱讀,一定不要一個詞一個詞地咬讀;(3)擴大視幅,爭取眼睛的覆蓋率同時看見七至八個單詞;(4)減少回視,不要反反復復地看同樣幾個單詞;(5)邊閱讀邊理解、邊猜測不認識的單詞;(6)限定時間閱讀,并記錄閱讀的時間和閱讀的字數,以便計算自己的閱讀速度;(7)閱讀時盡量少查字典,堅決不要一遇到生詞就查,只有當這篇文章閱讀完了后,再去查找一些出現的頻率多的單詞以及一些直接涉及問題的答案的單詞,因為閱讀能力的高低有兩個標志,即閱讀的精確性和速度。
2.培養學生限時閱讀的習慣。在做閱讀訓練時先約定閱讀整篇文章的時間,并要求學生盡量在所限定的時間內用正確的閱讀方法來完成閱讀。這種習慣養成后,可以增強學生閱讀的時間觀念,提高閱讀速度。在平時進行閱讀訓練時先告訴學生所閱讀文章的閱讀所用時間,然后分開小組,看哪個小組或哪位同學在規定時間內能既讀得快又能把文章大意理解的準確,那么在經過我對所閱讀文章相關內容的檢查提問之后,就對這類學生給予獎勵,即給小組加分。學生在這種競爭的氛圍中會集中注意力而提高閱讀效率。
3.關注和重視閱讀課后延伸練習。每次閱讀課訓練完畢后,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閱讀訓練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發展其說和寫的能力。課后練習有多種多樣,可針對不同的閱讀課加以設計,而設計練習形式可以有縮寫文章內容、改寫文章內容、表演和復述文章內容等,同時還可以轉換師生角色,在課堂活動中,請學生做“老師”來解釋句子,分析文章結構和段落,難度較大的我進行補充和講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雖然學生不一定都能對課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做出令人滿意的分析,但這一過程卻鍛煉了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了主動探索,積極交流,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使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充分地體現了出來,提高了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
4.不同文體的閱讀材料,區別對待。對于不同內容的閱讀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對于重點的文章、精彩的段落、典型句式要精讀,即逐字逐句地熟讀深思,達到出口成誦的目的,對于一般的文章只需泛讀,即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或故事的情節概況,以求達到一定的閱讀量;這樣,閱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的時間內收到最大的功效。
5.教會學生掌握在閱讀中遇到的生詞如何處理。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一些生詞。要善于利用已提供的信息去推測未知信息,結合上下文來推測詞義。不必見到生詞就查詞典,這樣可以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不致影響閱讀的速度和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具體可以采用以下三種辦法:(1)如果是專有名詞,一般可以根據上下文來判斷它是人名還是地名,或是其他組織的名稱。對于這些詞不認識關系不大,只要知道它代表什么就行了。(2)通過構詞法來分析判斷。如有些詞的詞干是學過并且掌握了的,只不過是加了前綴或后綴轉換了一下詞性或詞義而已;又如有的是兩個單詞合在一起的合成詞等等。對于這些詞只要有些構詞法的知識就能夠猜測判斷出它們的詞性或詞義了。(3)還有一些單詞可以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語氣來判斷它們的含義。如果遇到個別難以猜測其義而又會影響到對文章理解的單詞,就應該查閱一下詞典。平時可以做計時閱讀訓練,以求通過不斷的訓練來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利用課外讀物來幫助學生拓寬閱讀面,提高閱讀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僅以課文為材料來提高閱讀能力是有限的,加上現行的課文教學篇目少,且閱讀課教學擔負著語言知識教學的任務,不適用于流暢閱讀的訓練。那么,我們必須要求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來彌補課本上面閱讀教材的不足。幫助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如名人逸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幽默小品、日常生活、科普文章等思想性強、趣味性強的閱讀材料。可以幫助他們介紹一些簡易的英漢對照讀物,這樣,讓他們從較短的讀物開始,逐漸過渡到較長的文章,從較容易的讀物開始逐漸過渡到難度較大的文章。日復一日,每天堅持閱讀,他們的閱讀興趣自然就會得以提高,閱讀能力也就自然增強。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還得多讀多練,因此,在探索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和吸收新的英語教學理論,鉆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改進和完善閱讀教學,并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實踐中去,使學生獲得獨立的閱讀能力。
[責任編輯 陳鶴]